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行业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困境与突破路径
张墨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一、我国半导体行业青年科技人才现状
半导体行业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占据着基础性地位,同时也是我国科技领域存在“卡脖子”问题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迅猛,我国在该领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人才短缺问题愈发严峻,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人才供需来看,我国半导体行业对青年科技人才的需求愈发急切。行业人才缺口逐年增大,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工艺、封装测试等高端技术领域,人才供需失衡的状况尤为突出。这种失衡不仅限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也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人才流动方面,我国半导体行业青年科技人才的流动性偏高。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很多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经验丰富的资深人才,忽略了青年人才的培养与发展。这种人才流动现象打乱了企业的人才结构,也不利于青年人才的职业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
从人才发展角度而言,我国半导体行业青年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路径不够清晰。半导体行业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职业发展路径复杂,青年科技人才在进行职业规划和发展时常常感到迷茫。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培训机制,使得他们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了职业稳定性和发展潜力。
由此可见,我国半导体行业青年科技人才的现状不容乐观。人才供需失衡、流动性高、职业发展路径不明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产教融合,提高青年科技人才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升他们的职业规划水平和综合素质,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半导体行业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挑战
在半导体行业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既源于行业内部的技术快速更新和激烈竞争,也受到外部环境变化和政策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半导体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传统的培养模式往往跟不上技术更新的节奏,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面临较大的技术差距。
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各国纷纷加大对该产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目前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人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求其拥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然而,由于我国半导体行业起步相对较晚,青年科技人才在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方面有所欠缺,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我国半导体行业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模式较为单一,多数高校和科研机构仍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实验室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尽管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与产业实际需求的结合不够紧密,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都明显不足。许多高校和企业的合作仅停留在表面,缺乏实质性的合作项目和资源共享机制,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也阻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在人才培养方面,虽然国家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但部分地区在资金支持、政策配套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很多高校和企业在合作过程中遇到较大困难,政策的落实和执行力度有待加强。
三、创新突破路径与未来展望
(一)政策支持与顶层设计
政府在半导体行业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对行业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能够保障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协同推进。一方面,政府可以制定更细致、更具操作性的政策,支持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尤其是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工艺、封装测试等关键领域。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半导体行业的资金扶持,特别是在科研经费和人才培养经费方面。例如,设立专项科研基金,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前沿技术研究,鼓励他们在半导体领域进行创新探索。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资金支持,确保其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充足的资源投入。
(二)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是破解半导体行业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与企业应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具体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 共建实验室与研发中心。高校和企业联合建立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共同开展前沿技术研究。这既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又能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2. 探索双导师制培养模式。高校与企业合作推行双导师制,由高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企业导师可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
3. 促进实习与项目合作。高校应鼓励学生参与企业实习和项目合作,尤其是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工艺等领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学生能够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紧密对接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高校应根据行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与半导体行业相关的实践课程和技术前沿课程。同时,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
(三) 多元化培养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实验室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已难以满足半导体行业对青年科技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在专业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探索多元化的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1. 加强跨学科培养。半导体行业涉及电子工程、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高校应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培养综合能力。比如,设立跨学科课程,鼓励学生开展跨学科研究。
2. 拓展国际化视野。半导体行业是全球化行业,青年科技人才需要具备国际视野。高校可通过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联合培养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此外,还可以引进国外优秀师资和课程,提升学生的国际化水平。
3. 强化创新性教育。高校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在半导体领域创新创业。可设立创新创业基金,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四)人才激励与职业发展
为吸引和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相关企业应加快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和职业发展机制。
在高端技术领域,企业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通过股权激励、项目奖金等方式激发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积极性,这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加强培训和继续教育。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企业通过设立技术专家和管理双通道,鼓励青年科技人才在技术和管理两个方向发展;通过建立内部培训机制,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帮助青年科技人才紧跟行业发展步伐。
半导体行业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政策支持、产教融合、多元化培养模式、人才激励和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创新突破,我国半导体行业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和产业的不断升级,青年科技人才将在半导体行业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助力我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胡德鑫,阚宝晓 . 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 : 战略意义、现实表征与优化路径 [J/OL]. 高校教育管理,1-10[2025-02-12].
[2] 杨晶,李哲. 主要国家和地区吸引和培育半导体人才的政策举措研究[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23,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