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岩土工程中的地下水控制策略

作者

许一鹏 李阳 詹亚鹏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

地下水在岩土工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它对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施工过程中的顺利进行都有着直接影响。在许多岩土工程项目中,地下水问题往往是施工和设计过程中最为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因素之一。地下水的存在可能导致土壤的软化、地基承载力降低、基础沉降、土体滑移等问题,从而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因此,合理有效的地下水控制策略是确保岩土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关键词

岩土工程;地下水;控制策略;排水法;降水法

引言

在岩土工程中,地下水的存在对工程施工的影响不可忽视。无论是在建筑工程、交通工程还是水利工程中,地下水的控制都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地下水不仅可能影响施工进度,还会影响工程的设计和后期使用。例如,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容易导致基坑的土壤不稳定,甚至发生塌方;在某些情况下,地下水的渗透会破坏原有的地下结构,形成积水或水渗漏,影响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地下水的控制问题还与施工成本密切相关,处理不当不仅增加了工程的费用,还可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地下水问题,保障岩土工程的安全性与经济性,成为岩土工程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科学的地下水控制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合理的地下水控制方法不仅能够减少工程的风险,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还能够降低工程的环境影响,提高经济效益。

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影响

地下水在岩土工程中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最为直接的是对土壤的影响。地下水的存在能够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特别是土壤的摩擦力和凝聚力,从而影响地基的承载力。土壤中水分的增多会导致土体软化,降低其抗压强度,使得地基承载力不足,增加工程的沉降风险。此外,地下水的流动性也会影响土体的稳定性,特别是在土层较松软、砂土或粘土等较易渗水的区域,地下水的渗透可能引发土体流失或滑移,造成土体的软化和结构失稳,从而导致沉降或其他破坏现象。地下水的存在还可能导致基础设施的腐蚀,尤其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腐蚀问题,地下水中的盐分和化学物质可能通过渗透作用侵入建筑物的基础结构,从而对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产生负面影响。地下水对岩土工程的影响不仅在设计阶段需要考虑,实际施工阶段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地下水问题。因此,合理的地下水控制方法对于确保岩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二、地下水控制的主要策略与方法

地下水的控制方法有很多种,具体的选择取决于地下水的类型、地质条件和工程的需求。常见的地下水控制方法包括排水法、降水法、封闭法等。排水法是通过建立排水系统来将地下水引导到地表或附近的排水沟道,从而减少地下水的压力。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地下水较为分散且水位较低的地区,能够有效地排除地下水,降低水位,从而减轻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排水法的优势在于其操作相对简便,且对环境影响较小,但需要保证排水系统的持续有效,避免出现水位反弹或排水不畅的情况。降水法则是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通过打井或其他方法降低地下水位,减轻地下水对土体的压力。降水法适用于需要深基坑开挖或地下施工的项目,能够有效防止地下水对基坑的影响。然而,降水法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且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邻近建筑的基础沉降或地下水污染等问题。封闭法是通过施工结构的防水性设计来隔离地下水,适用于那些水位较低且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地区。封闭法的优势在于其可以有效隔离地下水与工程结构,减少水对结构的侵蚀,但其实施难度较大,需要在设计阶段进行充分的考量。

除了这些传统的地下水控制方法,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于地下水控制中。例如,现代化的数字化监测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控地下水的变化,结合大数据分析,及时调整地下水控制策略,提高控制效果。此外,环保材料和可持续技术的应用,如高分子防水材料、低能耗的排水系统等,也为地下水控制提供了更加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

地下水控制策略的选择与实施

在岩土工程中,地下水控制策略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条件和地质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首先,要对工程所在地的地下水条件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地下水的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位变化规律、土壤的渗透性等。只有通过全面的水文地质勘察,才能准确评估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为后续的地下水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其次,在选择地下水控制方法时,需要考虑到工程的规模、施工难度、成本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例如,在大型基坑工程中,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可能需要采取降水法或组合方法进行控制,而对于一些小规模的地下管道施工,排水法或封闭法可能更为合适。此外,还需要综合考虑施工周期和安全性,确保地下水控制措施能够长期有效并不会对施工进度和周围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地下水控制策略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各环节的施工质量。在降水法的应用中,要确保排水井的布置合理,并定期检查井管的使用情况,防止堵塞和故障发生;在排水法中,要设计合理的排水管道系统,避免水流滞留;在封闭法中,要确保施工结构的防水性能,避免地下水渗漏。此外,施工过程中还应加强监测,及时调整控制措施。例如,定期检查地下水位变化,确保降水、排水系统的有效性,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地下水控制技术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尽管目前的地下水控制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一些技术挑战。首先,地下水控制技术的成本较高,尤其是在大规模工程中,地下水控制系统的建设和维护费用可能较为庞大。为了降低成本,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开发更加高效、节能的地下水控制技术,例如通过优化排水和降水系统设计,降低工程成本。其次,地下水控制措施的长期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仍然是一个问题。传统的地下水控制方法往往依赖于人工操作,可能会面临维护困难和设备故障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监测和智能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将在未来地下水控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可以更加精准地调整地下水控制策略,提高其效率和可持续性。最后,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地下水控制技术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也需要得到更多关注。未来的地下水控制技术应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

五、结语

地下水控制在岩土工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合理有效的地下水控制策略能够确保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通过综合运用排水法、降水法、封闭法等多种控制策略,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岩土工程中实现对地下水的科学管理。在未来的研究和应用中,应进一步加强地下水控制技术的创新与优化,特别是在提高控制效果、降低成本、提升可持续性和环保性方面,不断推动岩土工程的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程实践的深入,地下水控制技术将在岩土工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尹建波,魏月.岩土工程中水文地质勘察的质量控制及路径探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4,(02):48-50.DOI:10.13616/j.cnki.gcjsysj.2024.01.215.

邓爽,李妍.岩土工程建设中的土工试验质量控制研究[J].产品可靠性报告,2024,(01):46-48.

陈启超.水文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22,48(05):39-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