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党校教研教学视角下古诗词的现代解读与传播

作者

左继群

中国共产党茂县委员会党校

引言

在党校这一特殊的教育平台上,古诗词的学习与解读不仅是文学欣赏的过程,更是党性教育、文化传承、价值观塑造的有机结合。通过深入挖掘古诗词中的现代价值与意义,将其与党性教育深度融合,进一步丰富党校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传播平台,创新古诗词的传播方式,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增强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力量。

一、深入挖掘内涵,构建现代意义框架

党校作为党员干部成长的摇篮,其教育意义深远重大,在古诗词的教研教学进程中,深入挖掘内涵是基石。教育者需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结合不同时代的宏大背景,对诗词进行抽丝剥茧的剖析。以杜甫的千古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例,在该句古诗词的解读中,教育者需细致阐述其创作之时唐代末期民生凋敝、百姓居无定所的深刻反映,让学员仿若穿越时空,目睹乱世之中民众的苦难。同时,紧密联系当下我国完善且覆盖面广泛的民生保障政策体系,注入保障性住房建设、住房补贴发放等具体措施,引导学员深入思考执政为民核心理念如何落地生根。此外,教育者需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潜心梳理隐藏于诗词背后错综复杂的政治局势、经济形态、独特的文化脉络,将古代文人墨客对国家有序治理的殷切期盼、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巧妙转化为现代党校教学目标精准契合的关键知识点。通过该方式,构建起坚固且通畅的古今意义桥梁,使学员能真切领悟古典诗词中蕴含的智慧结晶,为其当下及未来的从政实践源源不断地输送滋养。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员参与热情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多媒体成为教学创新的得力助手,智慧化课堂成为党校教研教学的主力,当讲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教育者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精心挑选并播放赤壁古战场的高清视频片段,并搭配专业播音演员激情澎湃的朗诵音频。使学员仿若瞬间置身于千年前的波澜壮阔的赤壁之战现场,亲身感受着词中喷薄而出的豪迈气魄,内心的情感共鸣被强烈激发。在沉浸式体验中,学员能深入理解词人苏轼凭借古事抒发内心对历史兴衰交替的深沉感慨,以及自身壮志未酬的宏大个人抱负,从而有效提升对历史发展规律敏锐洞察与精准把握的能力。同时,针对如“文以载道”这般具有深远时代意义且在当代舆论宣传领域极具应用价值的思想,组织学员开展分组研讨活动。拟定注入“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运用古诗词‘文以载道’思想提升舆论引导力”等前沿议题,鼓励学员各抒己见,不同小组之间展开热烈的跨组交流。该过程促使学员从往昔被动接受古诗词知识的状态,华丽转身为主动探索其深层智慧的求知者,切实锻炼学员运用古典文化破解现实舆论宣传难题的卓越能力,为今后应对复杂多变的宣传工作场景筑牢根基。

三、融合多元学科,拓展解读广度深度

在古诗词的现代解读与传播中,教育者可与党史党建相结合,党史作为一部波澜壮阔、饱含热血与牺牲的奋斗史诗,在讲述党史历程的过程中,教育者可巧妙引入革命先辈引用或亲自创作的古诗词,为党史学习注入别样活力。以陈毅元帅气壮山河的《梅岭三章》为例,教育者应带领学员品味诗词优美的格律韵律,解析其中独特的意象所承载的厚重情感,透过文字表面深度展现共产党人在枪林弹雨、艰难困苦中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从文学的细腻视角出发,为党史学习增添事宜色彩,让学员仿若与先辈们并肩同行,深切体悟革命先辈的高尚情怀,从中源源不断地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为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使命注入强大动力。此外,教育者还需关联政治学理论,《诗经•大雅•民劳》中有云“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寥寥数语蕴含着深邃的民本思想。在党校教学中解读词句,需紧密联系时代政治治理体系下全方位推进的民生发展战略,从古代民本思想的源头溯源,深入探讨小康社会建设中的历史传承脉络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路径。通过深度关联,促使学员对国家各项民生政策背后深厚的理论根基有更为通透的认知,全方位提升其政治理论素养,为在工作中精准落实政策、服务人民夯实理论基础。

四、借助新媒体平台,扩大传播影响力

顺应数字化学习的时代发展趋势,党校应精心打造一系列高质量的线上古诗词课程,录制团队要聚焦党校学员的学习需求与职业特性,在内容上突出政治思想层面的深度解读。围绕古诗词中的“廉贞文化”主题,选取诸如包拯、海瑞等清官相关的诗词典故,深入剖析其中蕴含的廉洁奉公、刚正不阿等价值理念。将精心制作的短视频课程推送至学习强国、党校专属 APP 等广受欢迎的学习平台,方便学员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开启学习之旅,彻底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束缚,将党校教育的触角延伸至学员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同时,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的强大传播力,以党校官方的权威名义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主流社交平台积极发起各类古诗词话题讨论。策划“古诗词中的治国理政金句”专题讨论,邀请党校学员、业内资深专家学者踊跃参与,定期分享由党校教育者精心撰写的优质解读文章,涵盖诗词原文赏析、现代应用案例剖析等丰富内容。借此将党校内部扎实的古诗词教研成果推向社会大众,发挥党校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引领辐射作用,在更为广泛的社会层面促进古诗词与现代政治文化之间的深度交流与良性互动,营造全民学诗词、悟智慧的良好氛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党校教研教学视域下,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策略扎实落地实施能切实显著提升古诗词教研教学的整体质量,让古老而璀璨的古典诗词在新时代党校教育这片沃土里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源源不断地为培养德才兼备、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注入深厚且持久的文化底蕴,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参考文献:

[1]任平.理解与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核心要义:哲学解读[J].学习与探 索,2024(1):1-9.

[1]金婕,白光玲,罗秋莹,宁珊,蓝艺源.从意象角度解读古典诗学对现代诗歌的影响[J].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