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视角下高中思政简约课堂构建策略
郑丽银
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 福建宁德 352100
一、问题审视:教学目标失焦引发的课堂异化
当前高中思政课堂普遍存在三重困境:其一,三维目标机械割裂,情感态度目标常沦为教案装饰;其二,目标层级混乱,“ 了解” “ 理解” 等模糊表述导致教学指向不明;其三,评价与目标脱节,难以检测素养真实达成度。这些问题致使课堂陷入“ 内容膨胀-浅层学习-效能衰减” 的恶性循环。
破解困境的关键在于重构教学目标体系。简约课堂并非简单删减内容,而是通过精准定位核心素养生长点,构建“ 目标-内容-评价” 协同增效的生态闭环。
二、重构路径:核心素养导向的目标体系优化
(一)目标凝练:三维融合与层级进阶
1.素养整合策略
打破知识、能力、价值观的机械划分,将三维目标融合为素养导向的整体目标或转化为指向核心素养的探究性问题。例如,在“ 哲学思维方法”教学中,将目标表述为“ 通过分析生活案例,掌握辩证思维方法,形成科学认识世界的态度” ,使目标简洁且逻辑清晰。又如《哲学与文化》单元可设定知识整合型问题:“ 怎样运用‘ 矛盾分析法’ 深度解读‘ 双减政策’的制定逻辑?” 或价值思辨型问题:“ 若穿越回五四运动现场,如何有理有据地向同学证明‘ 爱国需理性行动’ ?” 通过设置此类探究性核心问题,同步达成辩证思维训练与公共参与素养培育。
2.目标进阶设计
采用“ 基础-进阶-拓展” 分层模型,避免目标堆砌。基础层面要求学生准确复述概念;进阶层面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层面鼓励学生独立设计方案,培养综合能力。
例如,基础层:识记“ 矛盾特殊性” 概念,初步认识哲学概念的基本内涵,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基础。进阶层:学生可灵活运用矛盾分析法,深入剖析班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如同学间的矛盾、班级活动组织的困难等,学会将哲学方法应用于日常情境,提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层:撰写“ 社区停车难” 矛盾调解提案,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具备综合运用知识、沟通协调及组织策划等能力,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内容整合:模块化与主题化重构
1.“ 一核三阶” 模块设计
以“ 核心素养” 为圆心,设计“ 认知-体验-创造” 三阶目标模块,例如:

2. 跨单元主题整合
突破教材单元限制,将相关目标整合为富有实践意义的主题。例如:创设“ 数字时代的权利守护” 等主题,整合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国际政治与经济等相关内容,深入辨析“ 大数据杀熟” 背后的权利关系,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精心设计“ AI 伦理倡议书” ,鼓励学生从自身视角出发,提出符合伦理道德的AI 发展建议,提升公共参与能力;全面对比中欧数字治理方案的价值观差异,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分析比较,增强政治认同。通过这些活动的设计,实现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政治认同等多素养协同培育。
三、实施创新:精准导向的课堂增效策略
(一)打造“ 目标 - 任务 - 评价” 一体化微架构
每节课聚焦 1 个核心目标,精准匹配 1 个驱动任务与 1 种简易评价方式,形成紧密关联的一体化架构,确保教学方向明确,效果可测。
(二)践行五步精简法则
1.剔除冗余:坚决剔除重复性记忆目标,如“ 背诵新发展理念内涵”这类目标。这类目标侧重于死记硬背,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升有限,且占用大量学习时间。
2.融合共进:将“ 理解” 与“ 应用” 有机融合,如将“ 理解新发展理念” 升级为“ 设计乡村产业振兴方案” ,让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过程中,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提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象转化:把抽象的“ 培养家国情怀” 转化为具体实践任务,如“ 为家乡非遗精心设计抖音传播方案” 。通过设计方案,学生能更切实地感受家乡文化魅力,激发家国情怀。
4.清晰具象:用“ 绘制理想社区治理流程图” 替代模糊的“ 提高参与能力” 表述,明确的任务描述让学生清楚知道要做什么,有助于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迁移拓展:通过组织“ 孟晚舟事件辩论赛” ,同时达成法治意识、国家利益等多项目标。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深入探讨事件背后的法律问题及国家利益考量,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综合素养。
四、评价革新:素养可视化的证据链构建
借助简单可行的工具,精准捕捉学生素养达成痕迹,评价直指“ 素养外显证据” ,使抽象目标具体可感。
(一)多维证据采集
政治认同:例如学生录制“ 向外国网友介绍中国式现代化” 短视频,通过视频内容展现对国家发展道路的理解与认同,感受中国在科技、民生等领域的成就及背后的理念。
法治意识:例如学生绘制“ 唐山打人事件法律关系思维导图” ,清晰梳理事件涉及的法律主体、行为及责任,体现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和法治观念的树立。
公共参与:学生提交“ 参与社区抗疫服务的反思日记” ,记录服务中的经历、思考及改进建议,反映其在公共事务中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二)三色动态评估
用绿灯卡、黄灯卡、红灯卡分别表示已掌握、需改进、未达标三种状态,直观反映学生学习情况,便于针对性教学。
绿灯卡(已掌握):学生能独立完成“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社会现象” 任务,如对当下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表明已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
黄灯卡(需改进):学生需借助模板辅助完成“ 改革开放成就图表分析” ,说明对该部分知识有一定认识,但独立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有待提高。
红灯卡(未达标):学生无法准确区分“ 主要矛盾与矛盾主要方面” ,在相关测试或任务中频繁出错,需重新学习和强化训练。
五、结语
构建思政简约课堂的本质,是通过教学目标的战略性聚焦实现素养培育的战术性突破,即通过“ 结构减法” 实现“ 素养加法” 。教师需转变为“ 课程建筑师” ,精准把握“ 精简” 与“ 深化” 的辩证关系,让课堂真正成为核心素养生长的生命场域。未来可进一步探索目标量化模型、智能评价工具等创新路径,持续推动思政课堂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余文森.简约教学:一种新的教学主张[J].教育研究2012.
[2]郑金洲.课堂教学的简化与优化[J].课程·教材·教法,2009.
[3]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课题项目]本文系 2024 年度福建省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 ‘ 双减’ 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简约课堂构建策略研究” (编号:FJNDKY24-17)的阶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