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提高工程建设效益

作者

李静

身份证号:411326198805102025

1 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意义分析

1.1 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不断提升经济效益是当下建筑企业的目标。为了有效实现这一目标,企业一定要重点加强工程施工管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建筑行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这也促使行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建筑企业若想提高市场竞争力,一定要做好管理工作,控制好工程成本。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科学有效的施工管理,能够实现对各种物质要素、进度、安全以及质量的控制,促使建筑施工中的人工材料以及其他设备都能够得到高效的利用,可以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

1.2 保障施工作业进度

建筑工程施工作业内容和流程众多,很多时候施工作业都是交叉进行的,如果各个施工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没有做到位,施工作业的进度可能受到影响。科学的施工管理措施能够保障施工作业按照施工计划顺利开展,避免施工作业出现延期交付定期情况。例如,在混凝土施工作业中,混凝土运送部门、混凝土浇筑施工部门以及混凝土质量检查部门需要有序地进行工作,其中任何一个部门工作出现耽误都会对施工作业进度产生影响,而且通过良好的施工管理协调工作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充分保障施工作业进度。此外,不同施工内容同时开展的情况下也需要做好协调工作,这样才能确保不同施工作业内容得以有序开展,避免出现施工作业冲突问题。

2 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优化策略研究

2.1 优化创新管理模式

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施工中应用广泛,其不仅能够提高管理工作效率,而且也能减少管理人力资源成本。建筑施工单位应积极引入信息化管理模式,借助信息化管理模式不断优化与调整管理方法,从而提高管理工作质量。例如,使用BIM 系统进行管理,借助系统中的管理功能进行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管理质量。BIM 系统中配备了远程管理功能,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能够利用这一功能对施工现场进行查看,发现问题后及时将问题指出,从而有效保障管理效果。施工单位应积极引入BIM 管理工具,建设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进而更好地优化与改进施工管理方法,推动施工作业有序和高效开展。此外,施工单位也要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特色和目标的管理模式,如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深入到每一个管理环节中开展专项管理,切实提高管理质量。

2.2 制订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应组织相关管理部门及人员对管理制度的制订进行完善和补充,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制度体系制订的合理有效性,结合建筑的特殊结构及特殊技术要求对施工技术管理的关键环节与实际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点进行深入研究,制订出更全面有效的制度体系,从制度层面保障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开展的效果。在制度的完善上,首先需要制订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相关的所有制度,如图纸学习与会审制度、技术交底制度、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制度、技术核定与技术复核制度等多种制度,在这些管理制度的制订和完善上,应结合实际工作需求对其目的、内容、要求等进行详细说明,确保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其次,还需要制订出针对相关管理部门及岗位的管理制度,分别对部门整体、各个岗位的职责、工作要求等内容进行制度化管理,从制度层面督促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认真严谨地对待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提高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效果,保障项目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

2.3 规范合同管理

施工管理实践中,需重视合同管理。在制定合同条款时,可以参照类似工程的合同内容,并且通过对建筑项目实际情况的深入、细致分析,确定合同内容。

合同内容方面,需从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角度综合考虑,避免出现法律不认可的条款,尤其是避免合同中只规定一方的权利或者义务,这样有失公平的条款内容,不具备法律效力。合同管理过程中,通过对合同的分析,可以将合同条款划分为普通条款和特殊条款。普通条款包括工程量、工期等,特殊条款是对施工责任划分、赔偿等作出规定。

2.4 强化施工进度管理

首先,对于施工组织而言,必须强化工程控制人员的整体水平,明确工程任务当中的主次关系,有效把控工程进度当中的总体以及单元目标,让工程进度目标的控制工作提升为一个完整的控制体系,并通过此体系来完善工程当中的所有制度。其次,对于施工技术而言,要充分吸收其他项目的实际经验,在此基础上优化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施工设备、与施工人才,这样才能对工程进度做到更加全面完善的控制。再次,对于施工合同而言,要随时保持实际施工进度与合同预计工期目标达成一致。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还应对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及时比较、分析与调整,这样才能为后续施工进度做好良好的准备与铺垫工作。最后,对于信息管理工作而言,要对一切与施工进度有关的数据进行详要记录,并实时结合计划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同时定期给建设方出示相关比对数据,这样建设方通过相关数据才能更好地对施工进度进行有效控制。

2.5 加强工程现场施工材料以及设备的管理力度

(1)建筑工程施工时需要采取不同类型的施工材料,对于这些材料使用和过程管理对整个工程的最终质量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建筑工程的主要材料更是决定了工程的最终质量和安全性,所以一定要加强现场各类材料的使用和管理。首先,在材料进场时,相应管理部门一定要严格遵照标准流程对其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材料说明书、合格证以及质量证明等材料,施工方完成材料的检查之后要将合格报告呈送相应机构,相应机构再次对其进行检验,最终合格后才可以正常使用。同时,也要重点关注所用材料的保存期限以及使用寿命,例如某些混凝土、外加剂等材料的保存时间相对较短,一旦保存时间超出使用寿命再使用时,一定要对其实施抽样检查,确保合格之后才可以正常使用。另外,相关材料运输以及存储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照要求实施管理,尤其是在钢质材料运输时要特别注意钢管表面防腐的保护。(2)加强设备的优化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涉及到非常多的设备,所以相应施工部门需要加强设备方面的管理,在施工之前要制定较为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同时也要制定完善的设备租赁以及购置制度,确保设备能够顺利进场以及退场。另外,相关操作人员以及监察人员要接受完善的技术培训,取得相关操作证明,进场前对操作人员实施及时的设备安全交底,保证设备的安全顺利操作。

结语

综上所述,受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影响,建筑行业的发展优势愈加显著。建筑工程想要在市场经济中更好发展,必须重视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企业要从多个角度思考,如安全管理、施工标准、项目进展以及质量问题等。完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优化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注重工程质量,构建符合国家标准的管理体系,从而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达到最大化。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重视,结合实际情况作出优化措施,使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1]齐国帅.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控的优化研究[J].四川水泥,2021(02):150-151.

[2]吴汉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现场管理与优化措施[J].房地产世界,2020(24):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