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李铮

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广东省肇庆市 526631

摘要: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室内设计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教育也需应对这一变革,通过课程体系的重构与教学策略的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本文从数字化转型的背景出发,探讨了当前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提出了基于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课程体系重构方案,并结合教学策略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师资力量、强化实践环节等手段,旨在培养能够适应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型室内设计人才。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高职教育;室内设计;课程体系;教学策略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化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室内设计行业亦是如此。3D建模、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技术的出现,不仅改变了设计的方式,也对设计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也亟需进行改革,以培养符合数字化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然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师资力量不足等,无法充分适应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因此,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策略,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其职业适应能力。

一、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室内设计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一)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与影响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普及,数字化转型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推进。对于室内设计行业来说,这一转型的核心表现为设计工具的数字化、设计过程的智能化以及设计服务的个性化。设计师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设计理论和技巧,还需要具备数字化工具的使用能力,如BIM软件、3D建模技术、虚拟现实等。此外,行业对于设计创新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要求设计师具有更强的创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问题

尽管高职院校在室内设计教育中不断尝试改革,但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课程内容较为传统,未能及时跟进数字化技术的最新发展。大多数院校的课程设置依然集中在基础的设计技能上,而对于数字化工具、现代设计方法和前沿技术的培训较为薄弱。其次,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接触到实际项目和数字化设计工具,导致他们的设计思维和技术应用能力未能得到有效提升。

(三)师资力量与行业联系的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的室内设计专业师资力量与行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许多教师的学术背景较为传统,缺乏数字化设计工具的实际操作经验。同时,部分院校的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脱节,教师对行业最新动态的了解和把握不足,导致无法为学生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

二、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课程体系重构

(一)优化课程设置与内容

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应结合数字化转型的趋势,重新审视并优化课程设置。一方面,应将数字化设计技术纳入核心课程内容,如BIM技术、3D建模、虚拟现实设计、可视化设计等,并对这些课程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帮助学生掌握现代设计工具的使用。例如,BIM技术作为建筑信息模型的核心技术,能够帮助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实现精确的空间布局和结构设计,培养学生对数字化设计流程的系统性认识。另一方面,应加强创新设计思维的培养,通过设置设计思维训练课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跨学科设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种课程设置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设计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在数字化设计环境中快速适应并发挥创意,培养更具市场适应能力的设计人才。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的更新换代,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的改革。在课程设计中,实践环节应占据重要地位。首先,应通过与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真实的设计项目,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设计理念和行业标准,提升其项目管理和跨学科合作能力。其次,应增加模拟实践环节,如设计工作坊、虚拟设计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创意和实践设计技能的平台。例如,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三维空间中进行室内设计,增强学生对设计空间的感知能力。此外,学校还应定期组织设计竞赛、创意工作坊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和创新精神。

(三)创新课程交叉与跨学科合作

数字化转型要求室内设计人才不仅要具备设计能力,还需具备一定的技术应用能力。因此,在课程设计上,高职院校应推动跨学科的合作与融合。例如,可以将心理学、建筑学、艺术学、信息技术等学科内容纳入课程体系,推动跨学科教学。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教师间的跨学科合作,学生能够从多个视角理解设计问题,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通过心理学的引导,学生能够理解空间设计对居住者心理的影响,从而设计出更加人性化的空间;通过建筑学和艺术学的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空间结构和美学原则;而信息技术的加入,则帮助学生掌握数字化设计工具的应用,提升设计效率和精度。这种跨学科的课程交叉设计,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能促进学生在多领域中找到创新点,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课程间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设计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其在数字化转型环境下的竞争力。

三、数字化转型下的教学策略

(一)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

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实际项目的参与,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聚焦于知识的传授,而项目驱动式教学则更加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室内设计专业中,设计方案的创意、实施过程的协调以及技术应用的解决方案都能通过真实的项目进行有效训练。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室内设计行业对技术和创新的需求日益增强,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能有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设置设计项目工作坊、模拟实践项目等形式,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还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具体的项目中,深化对行业实际需求的理解。例如,参与实际的建筑设计、智能家居设计或虚拟现实室内设计项目,可以让学生更加熟悉数字化工具与技术的应用,提升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不仅能学到室内设计的基本技能,还能够在真实情境中锻炼综合能力,增强职场适应能力。

(二)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技能与行业联系

数字化转型要求教育者具备与时俱进的专业技能,因此教师的数字化素养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提升。教师不仅要精通室内设计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还应掌握现代化的数字化设计工具,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建筑信息模型(BIM)、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这些工具的使用已成为室内设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帮助教师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高职院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与专业培训,学习数字化设计的最新技术与应用。与此同时,教师应积极与企业和设计公司保持联系,参与行业交流,了解最新的市场动态和技术进展,将这些行业信息及时带入课堂教学。通过持续的学习和行业合作,教师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还能在教学过程中将最新的技术和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企业导师制度或行业专家讲座等形式,让学生直接接触到行业前沿的知识和技术,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的设计思维越来越重要。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往往侧重于对学生记忆力和理解力的考察,无法全面衡量学生在实际设计中的表现与创新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结合课堂作业、项目实践、团队合作、设计竞赛等多维度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方位评估。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掌握情况,还注重其在实际项目中的表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以及创新思维的展现。例如,学生参与项目的实际成果可以作为评价的一部分,通过展示项目的设计方案和实施过程,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意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此外,设计竞赛和行业项目的参与也是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定期的项目展示和设计评比,学生能够在与同行的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促进自我提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仅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能力,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其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数字化转型为室内设计行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同时也对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行业需求的变化和技术革新,教育者需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优化课程体系,以帮助学生适应新兴的职业环境。通过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技能、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等策略,高职院校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为室内设计行业培养出更多具备数字化设计能力、适应性强的优秀人才。尽管数字化转型带来了许多挑战,但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不断完善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合作,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未来,高职院校应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借助数字化技术推进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全面提升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为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志云,李晓,王思艳.数字化赋能高职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新通信,2024,26(23):122-124.

[2]庄紫玮.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职多模态PEAK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课程为例[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06):48-51.DOI:10.16145/j.cnki.cn23-1531/z.2024.06.019.

[3]王景良,李玉宝,叶亚兰,等.数字化背景下高职“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科技与创新,2024,(21):133-135+138.DOI:10.15913/j.cnki.kjycx.2024.21.040.

[4]戴慧.高职院校美育数字化转型实践路径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4(05):96-101.DOI:10.13659/j.cnki.wxsy.2024.0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