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园林景观绿化施工技术及管理研究
郝静
身份证号码:150103198911213044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不仅仅局限于高楼大厦的林立,市政园林景观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良好的园林景观绿化不仅是城市的绿色名片,更是关乎城市生态平衡、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实际的市政园林景观绿化建设中,施工技术的科学应用与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最终效果。
市政园林景观绿化的重要性
1.1 生态功能市政园林景观绿化宛如城市的绿色肺叶,承担着关键的生态调节重任。在净化空气方面,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有效维持城市空气的清新。它们还能吸附空气中的粉尘、硫化物等污染物,降低雾霾天气的发生概率。园林景观的存在可调节城市局部气候,大面积的绿地和水体能够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园林景观还为众多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丰富了城市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
1.2 社会功能 市政园林景观绿化是城市形象的直观展示。错落有致的绿植、独具匠心的园林小品,彰显着城市的文化底蕴与艺术品味,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它还是市民重要的休闲空间,城市公园、街头绿地为居民提供了散步、健身、休憩的场所,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舒缓生活压力,促进居民身心健康。园林景观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为市民提供了社交平台,增进邻里交流,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1.3 经济功能 优质的市政园林景观绿化能够吸引大量游客,推动城市旅游业发展。例如杭州西湖的园林景观,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光,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繁荣。园林景观还能提升周边房产价值,临近公园、绿地的房产往往更受消费者青睐,价格也相对较高,为城市房地产市场注入活力。良好的城市绿化环境有利于吸引投资,企业在选择投资地点时,往往会考虑城市的生态环境,园林景观绿化好的城市更具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多元化发展。
二、市政园林景观绿化施工技术要点
2.1 场地整理技术 场地整理是园林景观施工的开篇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后续施工与植物生长。施工前,要借助专业测绘工具对场地进行精确测量,全面掌握地形起伏、坡度走向以及地下管线分布状况。对于土壤贫瘠或酸碱度失衡的区域,土壤改良刻不容缓。添加有机物料是常用手段,比如将腐叶土、泥炭土等均匀混入土壤,能显著提升土壤肥力与透气性;针对酸性过强的土壤,适量施加石灰粉可有效调节 pH 值,为植物根系营造适宜生长环境。在地形塑造上,严格依据设计图纸,运用机械与人工结合的方式,通过挖方、填方、平整等工序,打造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地形地貌,如打造起伏有致的微地形,既能丰富景观层次,又能引导雨水自然径流,实现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2.2 苗木种植技术 苗木种植技术是园林景观呈现效果的核心环节。苗木选择至关重要,要综合考量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以及景观设计需求。优先挑选本地乡土树种,它们对本地环境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能力突出,能有效降低养护成本并保障成活率。挑选苗木时,务必仔细检查根系是否完整发达、枝干有无损伤、病虫害迹象,确保所选苗木生长健壮。种植穴挖掘需遵循规范,一般直径应比苗木土球大 20-30 厘米,深度要保证苗木种植后根茎部与地面平齐或略高。种植时,先在穴底铺一层疏松细土,将苗木扶正放入,随后分层填土并轻轻提苗,使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最后浇足定根水,水要浇透,确保根部周围土壤完全湿润。
2.3 灌溉与排水技术 合理的灌溉与排水系统是园林植物健康生长的关键保障。灌溉系统设计需结合园林规模、植物种类以及季节变化。对于大面积草坪,旋转式喷头组成的喷灌系统较为适用,能实现大面积均匀灌溉;针对花卉、灌木等小型植物,滴灌系统可精准控制水量,避免水资源浪费。在管道铺设时,要确保坡度合理,防止积水与漏水现象发生。排水系统同样不容忽视,通过设置地表排水坡度,一般保持在 0.3%0.5% ,确保地表雨水能迅速排走。对于地下水位较高或易积水区域,需铺设地下排水管道,如采用带孔的波纹管,搭配集水井,将多余水分及时引出,避免植物根系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引发烂根等问题,保障植物根系正常呼吸与生长。
三、市政园林景观绿化施工管理措施
3.1 施工组织管理 施工组织管理是保障市政园林景观绿化工程顺利推进的关键。在项目启动前,需制定详细且合理的施工计划。首先要明确施工进度安排,将整个工程划分为多个阶段,为每个阶段设定明确的时间节点,如场地整理、苗木种植、灌溉系统安装等环节的起止时间,确保施工有条不紊地进行。要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根据施工进度和各阶段的任务需求,安排足够数量和专业技能匹配的施工人员,确保各工种协同作业。对施工材料和设备进行科学管理,提前采购优质的苗木、肥料、灌溉管材等材料,定期维护和保养施工设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因材料短缺或设备故障导致施工延误。
3.2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贯穿于市政园林景观绿化施工的全过程。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标准是首要任务,从苗木的规格、成活率,到景观的整体效果,都要有明确且可衡量的标准。在苗木种植环节,要求苗木的根系完整度达到一定比例,种植后的成活率需达到 95% 以上。在景观效果方面,要符合设计方案的美学要求,植物的搭配层次分明、色彩协调。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监督与检查,设置专门的质量监督人员,对每一道施工工序进行严格把关,从土壤改良、种植穴挖掘到苗木栽植、后期养护,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质量标准。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如发现苗木种植深度不符合要求,立即返工重新种植,以保证工程质量。
3.3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市政园林景观绿化施工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是基础,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如施工设备的操作规范、高处作业的安全要求等。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定期组织安全知识讲座和应急演练,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如在危险区域设置注意安全、禁止通行等标志,提醒施工人员和过往行人注意安全。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如对吊车、挖掘机等大型设备进行定期检测,防止因设备故障引发安全事故。
结语
市政园林景观绿化在生态、社会和经济层面意义重大,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施工技术要点涵盖场地整理、苗木种植及灌溉排水等,而施工组织、质量和安全管理措施则是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和质量的保障。未来,需不断探索创新,持续提升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让市政园林景观绿化更好地服务城市,为居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何江南. 市政园林景观绿化施工技术及管理研究[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4,(24):148-150.
[2][2] 杨荣生. 市政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施工要求与技术分析[J]. 农村科学实验,2024,(24):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