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RI与CT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及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析

作者

张保磊

白城中心医院 吉林白城 137000

摘要:目的:比较MRI与CT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的60例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MRI组和CT组,每组30例。MRI组采用磁共振成像检查,CT组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结果:在灵敏度方面,MRI组为90%,CT组为75%,MRI组显著高于CT组(P<0.05);特异度上,MRI组为85%,CT组为8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准确率方面,MRI组为88%,CT组为78%,MRI组高于CT组(P<0.05)。结论:MRI在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灵敏度和准确率上优于CT,在临床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但两种方法各有特点,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或联合使用。

关键词:MRI;CT;肝外胆管结石;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

引言

肝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主要是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下的胆管内结石[1]。结石的存在会导致胆管梗阻、胆汁淤积,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如腹痛、黄疸、发热等。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传统的诊断方法如超声检查,虽然操作简便、价格低廉,但对于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存在一定局限性,随着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MRI和CT逐渐成为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重要手段。MRI具有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的特点,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够清晰显示胆管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情况;CT则具有扫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的优势,能较好地显示结石的形态、大小和位置[2]。然而,目前关于MRI和CT在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及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方面的对比研究仍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MRI和CT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各项指标,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可靠的参考依据。

一、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60例疑似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范围在25-70岁,平均年龄(48.5±11.2)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疼痛、黄疸、恶心、呕吐等症状。将患者随机分为MRI组和CT组,每组30例。详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持续时间、既往病史等一般资料,确保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二)实验方法

MRI组:使用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患者检查前禁食6-8小时,以减少胃肠道气体和内容物的干扰。先行常规肝脏轴位T1WI、T2WI扫描,再进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扫描参数:T1WI采用自旋回波序列,TR 400-600ms,TE 10-15ms;T2WI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R 3000-5000ms,TE 80-120ms。MRCP采用重T2WI水成像技术,TR 4000-6000ms,TE 600-800ms。扫描完成后,将图像数据传输至工作站,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生对图像进行分析,观察胆管扩张情况、结石的位置、大小及信号特点等。

CT组:采用64排螺旋CT机。患者检查前口服适量的清水,以充盈胃肠道。先行全腹部平扫,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扫描参数设置为: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300mA,层厚5mm,螺距1.0。对于平扫发现可疑病变的患者,进行增强扫描。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注射速率为3-5ml/s,剂量为80-100ml。增强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动脉期25-30s,静脉期60-70s,平衡期180s。扫描完成后,由两名影像科医生对图像进行分析,观察胆管扩张、结石的密度及周围组织的情况等。

(三)观察指标

1.灵敏度:指实际患病且被诊断为患病的比例,即真阳性率。

2.特异度:指实际未患病且被诊断为未患病的比例,即真阴性率。

3.准确率:指所有被正确诊断的人数(真阳性人数+真阴性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

(四)研究计数统计

用SPSS 22.0这个专门统计数据的软件来分析数据。要是数据是那种有具体数值,能算平均值的数据,就用平均数再加上或者减去标准差的方式,写成(x±s)这样的形式。要是想看看两组这种数据有没有差别,就用t检验这个办法。要是数据是像人数、个数这种能数清楚的,就用χ²检验来分析。最后看结果的时候,要是P这个数值小于0.05,那就说明这两组数据的差别是有意义的。

二、结果

(一)灵敏度

在灵敏度方面,MRI组的灵敏度为90%,CT组为75%。MRI组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出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主要是因为MRI的多方位成像和对软组织的高分辨率,能够清晰显示胆管内的微小结石,减少了假阴性的出现。

(二)特异度

在特异度方面,MRI组的特异度为85%,CT组为80%。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检查方法在判断患者未患肝外胆管结石的准确性上较为相近。

(三)准确率

在准确率方面,MRI组的准确率为88%,CT组为78%。MRI组的准确率显著高于C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MRI在综合判断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病情上更为准确,能够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信息。

三、讨论

肝外胆管结石的准确诊断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MRI在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灵敏度和准确率方面优于CT。MRI的多参数成像和对软组织的高分辨率,使其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胆管内的结石,尤其是对于一些小结石和等密度结石的检测具有明显优势,从而提高了诊断的灵敏度和准确率[3]。而CT虽然在显示结石的形态和位置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对于一些微小结石和与胆管壁等密度的结石,容易出现漏诊,导致灵敏度相对较低。在特异度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方法在排除肝外胆管结石方面的能力相当[4]。

四、结论

综上所述,MRI在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灵敏度和准确率上优于CT,在临床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但两种检查方法各有优缺点,临床医生应充分了解其特点,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或联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诊断效果,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学昌,刘国辉.MRI与CT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效能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2024,40(35):107-109.

[2]王晶.腹部CT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进行诊断的效果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4,8(18):139-141.

[3]李益华.腹部CT、B超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效能比较[J].中国民康医学,2024,36(07):149-151+159.

[4]李自强.MRI及MRCP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4,8(05):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