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老旧小区改造与保障性住房供给协同发展模式构建

作者

刘岗 贾凯盛

鄂托克前旗住房保障综合服务中心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016200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供给受到广泛关注。老旧小区由于建成年代久远,存在基础设施老化、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质量。而保障性住房供给对于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将两者协同发展,既能有效利用资源,又能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老旧小区改造与保障性住房供给的现状分析

2.1 老旧小区改造现状

目前,各地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改造内容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更新,如供水、供电、供暖管网改造;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如增设社区活动中心、老年服务站等;环境整治,如小区绿化、道路修缮等。然而,在改造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如资金短缺、居民意见协调困难、改造后长效管理机制不完善等。

2.2 保障性住房供给现状

我国保障性住房体系不断完善,涵盖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等多种类型。通过政府投资、政策支持等方式,保障性住房供给规模逐步扩大。但仍存在供需不平衡、房源分布不合理、配套设施不健全等问题,难以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三、老旧小区改造与保障性住房供给协同发展的意义

3.1 资源优化配置

将老旧小区改造与保障性住房供给相结合,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将部分房源转化为保障性住房,既能减少新建保障性住房的土地和资金投入,又能提高老旧小区的利用效率。

3.2 满足多元住房需求

协同发展能够为不同收入群体提供多样化的住房选择。对于中低收入群体,可以通过租赁或购买改造后的保障性住房解决住房问题;对于原老旧小区居民,可以在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享受到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3.3 提升城市品质

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都是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协同发展有助于改善城市面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四、老旧小区改造与保障性住房供给协同发展面临的挑战

4.1 政策衔接不畅

目前,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供给分别有各自的政策体系,在政策目标、资金支持、审批流程等方面存在衔接不畅的问题,影响协同发展的推进。

4.2 资金筹集困难

两者协同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现有的资金渠道有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补贴和少量社会资本参与,资金缺口较大,难以满足改造和建设需求。

4.3 利益协调复杂

涉及原老旧小区居民、保障性住房受益群体、开发商、物业公司等多方利益主体,各方利益诉求不同,协调难度较大,容易引发矛盾和纠纷。

五、老旧小区改造与保障性住房供给协同发展模式构建

5.1 政策协同机制

建立一套系统化、全面性的政策框架,明确老旧小区改造与保障性住房供给协同发展的具体目标、任务和实施路径。通过加强各项政策之间的衔接与协调,确保在土地供应、资金支持、税费优惠等多个方面能够提供一致且有力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为老旧小区改造与保障性住房供给的协同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能够顺利落地并取得实效。

5.2 资金筹集与管理模式

积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除了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外,还应大力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可以通过采用 PPP(公私合作)模式,吸引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等社会力量共同投资于老旧小区的改造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设立专门的专项基金,整合各类资金资源,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加强资金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资金监管机制,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和合理使用,防止资金浪费和滥用。

5.3 利益协调与分配机制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充分征求并吸纳各方利益主体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对于原老旧小区的居民,可以通过产权置换、租金补贴等多种方式,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对于保障性住房的受益群体,提供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分配机制,确保分配过程的公正性;对于参与改造和建设的企业,给予合理的经济回报和政策支持,激发其参与积极性。

5.4 改造与建设模式

根据老旧小区的具体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改造与建设模式。对于基础设施相对较好、具有一定改造空间的老旧小区,可以通过局部改造和功能提升的方式,将部分房源有效转化为保障性住房;而对于那些破损严重、已无法满足基本居住需求的老旧小区,则可以考虑进行拆除重建,统一规划并建设新的保障性住房和配套设施。在改造和建设过程中,注重引入绿色环保和智能化理念,全面提升住房的品质和居住体验。

5.5 后续管理与服务机制

建立一套统一的后续管理与服务平台,对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和新建的保障性住房进行一体化、高效化的管理。加强物业管理服务,提升服务质量水平,建立健全维修养护机制,确保住房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供包括医疗、教育、文化等在内的多元化公共服务,努力营造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良好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5.6 加强信息化建设

加强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一套完善的系统集成建设项目信息管理、摇号配租、线上缴费、合同签订、信息核查、电子档案等多个功能模块。如摇号配租方面:在系统中录入参与摇号人员及房源,可实现电脑自动摇号配租,确保房源公开、公平分配,提高分配效率;收费方面:承租户在手机端随时随地缴费,提高收费服务质量,降低了租金管理风险。此外,缴费服务还可拓展至采暖费、物业费,进一步方便办事群众;合同签订方面:承租户在手机端就能实现合同签订,且随时查看并下载电子合同,即方便群众办理业务、也实现了租赁合同的信息化管理。

六、案例分析

2021 年,我旗老旧小区改造开始,分别实施了 2021 年上海庙天骏家园屋面防水改造项目、2022 年公益性小区修缮项目、2022 年、2023 年、2024 年加装电梯项目和凯祥小区修缮项目等多项工程。在保障性住房小区改造加装电梯过程中,将位于中心城区、交通便利的老旧保障性住房小区进行改造。在政策协同方面,政府出台了统一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各部门职责,简化了审批流程。在资金筹集上,争取中央财政补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通过这些措施,实现了老旧小区改造与保障性住房供给的协同发展,有效改善了居民居住条件,提高了城市品质。

七、结论与展望

老旧小区改造与保障性住房供给协同发展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对于改善居民生活、促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政策协同、资金筹集与管理、利益协调与分配、改造与建设、后续管理与服务等协同发展模式,能够有效解决面临的挑战,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住房保障水平的提升。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创新,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利益协调机制,推动两者协同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为实现人民群众住有所居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邓元媛 , 院庆荣 , 李晗 , 等 . 我国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研究进展与展望 [J/OL]. 中 外 建 筑 ,1-6[2025-06-2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3.1255.TU.20250624.1618.007.html.

[2] 肖文杰 . 国内老旧小区改造发展现状研究 [J]. 城市建筑 ,2025,22(12):46-49.DOI:10.19892/j.cnki.csjz.2025.12.12.

[3] 路洪涛 , 王文瑞 , 杨仪威 , 等 . 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的设计管控 [J]. 安装 ,2025,(06):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