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三年级美术趣味剪纸课创新教学
许爱妮
横州市石塘镇灵竹小学 530309
引言: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农村小学是传承民族文化重要阵地,在美术教育中融入剪纸课程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普遍存在教学方式陈旧、学生参与度不高、创新意识不足等问题。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对动手操作类课程表现出浓厚兴趣,如何在有限条件下开展富有创意剪纸教学,激发学生创造潜能成为有待解决课题。
一、传统技法创新,趣味导入激发
传统剪纸技法在农村小学三年级课堂中需要进行适应性改造,以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与接受能力,教师应当在保持剪纸艺术本质特征基础上,将复杂技法简化分解,形成阶梯式学习序列。对称剪纸是入门技法,可以通过折纸游戏方式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掌握基本操作要领;教师需要利用农村生活中常见物象当做剪纸题材,如花草树木、家禽动物等,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素材能够迅速引起共鸣降低学习难度。在技法教学过程中采用示范与指导相结合方式,通过分步骤展示让学生清晰了解每个操作环节;鼓励学生在掌握基本技法后进行创意发挥,将个人想象融入传统技法中形成独特创作风格。教师还应当注重营造浓厚文化氛围,通过讲述剪纸历史故事、展示优秀作品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激发学习内在动力。
课堂导入环节采用悬念设置、问题引导等方式调动学生好奇心与探索欲望,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创新技法教学需要融入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主体地位与个性发展;教师需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剪纸图案设计原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传统对称剪纸基础上引入自由剪切技法,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模式创作出富有个人特色作品;教学过程中注重情境创设,将剪纸活动与节日庆典、民俗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体验传统艺术魅力。建立技能递进体系,从简单几何图形剪切开始逐步发展到动植物造型、人物形象等复杂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视频展示、图片对比等方式丰富学生视觉体验,加深对传统技法理解与掌握。
二、实践操作创新,互动体验深化
教师应当改变传统单个操作模式,引入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等互动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针对三年级学生手部精细动作发展特点,设计由简到繁操作序列,从基础几何图形剪切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图案创作。在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提供个性化指导,根据学生不同能力水平给予相应帮助与鼓励。为增强课堂趣味性可以设置主题创作任务,如节庆装饰、故事情景等让学生带着明确目标进行创作。互动体验不仅体现在师生之间更重要是促进生生互动,通过作品展示、经验分享等方式形成良好学习氛围;教师还应当关注安全教育,教学正确使用剪刀方法培养学生安全意识。
桂美版三年级上册《剪折的鱼》课程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各种鱼类形态特征,分析鱼儿游泳姿态与身体结构;接着采用分组合作方式每组四至五人,共同探讨如何通过折纸与剪纸相结合技法创作出生动鱼形。教师示范基础折叠方法,将正方形纸张对折后再次对折,形成三角形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沿折痕剪出鱼身轮廓,重点掌握鱼头、鱼尾、鱼鳍各部分比例关系。小组成员相互观摩,交流剪切技巧发现问题及时求助;教师巡回指导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在基本鱼形基础上添加花纹装饰。课堂后半段各组展示作品并互相评价,分享创作心得,通过这种互动式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剪折技能,更在合作中培养了团队意识与审美能力。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成果展示创新,评价反馈升华
传统展示方式局限于作品陈列缺乏互动性与参与感,创新展示方式应当注重过程展现与结果呈现相结合,让学生不仅展示最终作品更要分享创作过程中遇到困难、解决方法以及心得体会。教师需要组织班级作品展览会,邀请其他班级学生、家长参观为学生提供更广阔展示平台;在展示过程中鼓励学生用自己语言介绍作品内容、创作意图,锻炼表达能力与自信心。评价反馈系统应当多元化,不仅包括教师评价还要有同伴评价与自我评价;评价标准要体现过程性与发展性,关注学生进步幅度而非仅仅比较作品优劣。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作品中亮点,给予积极肯定与建设性建议,建立作品档案袋记录学生学习轨迹与成长历程。
桂美版三年级下册《折折剪剪》课程结束后,教师组织创新性成果展示活动,先在教室内设置展示区域,将学生作品按照不同主题分类摆放营造浓厚艺术氛围。每位学生需要为自己作品撰写简短创作说明,包括设计灵感来源、制作过程中遇到挑战及解决方案。展示当日学生轮流担任小小讲解员,向参观者介绍自己与同学作品;教师设立多项评选活动,如最具创意奖、最佳工艺奖、最受欢迎奖等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认可。建立同伴互评机制,学生通过观摩他人作品学习优秀技法与创意思路;家长受邀参与展示活动,现场观摩孩子学习成果增进家校沟通。教师详细记录每位学生在展示过程中表现,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自信程度、与他人互动情况等形成综合评价报告。
结论:农村小学三年级美术趣味剪纸课创新教学实践表明,通过传统技法创新、实践操作创新、成果展示创新三个维度系统改革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这种教学模式既传承了民族文化精髓,又适应了现代教育发展需求,为农村美术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探索。未来应当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加强师资培训充分发挥剪纸艺术在素质教育中独特价值,让更多农村儿童在传统文化滋养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狄玉婷 . 小学美术课堂非遗剪纸创意教学实践探究 [J]. 作家天地 ,2025,(12):144-147.
[2] 毛 颖 . 剪 纸 的 艺 术 魅 力 与 小 学 剪 纸 教 学 创 新 探 究 [J]. 造 纸 信息 ,2025,(01):88-89.
[3] 范春雷 . 在小学美术剪纸课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J]. 知识窗 ( 教师版 ),2022,(05):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