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b小调键盘奏鸣曲Wq.55/3Cantabile材料发展手法探究

作者

许嘉一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00

摘要:C.P.E巴赫为“情感风格”的代表性人物,其最具代表性的创作为奏鸣曲的创作。b小调键盘奏鸣曲Wq55/3Cantabile创作于1774年,该作品以其流畅的旋律线条,富有层次感的和声布局以及独特的材料发展手法,展现了C.P.E.巴赫对情感表达的深刻理解与精湛技艺。材料的运用上,巴赫通过主题的变形与展开,以及不同音乐元素的对比与融合,构建出了一幅幅生动的音乐画卷,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变化与活力。

关键词:C.P.E.Bach;b小调键盘奏鸣曲;材料发展手法

一、C.P.E.Bach及其键盘奏鸣曲创作

“在C.P.E.Bach的键盘奏鸣曲中,对于“情感风格”的呈现具体表现在对于推崇歌唱性的表达方式,优美自然的歌唱,是旋律写作的根本,装饰音的运用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该作品创作时正值欧洲的审美思想与人文内涵等发生急剧转变的时期,而他能敏锐的感受到当时的变化,并以他的作品体现当时的社会意识,具有深刻的表现力,且非程式化,创作具有多样性,对后世的作曲家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曲式结构分析

该作品的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主调为b小调:

呈示部(1-16):该乐部为并列的单二曲式结构,调式调性为b小调,主要以主属和弦为材料进行展开。A部为相似式乐段,为4+4的方整型结构。a乐句以b小调的属和弦结束,作半终止,a1乐句以b小调的主和弦结束,为收拢性终止。B部为相似式乐段,为4+4的方整型结构。b乐句同样以b小调的属和弦作为终止,c乐句则形成开放性终止。

中部(17-39):该部为并列的单三曲式结构。C部两个乐句为并列关系,为4+4的方整型结构。d乐句调式调性转化为b小调的关系大调D大调,并以D大调的属和弦作半终止,a2乐句材料与a乐句一致,只不过在D大调上进行,结尾为D大调上的收拢性终止。D部也是有对比关系的两个乐句构成的,为4+4的方整型结构。e乐句回到b小调,以属和弦结束,a3乐句与a乐句材料相同,并以收拢性终止结束。E部构成也为对比性的双句体形式的乐段,f乐句调式调性转到b小调的下属方向小调e小调,g乐句则在e小调基础上形成开放性终止。

假再现(40-52):该部分使用a1乐句材料,e小调与其关系大调G大调上进行展开。

再现部:为呈示部的再现,调性最终回到b小调,且以b小调的完满终止结束。

综上所述,该作品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主要调性为b小调,呈示部与再现部为并列单二部曲式,中部为并列单三部曲式结构。然因其中部在材料运用上有采用呈示部中主题材料材料,因此笔者认为该作品还具有回旋性质。

三、材料发展手法

该作品首句主题材料句法结构为短短长结构,如下图所示,以最初出现的动机材料为基础进行下二度的模进,而后通过三十二分音符的快速下行跑动与装饰音的进行体现该句的结束感。

低声部为从b小调主音到属音的半音下行,一定程度上强调了主属功能的作用。

第二乐句开始为第一乐句的重复,于该句第三小节处发生变化,后通过连续下行进行到b小调的主音,低音声部仍为半音进行,在结尾处进入主音形成终止。第四句运用新的材料,与A部乐句形成对比,然其材料的句法结构仍为短短长形态,且十六分音符的下行与装饰音的运用与A部中乐句的应用手法类似,因此较为统一。乐句伊始的八度进行与b乐句中八度的应用相照应,谱例中标识处为下二度模进关系,且采用溯型手法,因此与前一乐句具有统一性,且低音声部与b乐句低音声部材料一致,结尾终止处为前一乐句的减缩再现。

第五乐句运用模进与裁截的手法,此时调性过渡至D大调,且终止处材料与先前乐句的终止一致,只不过结束与D大调的属音形成半终止。a2乐句为a乐句的上三度模进形式,同样运用下行模进的手法,且最终以D大调的完满终止结束该乐句。第七乐句主要采用溯型的手法,且最后一小节为a句中结尾材料的减缩形式,同时调性回到b小调,以b小调属音作为该句终止,以增强该句与前面材料的相关性。a3句为a1句的重复,并以b小调的完满终止结束,该句仍为对a句的溯型,且乐句开头为对a句材料的模仿,后两小节为前两小节的下三度模进,且在此句低音声部同样形成下三度模进,此时调性过渡至e小调,并以e小调的完全终止结束。g乐句主题材料由c句主题材料发展而来,连续三次进行下行模进顺利过渡至e小调半终止。假再现最初材料为a句主题在e小调上的重复,且以e小调的完全终止结束,而后作三次级进下行,最后一次级进下行时对二度下行的动机材料进行变奏,继续模进发展。最终以三连音的音型暗示即将进入再现部。再现部材料为对呈示部材料的重复,调性回归b小调。

综上所述,该作品在材料发展手法的应用上较为简单,多应用重复,模进,裁截,溯型等手法。通过应用重复手法加强对主题的印象与推动音乐的发展,通过模进手法的应用起到了增强音乐动力的作用,通过展开与对比的手法实现了音乐表现力的丰富与层次感的加深等,同时突出了作品的起伏变化。总的来说,这些材料发展手法的运用,既使得作品在整体风格与情感上保持统一,同时又实现了作品听觉的丰富性。

四、结论

C.P.E·巴赫的b小调键盘奏鸣曲在曲式构成方面框架清晰,呈示部与中部紧密相连。各部分在调性布局上精巧,既与呈示部形成对比又存在内在联系,且因材料运用的关联性同时具有回旋性质,且在该作创作中,巧妙地融入了复调对位的因素与对半音阶的应用,使作品在严谨的形式下富有动态变化。

在材料发展手法上,以简单而有效的重复、模进、裁截和溯型等为核心。从首句主题材料出发,通过下二度模进等方式对音乐进行发展,后续乐句在保留基本句法结构的同时,在不同的调性下灵活运用这些手法,重复强化主题记忆,模进增添动力,裁截与溯型塑造变化与统一,在保持整体风格情感连贯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了听觉体验,充分展现出作曲家在单一素材基础上挖掘丰富表现力的创作智慧。

参考文献

[1]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M].人民音乐出版社.

[2]张晓雅.C·P·E·巴赫键盘奏鸣曲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