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科学课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作者

符梦园

苏州科技城彭山实验小学校

引言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学生不仅能增强对知识的掌握,还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全面发展。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成为当前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一、设计自主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在小学科学课程里设计自主实践环节,能够让学生凭借着实际的操作主动地去对知识展开探索活动,有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方面的能力。以“弹力”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会事先准备好弹簧、橡皮筋等具有弹性的材料,然后引导着学生自主地去设计相关的实验方案。学生们会分组来展开讨论,有些是去测量不同材料所具有的弹力大小,又或者是通过改变橡皮筋的缠绕圈数的方式,来仔细观察弹力所发生的变化情况。经过亲身操作之后,学生们不仅理解了弹力的概念,他们的数据记录能力以及分析能力也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二、创设趣味实践情境,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热情

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里,创设充满趣味的实践情境,能够切实激发起学生动手操作的热情,促使他们更为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以“日食”相关教学来讲,教师能够把教室精心布置成仿若“宇宙空间”的模样,借助灯光来模拟太阳,同时选用球体用以代表月球以及地球。教师在讲解日食形成原理的时候,会引发学生内心的好奇心,在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之后,安排学生分组去模拟日食发生的整个过程。通过对月球和地球进行移动操作,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光影所发生的变化,并且针对日全食与日偏食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展开讨论。这样的情境创设方式,使得天文知识变得既直观又有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动手去操作以及探究科学奥秘的那份热情[1]。

三、开展科学实验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科学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各种小实验,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科学知识探究过程,锻炼动手操作与科学思维能力。例如,在“设计塔台模型”的教学时,教师提出实际问题:“为学校运动会设计一个稳固且承重能力强的塔台模型。”学生分组后,利用吸管、胶带等材料设计并搭建塔台。过程中,学生根据结构稳定性知识进行讨论,调整设计方案,不断改进塔台的形状与结构,如尝试将框架改为三角形、增加底座面积。完成后,学生通过承重测试、记录数据并分析问题,进一步改进模型。通过这种动手实验,进一步增强小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四、探究生活实践问题,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意识

科学源自生活,且对生活起着服务的作用。引导学生去探究生活里面的实际存在的问题,就能助力他们察觉到科学知识所具备的实用性,强化他们动手操作的意识,最终激发他们主动地运用科学去解决各类问题 [2]。以“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来讲,教师会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平日里常见的种子,并且提出疑问:“种子是怎样长成植株的?它的内部构造又是什么样的?”随后,学生们就会去收集不同种类的种子,通过对种子进行解剖来仔细观察其内部的构造,而后动手栽种种子。组织学生定期给种子浇水、施肥,时刻记录种子的变化情况。在整个过程当中,学生们不但对种子的构造以及其相应的功能有了清晰的了解,而且还深切地意识到植物的生长和生活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密的联系。部分学生还会把繁殖好的植物带回家里,向家人细致地讲解种子所蕴含的奥秘,如此便进一步地提升了他们运用科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所遇到问题的能力。

五、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传统的评价方式常常会将侧重点放在理论知识方面,而对学生在实际操作环节的表现有所忽略。在这样的情况下,把过程性评价、自我评价以及成果性评价相互结合起来极为必要。教师借助过程性评价,能够对学生在实验当中的具体操作情况予以观察,并且做好相应记录,例如开展“设计塔台模型”实验时,可以针对学生的设计思路以及团队合作状况展开评价;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对于学生进行反思以及相互合作极为有益,例如在进行“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时,学生依据相关标准开展自我评价,同时接受来自同伴的反馈信息,进而促使自身动手能力得以提升;成果性评价则是通过对学生的实验成果,如模型制作成果或者实验报告等加以评估,以此来知晓学生对于科学原理的掌握情况。凭借这样的多元评价体系,能够促使学生持续不断地去做出改进以及开展创新活动。

结束语

总之,动手操作能力是小学科学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创新能力以及科学素养的培育。教师通过设计自主实践,搭建趣味性动手情境,开展科学实验活动等方式,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此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申英,张倩 . 小学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与动手实践的结合路径分析[J]. 科幻画报,2023(6):81-82.

[2] 苏树芳 .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路径[J]. 天津教育,2023(16):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