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小儿创伤性脾破裂行脾动脉栓塞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翁燕妃 田灵 李桃
( 联勤保障部队第928 医院 心胸外科 海南海口 570100)
脾的正常质地相当于豆腐,位于身体左肋下方,是腹部最易受伤害的器官,脾破裂的发生率在 20% 到 40% 之间,各种腹部损伤,车祸、摔跤、中腰玩耍或意外撞桌角,让脾破裂的患者并不少见 [1-2 ]。大出血和快速出血患者容易出现低容量性休克和严重伤害;有少量出血和缓慢症状的人,除了左上腹部轻微疼痛外,没有其他明显迹象,不易诊断[3]。随着时间的推移,出血量越来越多,出现休克 [4]。脾破裂分为外伤性脾破裂和自发性脾破裂,主要以内源性出血和腹部出血引起的刺激(腹痛)为主要特征 [5]。我科室于 2025 年 3 月收治一例小儿脾脏破裂,腹腔大量积血。按照传统治疗规范,此类病例需行开腹脾脏切除术。但考虑到患儿处于免疫系统发育关键期,肝胆外科团队经综合评估后,决定实施“脾动脉栓塞术”,该微创介入技术既能有效止血,又可最大限度保留脾脏功能。
1. 临床资料
患儿,女,12 岁,因“外伤致左上腹疼痛 3 小时”急诊入院。患儿在骑行时不慎撞击路边护栏,左上腹撞击车把,导致上腹疼痛不适,随即出现左上腹剧烈疼痛,呈持续性,并逐渐蔓延至全腹,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心慌、口干、出冷汗等症状。临床表现:左上腹外伤史结合持续性腹痛,是脾破裂的典型表现。约 85% 的脾破裂患者会出现腹痛症状,且多数伴有失血相关症状,如面色苍白、心慌、口干、出冷汗等。该患者B 超检查提示为”创伤性脾破裂”,考虑存在活动性出血,传统治疗方案需切除脾脏,但考虑到患儿年龄小、脾脏免疫功能重要,动脉栓塞止血手术治疗更为适宜。术中造影提示脾下极动脉分支末端多发造影剂外溢及浓聚,给予出血动脉栓塞治疗,正常血管未受影响,保留了部分脾脏。手术顺利,术后血红蛋白逐步回升,提示止血有效,目前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无出血征象。后续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
严密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给患儿输注晶体、胶体,补充足量的液体后,维持患儿有效的血液循环,使生命体征维持稳定的状态,急查心电图,快速完善实验室检查指标,如血常规、凝血等,认真向患儿及其家属讲解介入治疗的具体方法及其治疗的优点,使患儿及家属了解手术情况,同时降低恐惧。
2.2 术中
2.2.1 精准定位
在 DSA 血管造影实时引导下,经右侧股动脉建立 2 毫米微创通道,将导管精准置入脾动脉破裂分支。
2.2.2 快速止血
通过注入特制弹簧圈成功栓塞出血血管,有效止血的同时保留脾脏正常功能。全程耗时60 分钟,穿刺点覆盖无菌敷料,创口无需缝合。
2.3 术后
手术后需要积极给予抗感染、补液、止血、营养支持等治疗,鼓励患儿术后尽早在床上活动,双下肢穿弹力袜,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穿刺点在术后沙袋加压6h,术肢制动12 h,平卧24 小时,避免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腹部及腹股沟压力的活动,防止穿刺点渗血、渗液、皮肤瘀斑。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待患儿伤口疼痛症状缓解后,护理人员会向其进行健康教育,鼓励患儿提问,并提供全面的解答,以消除可能存在的误解或错误信息。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儿的情绪变化,因此发现患儿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及时提供支持以帮助缓解。这种做法旨在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患儿的信心,并鼓励其积极参与临床评估和护理活动。
2.4 预后
为防止术后穿刺点出血,翻身动作宜轻柔,避免穿刺点受压。还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防止污染穿刺点,居室要保持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温度适宜,让患者保持心情舒畅,以促进病情恢复。
2.5 延续护理
建立微信群,由责任护士定期进行随访,主要内容是了解患儿及其陪护人日常护理常识、饮食行为、运动程度、医疗行为以及患儿情绪和家庭护理的实施。评估其自理能力和情绪状态,并提供适当日常生活指导、心理帮助,引导和帮助患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3. 效果评价
患儿住院期间,心理状态较好,未出现咯痰、心脏负荷增加、肺水肿等不良反应,且血红蛋白得到显著改善。
4. 总结
脾动脉栓塞介入是一种通过阻塞脾动脉血流来治疗脾脏疾病的方法,但手术后可能会出现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密切监测和预防。如果在手术过程中操作不当或个体差异可能导致脾梗死,引起腹痛、发烧等症状,因此,在患者的围手术期,需要进一步的管理,以确保手术效果。本例患儿因“左上腹外伤后疼痛伴头晕、心慌”急诊入院,确诊为小儿创伤性脾破裂,经脾动脉栓塞止血治疗及护理干预后,其病情改善。这是因为围术期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实施分阶段的护理方法,主要涵盖三个重要环节:术前、术中和术后。通过建立静脉通道、术中仔细操作、术后积极给予各项治疗,并加强术后随访,通过全面的健康教育,患儿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病情,这有助于减轻因不确定性带来的心理压力。同时,提供强有力的心理支持能有效缓解负面情绪,使患儿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保证患儿院后恢复顺利,从而加快愈合进程。
参考文献
[1] 龚涛 , 顾强 , 缪小飞 . 血管介入栓塞术与腹腔镜下全脾切除在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384):598-600.
[2] 许兴杰 , 林世安 , 郑剑志 . 介入栓塞术对创伤性脾破裂止血效果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J]. 中国医药指南 ,2024,2224):33-35.
[3] 高淑秀 , 赵军瑞 , 董佳佳 . 外伤性脾切除术后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急救护理 [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4,118):969-971.
[4] 段建峰 , 刘晓晨 , 杨帆 , 等 . 肝动脉介入栓塞在Ⅲ、Ⅳ和部分 V 级外伤性肝破裂救治中的应用 [J]. 肝脏 ,2022,277):807-809.
[5] 于晋 , 冯对平 , 高龙 , 等 .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创伤性腹盆腔出血的介入护理实践 [J]. 循证护理 ,2022,812):1664-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