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路径
姚世媛
遵义市桐梓县海校街道中心学校 563200
引言: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命脉,蕴含丰富道德教育资源与法治思想,将其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素质教育深入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与道德法治课程融合程度不足,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仍然存在,因此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路径,既是响应教育改革要求也是提升课程实效性重要途径,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现实作用。
一、挖掘传统文化精髓,丰富道德法治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仁爱、诚信、正义、和谐等核心价值观念,这些理念与现代道德法治教育目标高度契合,教师应当通过专题探究方式结合课程标准要求,从传统节日文化、民间习俗等方面提炼出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且富有教育意义文化要素。如从孔子思想中提炼仁者爱人理念,融入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教学内容;从传统家训中提炼家国情怀,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从古代法律典籍中提炼法治精神,融入现代法治观念培养。
挖掘地方特色传统文化资源,如地方历史名人、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增强亲切感与认同感,在挖掘过程中应遵循科学性原则,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剔除其中不符合时代精神内容,保留并发扬积极向上部分;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道德法治理念融合点,找准契合点避免生搬硬套,实现二者有机结合;建立分学段、分主题传统文化资源库,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认知发展特点设计递进式文化内容体系,低年级侧重感知体验,中年级注重理解认同,高年级强调内化实践,形成螺旋上升知识结构。
二、创新教学实践方法,激活传统文化活力
转变教学理念摒弃填鸭式教学模式,确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思想,注重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感悟、实践反思;灵活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项目学习法等创设贴近学生生活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领悟道德法治要义;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借助多媒体课件、教育平台等工具将传统文化资源呈现为可视化形式,增强教学吸引力与感染力;拓展教学空间,建立校内外结合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等场所开展实地考察、志愿服务等活动,让传统文化教育走出课堂融入社会生活;注重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立,邀请家长参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联合社区文化资源开展主题教育形成育人合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注重学科间融合贯通,将传统文化元素有机融入语文、美术等学科教学,实现多学科协同育人。
以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学习,我快乐》为例,教师应当将传统学习观念与现代学习方法相结合,设计小小私塾体验主题活动。先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学童求学经历,观看传统蒙学教材片段感受古人勤学精神;然后创设古今学习大比拼情境,让学生分组探讨古今学习方式异同体会现代学习条件便利,激发珍惜机会学习意识;接着开展知礼仪·习六艺体验活动,学生模仿古代学童行拜师礼,尝试古诗诵读、算盘计算等传统学习内容,亲身感受传统学习方式魅力;邀请社区老人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童年求学故事让学生感悟几代人求学经历变迁。活动后组织我最喜爱学习方式交流会,引导学生反思古今学习方式优劣取长补短,形成积极健康学习态度。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构建评价反馈体系,提升融入教学效果
确立多元评价理念突破传统知识考核模式,建立知识、能力、态度、行为综合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成效;完善评价主体构成,形成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评价多方参与格局,从不同角度观察评价学生成长变化;在评价内容上应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既关注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理解掌握程度也关注其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价值认同与行为习惯养成情况;评价方式上可采用观察记录、成长档案等多样化方法,避免纸笔测验局限性;建立分层评价标准,根据不同年级学段特点设置递进式评价指标;重视评价结果应用及时反馈评价信息,针对评价中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构建评价信息管理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跟踪记录,形成动态评价数据库为教学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以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说话要算数》教学为例,教师应当构建诚信档案多元评价体系。先引入传统文化中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等诚信观念,让学生理解诚实守信传统美德现代价值,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设计诚信小达人成长记录册,包含诚信知识问答、诚信行为记录等栏目,全方位记录学生诚信表现;引导学生开展诚信小调查实践活动,采访家人、邻居关于信守承诺故事,形成调查报告并进行班级展示交流;设计诚信情境剧表演评价,学生分组创编演出日常生活中遇到诚信抉择情境小剧场,通过师生共同评议深化对诚信行为认识;结合传统结绳记事习俗,每位学生制作诚信结绳,每完成一个承诺就在绳上打个结,学期末统计诚信结绳数量评选诚信标兵;开展诚信家校共评活动,家长记录孩子在家中信守承诺表现,教师记录学生在校表现,定期交流评议形成家校协同评价机制。
结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传统文化精髓挖掘、教学实践方法创新、评价反馈体系构建等多方面协同推进。
通过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可以为道德法治教学提供丰富内涵;通过创新教学实践方法能够激活传统文化生命力;通过构建科学评价反馈体系能够不断提升融入教学效果。未来还应加强师资培训完善课程体系,拓展资源平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法治教学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 黄理生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 [J]. 环球慈善 , 2023(5):0250-0252.
[2] 席小岚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探究 [C]// 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方法研究论坛.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慧教育专业委员会, 2023.
[3] 姜辉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方法 [J]. 进展 :教学与科研 , 2022(8):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