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管理中的质量控制关键节点与精细化手段
刘广站
辽宁晟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辽宁葫芦岛市 125000
摘要:建设项目的质量不仅关系到项目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还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建设企业要想立足并取得长远发展,必须高度重视质量控制工作,通过对关键节点的精准把握和精细化手段的有效运用,实现建设项目质量的稳步提升。鉴于此,本文就此展开了论述,以供参阅。
关键词:建设管理;质量控制;精细化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工程质量控制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传统的管理模式因忽视精细化管理,导致工程质量问题频发,严重影响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此,引入精细化手段,明确质量控制关键节点,对于提升建设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建设管理中质量控制的关键节点
1.1规划设计阶段
规划设计是建设项目的灵魂,直接决定了项目的质量水平。在这一阶段,首先要确保设计方案符合项目的功能需求和定位,充分考虑场地条件、周边环境以及用户的使用要求等因素。例如,在商业建筑设计中,要合理规划布局,确保人流、物流的顺畅,满足商业运营的需求。
同时,设计方案还应满足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范标准,如建筑结构安全、防火、节能等方面的要求。设计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设计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在设计过程中,要加强对设计图纸的审核工作,组织专家和相关部门进行会审,及时发现并纠正设计中的缺陷和问题,确保设计图纸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2材料采购阶段
材料是建设项目的物质基础,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实体质量。在材料采购环节,首先要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评估,选择信誉良好、产品质量可靠、供货能力强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例如,对于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要考察供应商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体系以及产品的市场口碑等。
在采购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规范采购材料,确保材料的规格、型号、性能等参数符合要求。同时,要加强对材料的检验和验收工作,建立材料进场检验制度,对每一批进场材料进行抽样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于不合格材料,要及时清退出场,严禁用于工程施工。
1.3施工过程阶段
施工过程是建设项目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涉及到众多的工序和工种,质量控制难度较大。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使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例如,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前,要向施工人员详细交底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顺序、振捣方法以及养护要求等。
要加强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严格执行“三检”制度,即自检、互检和专检。每一道工序完成后,先由施工班组进行自检,合格后由施工队伍之间进行互检,最后由专业质量检查人员进行专检。只有经过专检合格的工序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同时,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建立质量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中的违规行为和质量问题。例如,在施工现场发现有施工人员未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操作,如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等情况,要立即责令其整改,并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1.4竣工验收阶段
竣工验收是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的最后一道关口,是全面检验项目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规范的重要环节。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要组织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部门进行自查自纠,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例如,检查室内装修工程的墙面平整度、地面空鼓情况,检查建筑设备安装工程的设备运行情况等。
在竣工验收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验收标准进行验收,组织相关专家和部门对项目的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对于验收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要责令施工单位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后进行复查,直至验收合格。只有通过竣工验收的项目才能交付使用,确保项目以良好的质量状态投入运营。
2建设管理中质量控制的精细化手段
2.1BIM技术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一种数字化的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工具,可以实现对建设项目全过程的可视化、协同化和精细化管理。在质量控制方面,BIM技术可以在设计阶段进行碰撞检查,提前发现设计中的冲突和问题,如管道与结构构件之间的碰撞等,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和返工。
在施工阶段,BIM技术可以用于施工模拟,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和资源配置。例如,通过BIM模拟混凝土浇筑过程,可以确定最佳的浇筑顺序和振捣位置,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同时,BIM技术还可以与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相结合,实现对施工现场质量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及时发现质量隐患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2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用
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实现建设项目质量精细化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对项目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质量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协同工作。例如,利用项目管理软件对施工进度、质量检查、材料采购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方便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和质量状况。
同时,信息化管理系统还可以对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生成质量报表和趋势图,为质量决策提供依据。例如,通过对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判断混凝土生产质量的稳定性,及时发现质量波动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此外,信息化管理系统还可以实现对质量问题的跟踪处理,确保质量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2.3质量追溯体系的建立
建立质量追溯体系有助于明确质量责任,提高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在建设项目中,要对材料、构配件、设备以及施工工序等进行全过程的标识和记录,建立质量档案。例如,对每一批进场材料要记录其供应商、采购时间、检验报告等信息,对每一道施工工序要记录施工人员、施工时间、质量检查情况等信息。
当出现质量问题时,可以通过质量追溯体系快速准确地查找问题的根源,确定责任主体,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整改。同时,质量追溯体系也可以为项目的维修、改造和扩建提供历史资料参考。
2.4人员精细化管理
人是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加强人员精细化管理对于提高项目质量至关重要。首先,要对项目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提高其质量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例如,定期组织项目经理参加质量管理培训课程,学习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并通过考核评估其掌握程度。
对于施工人员,要加强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其施工操作水平和质量意识。例如,开展建筑工人技能培训活动,对钢筋工、木工、混凝土工等不同工种进行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本工种的施工工艺和操作规范。同时,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对质量工作表现突出的人员进行奖励,对违规操作导致质量问题的人员进行处罚,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质量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管理中的质量控制关键节点与精细化手段是确保工程质量、保障施工安全、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通过明确质量控制关键节点,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以实现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提升工程整体管理水平。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管理理念的不断创新,建设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与精细化手段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樊英杰.工程建设施工阶段质量控制中精细化管理研究[J].中国招标.2024(11):133-136
[2]刘辉辉.工程建设现代化与精细化管理研究[J].门窗.2024(06):190-192
[3]国海滨,董鹏,闫礼德.探究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建筑与装饰.2024(04):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