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征兵工作质效提升路径研究
许庆林
湘潭大学 湖南湘潭 411201
Abstract: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new era’s goal of strengthening the military, the conscription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the core channel for the supply of high-quality recruits to the country. Based on the concept of“all-round educ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practical predicaments faced by the conscription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insufficient publicity efforts, weak willingness of students to join the military, inefficient working mechanisms, and lagging service levels, and proposes a quality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 path featuring all-staff collaboration, full-process connection, and all-round integration. Through strategies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interaction among multiple subjects, optimizing the policy connection mechanism,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nnovating the intelligent service system, we will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nscription work from task-oriented to education-oriented, and achieve mutual empowerment between national defense demands and talent cultivation.
ey words:“Three-all Education”、Recruit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ath innovation
随着国防现代化进程加速,高校日益成为优质兵员的战略储备基地。《兵役法》修订后,大学生征兵年龄放宽至24 周岁,赋予高校更重使命。然而,传统征兵模式存在宣传碎片化、学生动机功利化、机制松散化等问题,制约兵员质量提升。“三全育人”理念强调全员参与、全程贯穿、全方位协同的育人生态,为破解征兵困境提供了理论框架。本文立足该视域,探索高校征兵工作与育人体系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
一、高校征兵工作的现实困境
(一)宣传与政策解读效能不足
调查显示,仅 13% 男生全面了解征兵政策 1。高校多依赖横幅、广播等传统形式,忽视社交媒体精准渗透。政策解读存在偏差,如对“一年两征”时间节点(3 月 /9 月)、学业衔接政策传递模糊,导致学生因担忧学业中断而放弃入伍2。信息单向传播模式难以匹配学生需求,削弱动员实效。
(二)工作机制碎片化与服务缺位
征兵工作涉及学工、教务、财务等多部门,但协调机制缺失。流程繁琐(如学籍保留、学费补偿)、人员专业化不足,使学生陷入“多头跑、反复跑”困境3。退役复学学生缺乏持续关注,未形成“入伍– 服役– 复学– 就业”闭环支持,削弱长期吸引力。
(三)国防教育与价值观引领薄弱
军事课程流于形式,部分高校未将其纳入必修体系 4。国防教育脱离思政主线,未能根植“家国情怀”,学生缺乏对军队使命的深层认同,入伍动机易受功利因素主导。
(四)学业衔接与职业发展受限
高校学生正处于系统性、专业性知识学习阶段,入伍意味着学业的中断。学生不仅要放弃现阶段学业,还需在退役后快速重新规划学业,这对学生的学习进程造成较大影响。一些专业课程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学生入伍后可能错过关键课程,导致学业难度增加。同时,退役复学后,部分学生在就业选择时可能面临因服役经历导致的就业观念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以及就业竞争力不足等问题,这也使得学生在考虑是否参军时有所顾虑。此外,由于高校征兵工作与学业、职业发展的衔接不畅,一些学生担心入伍后会影响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发展前景,从而降低了参军入伍的积极性。
(五)身体素质不达标问题突出
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能实现当兵的愿望是因为体检不合格,且近年来征兵体检不达标的比例有上升趋势。大学生独生子女比例较高,部分学生从小娇生惯养、自控能力差,不良生活习惯多,缺乏必要的身体锻炼,体质总体偏低,诸如视力较差、体重不达标等。高校虽然开设了体育课,但对体育课的考核不严和体质监测欠缺,甚至少数学生将体育课作为娱乐课,这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问题,成为制约高校征兵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质效提升路径
(一)全员协同:构建多元主体责任共同体
强化组织联动。成立校级征兵领导小组,整合武装部、学工处、教务处、二级学院力量,明确职责清单;建立“校– 院– 班”三级动员网络,辅导员、退役学生担任“征兵宣传员”,开展朋辈教育(如军营故事分享会);深化家校社合作。向家长推送政策解读手册,消除家庭顾虑。联合地方武装部开展“军营开放日”“军事夏令营”,增强社会认同。通过家校社紧密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使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影响下,增强参军入伍的意愿和责任感。家长是学生的启蒙老师和坚强后盾,对学生的参军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学校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向家长宣传征兵政策和军队发展前景,解答家长的疑惑,消除家长的顾虑,使家长能够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军入伍。同时,社区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配合学校和地方武装部,开展征兵宣传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了解军队和征兵政策的机会,营造良好的征兵氛围。
(二)全程贯通:优化学业与职业发展衔接
弹性化学业管理;推行“学分银行”,允许服役期间修读在线课程;制定个性化复学计划,优先保障退役学生实习与升学资源 5。在学生入伍前,为其提供学业辅导和课程规划,帮助学生提前做好退役后学业衔接的准备;为退役复学学生设立专门的学业帮扶机制,如提供一对一学业辅导、学习资料支持等,助力其顺利完成学业。贯通职业发展通道,对接部队人才需求,开展“军事 + 专业”定向培养(如工程、医疗等领域)。建立退役军人就业数据库,联合企业提供优先录用岗位。高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退役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推荐机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提升退役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高校应加强对退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根据其个人特点和市场需求,为其提供精准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推荐,帮助退役学生实现顺利就业和职业发展,增强学生参军入伍的后顾之忧
(三)全方位融合:深化国防教育与服务创新
课程思政与国防教育融合。将军事课设为必修课,开发“国防安全”“强军思想”等模块化课程;邀请现役军人、英雄楷模进课堂,以案例教学强化价值引领;智慧服务与精准动员。打造“一站式”征兵服务平台,集成政策查询、在线报名、进度跟踪功能;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意向,推送个性化入伍规划方案(如针对艺术生设计部队文艺兵发展路径);体质提升与心理护航。开设“预征班”,强化体能训练与体检辅导;设立入伍前心理评估与适应性培训,降低服役适应风险。
三、结语
高校征兵工作质效提升本质是育人效能的深度释放。在“三全育人”框架下,需以国防需求锚定育人方向,以政策创新疏通学业梗阻,以服务升级激活内生动力。通过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系统重构,推动征兵工作从“任务达标”转向“价值赋能”,既输送高素质兵员支撑强军梦,亦锻造学生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实现国防建设与立德树人的同频共振。
参考文献
[1] 邓清玄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路径研究——以武汉音乐学院中国器乐系为例[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
[2] 曾文档 . 新形势下高校征兵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J]. 科学咨询 ,2022.
[3] 万林宾 , 潘锐强 .“三全育人”视域下的高校征兵工作质效提升探究 [J].中国军转民 ,2024.
[4] 舒欣, 徐永鹏. 新时期高校征兵工作对策研究[J]. 新西部,2018.
[5] 刘培培.“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征兵工作探索与实践[J]. 教育观察,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