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石贵杨
凤阳县第二崇文小学 233100
引言:语文承担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重任,而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脱离实际、机械记忆、学用脱节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用能力欠缺。生活化教学理念强调将现实元素引入课堂,打破教材局限,拓宽学习渠道,使语文教学回归本质。文章探讨了如何通过生活素材融入、情境创设以及实践延伸三个方面,构建充满活力语文课堂,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生活素材融入课堂,语文学习贴近实际
生活素材融入语文课堂教学是指教师有目标地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且容易理解材料,将其引入课程内容,使语文学习与现实产生密切联系。此方法立足于学生已有经验基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知识获取主动性。从认知规律角度分析,儿童思维特点决定他们更容易接受具体形象内容,而生活素材恰好符合这一特性,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抽象语言符号与实际生活间联系,促进理解记忆。融入生活素材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展览、视频播放等方式引入;也可通过故事讲述、经验分享等形式导入;还可鼓励学生自主搜集身边语言材料,如标语、广告语、谚语等以此培养语言敏感度。这种教学策略打破传统教材局限,拓宽学习渠道,使语文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范围,而是延伸至生活各个方面,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魅力与实用价值,形成正确语文学习观念。
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为例,教师应当创新设计多种方式引入生活素材。课前,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当地弱势群体现状,如留守儿童、环卫工人子女等,建立情感联系;课堂上可借助寒冷冬季天气体验,让学生穿着单薄衣物站在室外几分钟,亲身感受寒冷从而理解小女孩处境;也可邀请社区志愿者来班级分享关爱弱势群体活动经历,增强真实感;还可展示本地区曾经贫困现象照片与脱贫成果对比,引发思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组织爱心义卖模拟活动,让学生尝试售卖自制物品,体验小女孩心情;引导学生收集关于温暖故事报道,感受人间真情;设计如果我是小女孩想象活动,增强角色代入感。课后延伸环节,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关爱行动,如为老人朗读故事、为贫困同学捐赠学习用品等,将课文情感升华为实际行动。通过这些生活素材融入,使安徒生童话从遥远故事转变为触手可及现实,激发学生关爱他人情感,同时提升语言理解能力与人文素养。
二、生活情境创设教学,语文知识活学活用
生活情境创设教学理念强调在语文课堂中构建接近或模拟现实场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习得语言知识技能。此方法基于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脱离应用环境,而应与实际使用场景紧密结合。通过创设贴近生活情境,学生能够在近似真实语言环境中感知、理解并运用语文知识,达到活学活用目标。情境创设可以通过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立主题角落、展示墙等;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视听材料,营造身临其境感受;设计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互动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习得;还可组织辩论会、演讲比赛等仿真活动提供语言实践机会。教师在创设情境过程中需注意情境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认知水平;情境设计要有明确教学目标,避免为创设而创设;情境内容应富有趣味性,能够调动学习积极性;情境难度要适中,既有挑战性又能确保学生获得成功体验。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火烧云》教学为例,教师应当精心设计生活情境,使学习过程生动有趣。课前可布置云彩观察员任务,让学生利用一周时间记录不同天气条件下云彩变化,培养观察习惯;课堂伊始,教师应当展示学生拍摄云彩照片,营造亲切感也可利用教室窗户自然框架,引导学生即时观察当天天空状况,形成真实情境。教学重点环节可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日落时分火烧云形成全过程延时摄影,直观展示云彩变化;设计小小气象员情境让学生模仿电视天气预报员,用优美语言描述火烧云景象;组织云彩诗会,鼓励学生朗诵描写云彩古诗,感受文学表达魅力;开展云彩画家活动引导学生用绘画方式表现火烧云壮美,实现学科融合。课后延伸环节可组织云彩故事会,让学生围绕云彩创编故事;策划天空摄影展,展示学生拍摄作品;编辑云彩观察日记记录长期观察成果。通过这些情境创设,使抽象文字描写转化为具体感官体验,让学生在观察、表达、创作过程中自然掌握描写方法,提升审美能力与语言表达水平,真正实现语文知识活学活用。
三、生活实践延伸课外,语文能力全面提升
教师应当打破课堂局限,将语文学习扩展至家庭、社区、自然环境等更广阔空间,设计系列实践活动。如组织走进图书馆活动,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展走访名人故居项目,让学生撰写参观报告,锻炼观察描述能力;安排参观博物馆行程,引导学生记录感受,丰富文化底蕴。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如为老人朗读报纸,将语文技能转化为服务工具;组织环保宣传,制作海报标语,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
家庭实践方面可布置亲子阅读任务,增进亲情同时培养阅读习惯;设计家务日记,记录劳动过程,提升实用文写作能力;安排采访长辈活动,了解家族历史,训练口语表达技巧。另外还可以利用假期组织研学旅行,引导学生撰写游记,培养观察力与表现力;开展专题调查,如我们镇变化,锻炼资料收集整理能力;举办读书交流会,分享阅读心得,提高思辨能力。通过这些课外实践使语文学习突破时空限制,拓展应用场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这种全方位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结论: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实现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连接,打破了传统教学局限,为语文学习注入新活力。通过生活素材融入课堂使学生感受语文学习价值,通过生活情境创设促进语文知识内化应用,通过生活实践延伸实现能力全面发展。未来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继续探索创新方法,进一步丰富生活化教学内涵,构建更加高效语文课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田国强 . 浅析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C]// 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六).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小岭乡小岭中心小学 ;,2022:346-350.
[2] 高良骏 .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J]. 中国教师 ,2020,(S2):32.
[3] 孙 娟 . 生 活 化 教 学 理 念 在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中 的 实 践 [J]. 语 文 天地 ,2016,(0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