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李杰汉 都小梅
吉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136000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新课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出全新要求,强调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法治意识以及公民素养。道德与法治学科承担着塑造学生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及思维方式重任,然而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仍存在内容理解不深、实践环节缺失等问题。基于此从教材内容把握、教学方法创新及教学资源整合角度出发,探究更为科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借鉴。
一、把握教材内容,优化教学设计
教师须深入理解教材编排逻辑与内在联系,准确把握每一单元核心主题及教学重难点从而进行科学合理教学设计,教师应通读全册教材,明确各年级、各单元间横向联系与纵向发展脉络形成整体认知框架;深入分析教学对象,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思想特点、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进行分层教学设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班级特色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补充调整,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应当采用情境导入—问题探究—交流分享—实践体验—总结升华等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设置和学生年龄相符情境创设贴近现实生活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道德体验与法治认知;优化教学设计还需注重学科融合,将道德与法治知识点与语文、科学等学科内容相结合实现知识迁移和融会贯通。
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很诚实》为例,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先通过讲述狼来了故事或播放动画片段当做情境导入,引发学生对诚实重要性思考;接着设计诚实小调查环节,请学生回忆并记录自己或同学身边发生不诚实事例及后果,在班级内交流分享;然后组织诚实与善意谎言辩论活动,引导学生探讨何为真正诚实,培养学生辨别是非能力与道德判断力;随后可安排诚信小卫士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一周内坚持诚实守信,记录自己言行并在家长协助下完成诚信记录卡;最终进行诚信之星评选活动,表彰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突出学生强化诚信行为。教师还可引导学生阅读《皇帝新装》等童话故事,通过文学作品感受诚信魅力,为加深学生理解教师应当联系学校实际,讲述校园里关于诚信事例如拾金不昧、考试不作弊等,让学生从身边事例中受到启发。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效果
新课标下教师需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互动课堂,案例教学法通过精选贴近学生生活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探讨解决方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情景教学法则通过创设特定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情感共鸣;合作探究法强调学生间相互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游戏教学法则利用学生喜爱游戏天性,将教学内容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学生在愉快氛围中掌握知识;项目式学习也是有效教学方法,教师应当设计与道德法治相关主题项目,引导学生开展实地调查、资料收集、成果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教师还应当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精美课件,播放教学视频开展线上互动,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和时间。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合理消费》为例,教师应当运用多种创新方法提升教学效果。采用情境模拟法,设计小小超市场景,将教室布置成超市环境并准备各类商品(实物或图片)及模拟货币,让学生扮演顾客和营业员角色体验购物过程;学生需根据预算合理选择商品并说明购买理由,教师从旁引导帮助学生理解需求和欲望区别,培养理性消费意识。运用项目学习法开展家庭消费调查活动,指导学生记录一周内家庭消费情况,分析必要消费和非必要消费比例,制作消费饼状图并提出合理化建议;采用辩论法设置零花钱应该怎么花辩题,分成储蓄派与消费派两组,通过辩论深化对金钱价值理解;还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设计消费智慧王桌游,学生通过掷骰子前进,遇到不同消费情境卡片做出选择并获得相应积分寓教于乐;教师还应当组织绿色消费我先行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设计环保购物袋制作废物利用手工艺品,举办闲置物品交换会等培养环保消费理念。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整合教学资源,深化实践体验
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如图书馆、展览室等场所,开展主题阅读、文化展示等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发挥家庭教育作用,通过家校协同机制设计亲子共读、家庭公约制定等活动使道德与法治教育延伸至家庭场景;开发社区资源如参观社区服务中心、走访社区老人等,让学生在真实社会环境中获得实践经验;还利用博物馆、科技馆等社会单位资源,组织参观学习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在整合教学资源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系统性规划,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有针对性选择适合资源并做好活动准备和安全保障工作。
建立完善实践活动评价机制,通过观察记录、活动日志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参与情况与收获,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将抽象道德法治知识转化为具体行为习惯,实现知行合一;红色教育资源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重要补充,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聆听英雄事迹等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清明节扫墓、端午节包粽子等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熏陶中感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魅力。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资源也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丰富素材,教师应当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收集相关资料观看优质教育视频,参与线上互动活动但同时需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学生辨别信息真伪理性利用网络资源。
结论: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教材内容把握、教学方法创新及教学资源整合多角度进行探索,通过分析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提出三方面教学模式优化路径:深入把握教材内容科学设计教学环节;灵活运用多样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效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深化学生实践体验,这些路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完整教学模式体系。
参考文献
[1] 马举邦 . 探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 [J]. 新课程 ,2025(5).
[2] 吕凌燕 . 单元整合视角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策略[J]. 2024.
[3] 陈菁 . 新课标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模式探究 [J]. 广西教育 ,2022(22):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