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美育视野下小学音乐“古诗新唱”项目式教学分析

作者

庞晓媛

深圳市龙岗区横岗中心学校 518115

项目式教学作为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理念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期间鼓励学生积极探索,通过实践活动获取知识与技能。在小学音乐教学期间,教师按照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课程标准,将美育教育与音乐教学进行结合,从教学中挖掘美育元素,培养学生美育能力。在教学活动中采用项目式教学方式,能全面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在实践探究中获得关键技能。本文主要以“古诗新唱”为主题对项目式教学方式进行分析,期望能有效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一、多学科融合开展“古诗新唱”项目式教学

“古诗新唱”项目式教学的全面落实,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宝贵经验,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期间,应当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学活动让更多学生能够掌握教学方法,学习更多乐理知识。在教学轰动开展的过程中,可融合语文、美术等学科开展音乐教学活动,以此创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广东花城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第九课《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跨学科”古诗新唱项目。通过教材了解《画》是一首二拍子、情绪宁静的歌曲,然后指导学生分析歌词,其是以唐代诗人王维的古诗,旋律是对古曲《春江花月夜》的改编,每两个小节作为一个乐句。然后教师可基于多学科融合教学理念,组织学生学习演唱,期间可融合语文知识,对古诗进行朗读,并分析其内容和含义,引导学生想象“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的意境,感受“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的情感,再通过倾听多媒体播放的旋律和歌词,明确歌词的发音、音调、节奏等,并尝试进行演唱。在学生初步掌握演唱技巧后,结合对古诗词的分析融入情感再次进行演唱,这一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适当加入肢体动作、眼神等,实现“唱中读,演中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最后,教师为进一步加深“古诗新唱”可融合美术学科进行教学,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画》的意境,通过栩栩如生的画作作品使学生理解诗句表达了对“画”生动、真实的感受。再引导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发挥想象,结合古诗词的描绘,创作美术作品。以此形成“读诗—唱诗—画诗”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分组完成项目任务,项目推进中学生的古诗背诵效率和艺术表现能力均有明显提升[1]。

二、以学生特点开展" 古诗新唱" 项目式教学

小学教学期间发现学生的形象思维较为良好,存在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的基本特点。为此,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教师要善于把握歌曲中的情绪特点,借此调动学生的情绪状态,通过启发、引导、实践等教学方式,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参与音乐课堂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根据《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的相关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能力,注重课程教学效果,通过歌曲演唱带领学生感悟歌曲旋律和意境,能够将自身情感与歌曲进行融合,借助简单的乐器完成歌曲演唱。

例如:在广东花城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第九课《悯农》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渐进性学习”项目。则是由教师利用图片和视频等作为导入,再逐渐过渡到教材故事演唱教学。由此教师在开展歌曲学习前,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农民劳动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意义。然后教师可通过范唱促使学生对《悯农》有整体的认知,再引导学生跟读歌词,掌握发音和节奏。期间教师可采用分段教学法,则是将歌曲分为若干个小节,组织学生跟随琴声练习,在初步掌握演唱技巧后进行分组演唱,促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学习演唱技巧,有效化解歌曲中的难点,并提升对古诗与歌曲旋律的鉴赏与理解水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乐感和审美能力 [2]。另外,在音乐课堂项目式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特点设计以《悯农》为主题的舞蹈创编项目,以此加强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如教师可带领学生基于多媒体展示视频,跟随音乐节奏创编舞蹈动作,如模仿播种、锄地、采摘等劳动过程设计舞蹈表演,以此深入体会音乐带来的乐趣和魅力,实现培养学生艺术创新能力的目标。

三、加强政策支持提升“古诗新唱”项目式教学质量

“古诗新唱”在音乐教学中的落实,需要有政策作为支撑,确保项目式教学的落实。教育部门需要通过对政策的引入和资金支持,鼓励学校积极开展、落实项目式教学,提升学校教育创新和资源配置的效果。学校可以设立“古诗新唱”专项资金,支持学校音乐器材、教学设备的购置,或者为教师培训提供必要经费。同时,在政策的引导中积极与社区、文化机构进行合作,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良好的体验。

例如:学校借“古诗新唱”背景开展音乐校园活动,以“古诗新唱,寻找传承人”为主题,邀请社区人员、文化传承人以及校领导作为评委,积极邀请在校学生进行创作。在活动中学生身穿传统服饰,用舞蹈、合唱、弹唱等方式,将作品进行演绎和展示,传递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3]。

结束语:

“古诗新唱”项目式教学为传统诗词教学方式带来全新的动力,也为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全新路径。在美育视角下“古诗新唱”项目式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激发学生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整合能力。在未来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对项目式教学方式进行研究,探究多元化资源的整合,以课程改革的要求为目标,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伟君 . 美育视野下小学音乐 " 古诗新唱 " 项目式教学研究 [J]. 家庭教育研究 ,2024(8):40-43.

[2] 汤颖 . 项目式学习视角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研究 [J]. 求知导刊 ,2025(6):137-139.

[3] 闫 航 . 项 目 式 学 习 在 小 学 音 乐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策 略 研 究 [J]. 教师 ,2025(1):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