缩略图

初中班主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德育工作的路径与方法研究

作者

张高攀

湖北省宜昌市长江中学443007

一、引言

在初中教育阶段,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随着社会发展,学生面临的心理与道德发展问题日趋复杂,传统德育模式已难以满足需求。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工作,成为提升教育实效性的关键路径。这不仅有助于关注学生心理需求、优化教育方式,还能构建更科学的育人体系。本文基于初中班主任工作实际,分析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的重要性、现状,提出针对性策略,以期为推动初中德育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二、初中班主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初中班主任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工作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既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引导其道德发展,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教育目标。传统德育工作常因单向灌输模式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而心理健康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倾听和共情的方式把握个体需求,使德育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显著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班主任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深度沟通建立信任型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既优化了班级心理氛围,又提升了学生对德育内容的接受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融合,关注学生心理需求与道德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三、初中班主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德育工作的现状

当前初中班主任在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德育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部分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关系认识不足,将两者割裂开来,未能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班主任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难以准确识别学生的心理问题,更无法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与帮助。此外,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缺乏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与专业的心理咨询室,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德育工作模式较为单一,仍然以课堂讲授、主题班会等传统方式为主,缺乏创新性与吸引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融合的效果。

四、初中班主任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

(一)建立信任关系,筑牢德育沟通桥梁

良好的师生信任关系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基础。班主任可通过日常沟通、心理班会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与理解。例如,在接手新班级时,班主任可以开展“树洞信箱” 活动,学生可匿名写下烦恼投入信箱,老师定期回信解答。一次,信箱里收到一封字迹潦草的信:“我总是控制不住和父母吵架,觉得他们根本不懂我,不想上学了。”班主任通过委婉引导,与写信学生私下交流,耐心倾听其与父母矛盾的具体原因,在理解学生情绪的同时,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父母的出发点,教会学生沟通技巧。经过多次谈心,该学生不仅改善了与父母的关系,还主动向班主任分享自己的进步,这为后续开展感恩、责任等德育内容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结合心理活动,深化德育教育内涵

设计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让德育内容更生动直观地被学生接受。比如在“认识自我”主题班会上,班主任精心组织了趣味十足的“优点轰炸”游戏。只见学生们被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同学依次站到小组中央,其余成员则纷纷真诚地说出该同学的闪光优点。一名平时内向、缺乏自信的学生,在听到同学们列举出 “热心帮助同学讲题”“黑板报画画很好看”“运动会坚持跑完 800 米” 等优点时,眼中闪烁着惊喜与感动。此后,该学生逐渐变得开朗,主动参与班级活动。通过这类活动,学生在发现自身优点的同时,也学会欣赏他人,增强了自信心与集体荣誉感,将尊重他人、积极向上等德育理念内化于心。

(三)关注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德育指导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背景,班主任需敏锐观察,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德育。以一名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为例,他成绩下滑严重,上课无精打采,与同学交流也逐渐减少。班主任没有直接批评指责,而是先与学生探讨他喜欢的游戏,拉近距离后,引导学生分析过度游戏对学习、生活和健康的影响。同时,根据该学生擅长计算机的特点,鼓励他参与学校的编程社团,将对游戏的兴趣转化为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动力。经过一段时间引导,该学生逐渐减少游戏时间,在社团中也取得不错的成绩,重新找回学习的热情和方向,在这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律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家校协同合作,拓展德育教育空间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离不开家庭的支持,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协作。例如,班上有位学生出现焦虑情绪,成绩波动较大。班主任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到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经常批评孩子成绩。班主任向家长普及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建议家长调整教育方式,多鼓励孩子,关注孩子的努力而非仅看成绩。同时,为家长提供一些亲子互动的建议,如周末一起运动、看电影等。家长积极配合后,孩子的焦虑情绪明显缓解,学习状态也逐步改善,家庭氛围更加和谐。通过强化家校深度合作、凝聚协同育人力量,形成强大教育合力,携手共促学生心理健康与品德良好发展。

结论

初中班主任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德育工作,对学生全面发展意义深远。尽管当前实践中存在认知不足、专业能力欠缺、资源匮乏及模式单一等问题,但通过建立信任关系、结合心理活动、关注个体差异及家校协同合作等策略,可有效提升德育实效。未来,应进一步深化两者融合,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完善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模式,构建更科学、高效的德育体系,助力初中生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质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洪强. 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创新[J].课堂内外 ( 高中版 ),2025,(15):8-9.

[2] 马树云 . 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 [J]. 华夏教师 ,2025,(05):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