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建设中机械设备标准化管理措施
葛磊
身份证号码:150221198412101038
引言
在国家能源战略推进与基础设施建设加速的背景下,电力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建设规模与复杂度持续攀升。从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跨区域架设,到智能变电站的高效建设,各类机械设备深度参与电力工程施工全流程,成为保障工程进度、质量与安全的关键要素。
一、电力工程建设中机械设备管理现状分析
1.1 机械设备配置情况
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中,机械设备配置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大型项目为追求施工效率,倾向于采购高性能、高规格设备,如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中配备的大型履带式起重机,但其实际利用率往往不足 50% ,造成资源闲置。而小型项目,尤其是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受资金限制,多使用老旧设备,部分起重机、挖掘机已超出使用年限,不仅作业效率低下,还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1.2 现行管理模式与方法
传统电力工程机具设备管理的方式主要是采取层层下达的目标计划和逐层分解管理的方法,以设备管理部门为主来采购、租赁和报废设备。机械管理员到项目机械施工现场进行日常巡查及维护和调度,在管理手段上仍然采取台账制度和计划性检查,通过纸质或者电子的台账记录设备信息及使用状况,根据设备累计工作的时间制定设备维护计划,部分采用条形码的方式进行设备出入库管理,但总体机具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偏低。
1.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设备管理不到位。如设备管理责任不清,管理方面企业领导、项目部和司机相互推诿、扯皮;管理人员未经专业培训盲目上岗,操作失误、随意操作等现象依然存在,例如起重设备超高载荷操作,挖掘机违章在高压输电线下作业。科学维护管理缺位,片面按照固定周期维修,维修不当或周期过长均存在管理缺陷,造成维修维护成本增加。信息化管理欠缺,没有一个平台对设备状态进行监控,无法实时远程判断设备运行状态,无法提前进行故障预测,及时调整设备运行安排,没有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
二、电力工程建设中机械设备标准化管理关键内容
2.1 设备选型与配置标准化
要对设备进行合理选型。符合技术要求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原则。根据项目的施工工艺和施工量进行编制标准规范的设备选型标准,利用设备的额定功率、作业效率等对设备型号的类别进行选型,例如山区输电线路工程建设要采用的设备是轻量化的小型化履带式设备,城市变电站建设所用的设备要选择的是小型静音化混凝土搅拌设备等。制定设备选型配制等级标准,根据项目规模在配置不同等级,每个等级项目需要的设备数量配置要求等,可以防止设备的浪费或者配置过少。
2.2 管理制度标准化
建立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设备采购时对供应商的准入条件及设备采购采用公开招标的形式确定中标单位;采用公司统一的合同范本签订设备租赁合同时,明确租赁的甲乙双方的职责义务;在对设备进行验收时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及公司颁布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对设备的性能及各配件等完好情况进行验收;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一机一人管理制度,操作人员都需持证上岗,并签署安全责任状;严格执行对设备的调度流程等制度;在设备维护保养阶段对设备的维护手册及维护周期、内容以及维护工作的要求等都进行相关编撰的制定,以此确保维护保养工作的有序进行;在设备报废时,依据该设备的使用年限以及日常的维修成本等确定其应报废的时间和金额,严格进行审批制度。
2.3 操作与维护标准化
建立设备操作作业指导书,规定操作规程、操作安全须知及突发情况下的应急响应;同时制作成图文和视频形式以便于掌握。组织操作人员开展日常培训并经考核后方可上岗;做好维护工作,设有一、二级维护;日常维护:即每日的操作人员负责对其进行擦洗、上油等保养性维护工作;一级维护:由负责设备维护的人员每季负责其关键部机件的检查;二级维护:即每年对机器进行全面解体维修,同时做好维护记录,建立维护责任制,即维护情况可查询、可追责。
2.4 信息化管理标准化
建设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设备全过程数字化管理。部署在设备关键部位的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运行参数、设备所在位置等相关数据,并统一数据格式和数据上传接口,平台融合设备台账管理、实时监控、故障预警、维护提示、设备数据分析等功能,例如当设备参数异常时自动报警,根据设备使用数据生成维护提示,根据设备使用数据分析,实现设备调度的优化,建立设备健康档案,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三、电力工程建设中机械设备标准化管理实施措施
3.1 加强组织领导与责任落实
组建机械设备标准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企业负责人分管,设备管理、项目管理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总体管理;各部门分层管理。各级部门明确责任目标,企业管理层制定目标政策、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标准制度监督、项目经理为现场设备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设备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标准。严格落实考核问责制,按照设备管理指标纳入绩效目标,问责履职不到位。
3.2 完善教育培训体系
建立分层分类培训机制。培训内容:上岗之初,新员工培训设备常识、安全制度、企业规章,并进行考核后方可正式上岗;在岗人员培训内容:操作人员培训新设备操作、维护人员提高设备维修保养技术、管理人员培训信息化管理系统,推行师徒制,举办技能比赛和现身说法,提高员工业务素质。
3.3 强化监督检查机制
形成日检查、周专项、月考核的机制,日检查由现场机械管理员监督每天机械的完好和作业行为,周专项检查由企业组织,月度全面考核,引入第三方监督检查,形成客观公正。把问题纳入问题台帐,落实整改措施和时限,销号管理,跟踪查找重复的原因,查找制度问题、培训问题。
3.4 推动信息化技术应用
合理配置信息化管理设备并为设备安装智能终端,便于将信息数据随时输入数据库,同时组建专业信息化管理团队来维护平台并分析相关问题;组织企业与研究机构进行软件研制,定期进行操作技能培训;促使信息化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互联,使两者能够同时实施应用管理。
3.5 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
建立设备管理奖励基金,对运行机组无设备故障、对设备管理水平有重大改进建议的先进集、先进的单位和人员进行奖励,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结合,并定期建立必要的处罚力度,针对因违章操作、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设备损坏所承担的责任人员作出处理,例如罚款、调整其所在班组或岗位等,借此激发大家的参与设备管理标准化的积极性。
结语
电力工程建设中机械设备标准化管理是提升施工效率、保障工程安全的关键。通过分析现状问题,明确标准化管理关键内容,并实施针对性措施,可有效解决传统管理弊端。未来,随着智能化技术发展,应持续深化标准化建设,推动管理模式创新,为电力工程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刘 向 前 . 电 力 工 程 建 设 中 机 械 设 备 标 准 化 管 理 措 施 [J]. 大 众 标 准化,2025,(08):56-58.
[2] 田堂 金. 电力 工程 建设 中机 械设 备管 理措 施研 究 [J]. 流体 测量 与控制,2025,6(01):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