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价值

作者

马豆豆

苏州100医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摘要: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的一项护理模式,在加速患者康复进程、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着突出效果。本文主要针对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一套有效护理方案,旨在对后期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

骨外科是医学外科中重要科室之一,骨折患者在治疗期间多伴有严重的生理疼痛,而且治疗及恢复周期时间较长,再加之患者病情复杂、创口感染等因素的影响,也导致患者常常存在严重的应激反应。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surgery, FTS)是由丹麦医师HenrikKehlet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项护理理念,该护理模式以循证医学理论为基础,通过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围术期干预方案,旨在更好的缓解患者生理及心理应激,从而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目前快速康复护理已经运用于临床多个科室并取得显著成效。

1.下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快速康复护理实施

1.1设置快速康复护理专项小组

由科室主任医师牵头联合护士长、康复理疗师、高年资护士共同组成专项护理小组。科室主任担任小组长,负责定期结合快速康复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护理技能对小组成员进行系统培训,同时小组组员之间明确各自责任,每日具体的护理执行情况由护士长随机检查。护理过程中要加强同患者之间的相互沟通及交流,善于从患者的主诉情况来对患者而进行科学评估,掌握其疼痛等级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及时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确保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及针对性。

1.2强化健康教育

在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及时结合患者病情对其进行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对骨折手术及术后深静脉血栓的认知。在宣教期间,护理人员可结合患者认知水平灵活采取一对一讲解、短视频、宣传资料派发等形式,让患者明白术后积极康复锻炼对深静脉血栓的防护意义,从而提升其康复锻炼积极性[2]。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协调,把握患者护理需求并给予针对性干预,同时根据患者术后恢复状况适时调整护理方案,做好护理前的解释工作,以赢得家属及患者配合,确保护理工作顺畅开展。

1.3针对性营养干预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下肢骨折患者通常在术前进行6h禁饮、2h禁饮。手术完成待麻醉效果褪去之后,护理人员第一时间完成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监测,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恶心、呕吐等术后反应。若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的,则可结合术后营养要求及患者意愿提供饮食,用餐结束后使用沾有温水的棉签为患者擦拭嘴角。术后饮食按照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普食的顺序逐步过度,同时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主要以富含优质蛋白和高维生素的食物为主,保持患者营养均衡。

1.4早期康复功能锻炼

护理人员提前对患者做好健康指导,使其明白早期康复锻炼对自身恢复的重要意义。加强对患者的鼓励与支持,协助患者完成各项康复锻炼,保持患者良好遵医行为。康复训练保持循序渐进,杜绝急于求成,预防运动损伤。患者运动期间护理人员或指导家属全程陪同,避免意外跌倒等风险事件。

1.5科学的疼痛管理

在疼痛护理方面,护理人员做好术前疼痛方面宣教,让患者知晓镇痛药物的具体作用及用药后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纠正患者“镇痛药上瘾”的错误观念。另外,教育患者学会疼痛评分量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指导患者每日进行自我疼痛评估,护理人员再结合患者的自我评估结果给予针对性镇痛护理。若患者疼痛评分高于4分的需给予塞米昔步药物镇痛干预,并且每日进行不低于3次的疼痛评估。若患者疼痛评分低于4分的,可通过情志聊天、音乐疗法等手段进行镇痛[3]。

2.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骨折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预防效果

下肢静脉血栓是骨科骨折手术术后比较常见的一类并发症,如果干预不及时发生血栓脱落会造成更为严重的肺栓塞,直接危机患者生命。所以,加强护理干预防范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对于保护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下肢骨折患者而言,由于自身肢体活动功能的受限以及骨折疼痛等因素,会导致患者存在明显的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这种不良心理的存在又会直接影响患者对于疾病康复的信心,从而加大机体应激反应,不利于患者康复。此外,术后疼痛作为骨折患者术后一项常见现象,其会导致机体下肢肌肉处于一种松弛状态,同时血液流速减慢,再加之患者术后长期卧床静养,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也将进一步增大,不仅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生理痛苦,也会延缓患者康复进程[4]。所以在这样一种护理需求下,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迅速普及。

在针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开展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实践中,首先对患者而进行了科学的疼痛管理,通过自控镇痛、疼痛监测、实时评估等方法,最大化的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影响,提升患者肢体活动的积极性。此外,术后护理环节还结合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了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在术后早期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别进行了正确的床上翻身、体位变化、被动活动、肢体功能锻炼等训练,有效的避免了机体肌肉微弱和静脉血液阻滞的问题,进而也达成了良好的静脉血栓防护和肢体功能改善的效果[5]。再次,护理期间配合科学的膳食护理和健康教育,患者运动能力及康复训练依从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也达成了良好的深静脉血栓防护效果。

3.结语

总而言之,快速康复护理在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是显著的,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其效果更为突出,其不仅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而且还能够有效的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更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因此该护理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丽珍.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名医,2023,(20):99-101.

[2]寻万玲,赵晓棠.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13):54-55.

[3]罗宇春,黄玉萍,陶腊枝,等.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1,42(05):454-456.

[4]陈秀玲.探究快速康复外科护理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23):88-90.

[5]朱红燕,刘敏,王淑琴.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活动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8,42(11):1401-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