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国有企业政工师在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策略

作者

高明

陕西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00

引言

国有企业青年员工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思想状况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凝聚力和执行力。面对价值观多元、表达方式多样的现实背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难以满足青年员工的实际需求,教育内容与形式脱节问题日益凸显。相关研究多集中于青年思想特点的分析,较少聚焦政工师在新时代语境下的教育策略创新。在数字化传播加速的语境中,政工师亟需转变角色,探索更具互动性与针对性的教育路径。基于对现实问题的回应,研究聚焦青年员工思想教育的难点,探索政工师策略创新的具体方向,旨在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与实效性,为国有企业青年队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启示。

1 青年员工思想教育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1.1 青年员工理想信念淡化与价值认同缺失

青年员工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成型的阶段,其思想状态深受社会环境、媒介影响和组织文化氛围的共同作用。在多元文化冲击和市场竞争压力下,部分青年员工对国家发展、企业使命等宏观层面缺乏深入认知和坚定信念,理想信念呈现弱化趋势 [1]。在价值取向上,强调现实利益、注重个人发展成为主流倾向,集体主义和责任意识相对淡薄。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与青年员工的关注点存在错位,缺乏对其实际问题和心理需求的回应,导致教育过程形式化、边缘化。部分青年员工对企业文化认同感不强,政治理论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内在动力参与相关教育活动。在企业实际运行中,政工师思想引领与岗位成长结合不紧密,教育内容缺少情境化表达,无法有效激发青年员工对组织目标的认同。缺乏理想信念支撑的青年员工更容易产生职业迷茫与心理焦虑,影响其归属感和凝聚力。价值认同的缺失不仅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还影响到组织文化的传承与团队协同效率。理想信念教育缺少长效机制建设,往往以集中学习和文件传达为主要形式,缺乏与员工实际发展路径相契合的持续性设计,导致教育内容无法内化为思想、转化为行动。在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中,青年员工更倾向于寻找直接反馈和现实成果,抽象、宏大的价值目标若未与个体成长利益结合,极易被忽视甚至排斥。部分企业在制度激励与文化引导中未能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导向,使员工难以在日常工作中感受到组织所倡导的信仰体系与价值标准,从而进一步加剧其心理疏离与认同弱化 [2]。

1.2 思政教育方法僵化与沟通渠道单一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少企业中仍以传统宣讲、会议学习等方式为主,缺少互动机制和情境引导,难以调动青年员工的积极性。教育内容与现实工作割裂,话语体系缺乏针对性,导致青年员工在接收过程中产生距离感,参与度低,成效不明显。多数政工师在开展工作时未能结合青年员工的信息接受习惯和兴趣导向,忽略了新兴传播媒介的作用,教育手段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 [3]。在信息传播上,政工工作缺少图文、视频、直播等媒介融合手段,无法形成有效触达与情感共鸣,致使主流价值内容难以进入青年员工的认知体系。沟通方式上,多数以通报、布置为主,缺少倾听与互动,青年员工的思想表达和情感反馈难以获得回应。在人际交流中,政工师与青年员工之间存在代际差异和观念鸿沟,缺乏信任基础,影响思想教育的效果。思政教育未能融入日常管理与员工成长过程,仍停留在活动层面与考核层面,难以实现思想与行动的统一[4]。

2 政工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

2.1 聚焦岗位实践构建多元化思想引导场景

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取决于其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度,青年员工重视职业成长与现实价值,在岗位实践中嵌入思想引导,有助于增强教育的贴近性与感染力。围绕任务执行、团队协作等关键环节设计思想教育内容,能够使价值理念在真实场景中落地生根 [5]。政工师应跳出传统宣讲思维,结合项目流程与工作节点开展引导,将教育内容融入行动之中。在阶段总结、荣誉激励等过程中强化组织使命的传递,使员工在实践中认清角色、理解目标,激发认同感。构建与岗位融合的育人机制,如思想导师制度、岗位成才宣传、评优激励导向等,是拓展教育覆盖范围的重要支撑。思想引导场景不应局限于课堂或会议,更应延伸至班组现场、技能竞赛等具体空间,使员工在真实工作中感知组织价值与精神内核,形成从参与到认同的思想链条。引导过程需关注情境转换与角色变化,不同岗位类型、工作内容与团队结构对应不同的思想教育策略,应在组织内部建立具有岗位特征的思政资源库,按需推送、分层引导,使价值理念落地有据、传播有度。

2.2 借助数字媒介开展精准化思想政治传播

数字媒介已成为青年员工接触信息、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思想政治传播需与其媒介使用习惯相匹配,强化内容的可读性与互动性。政工师需掌握数字化表达技巧,围绕青年关注议题重构内容结构,将宏观理念转化为具体故事和身边案例。构建以公众号、短视频、企业平台为基础的传播矩阵,推动思想内容覆盖更广、反馈更快。思政传播不仅要可见,更要精准。针对不同员工群体制定个性化推送方案,实现内容与岗位属性、成长阶段的精准匹配。新员工可围绕融入与适应开展引导,骨干员工强化责任与引领,基层员工聚焦制度认同与操作规范。互动机制是传播效果的关键,应鼓励员工表达思想、参与讨论,形成思想回应与情感连接的双向通道。数字传播不只是信息传递,更是思想共鸣与组织认同的生成场域,是推动思政工作模式深度革新的现实路径。

3 结语

政工师在青年员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不再局限于传达者与管理者,而是价值引领的组织者、思想共鸣的激发者和传播方式的创新者。围绕岗位实践构建多元化引导场景,使思想教育扎根现实、贴近工作,增强教育的实感与认同感。借助数字媒介开展精准传播,打破传统方式的信息屏障,拓展了思政工作的深度与广度。青年员工的思想特质与表达方式持续演变,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工师需要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更新教育理念,重构话语体系,将价值引导与成长诉求精准匹配,在内容表达与传播机制中体现时代感与针对性。创新策略的有效实施不仅关系到青年员工的思想成长,也直接影响企业文化建设与组织凝聚力的形成,是推动新时代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

参考文献

[1] 王哲 . 政工师在国企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N]. 经济导报 ,2024-07-31(007). .

[2] 王雪 . 政工师创新国企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和策略 [N]. 山西市场导报 ,2023-09-12(C01)..

[3] 刘亚鲁 . 如何发挥政工师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J]. 现代企业文化 ,2023,(08):55-58.

[4] 焦子祺 . 企业政工师如何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J]. 现代企业文化 ,2022,(36):52-54.

[5] 商倩 . 新形势下企业政工师如何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C]// 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22 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一).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 ;,2022:174-177.

作者简介:高明,男,1992.03,汉,陕西榆林,本科,研究方向:政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