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公立医院党建工作与医疗业务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

作者

苏兴圣

中部战区总医院

摘要:党的全面领导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新时代背景下,医院发展面临服务升级、管理转型、技术革新等多重挑战,本文探讨公立医院党建工作与医疗业务深度融合,分析当前公立医院党建工作与医疗业务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提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与医疗业务深度融合实践探索,旨在构建党建工作与医疗业务同频共振的长效机制,提升医院治理效能与综合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关键词: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医疗业务;深度融合

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党中央对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及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相继下发了《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化公立医院姓“公”,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院治院方向,形成落实党的领导全覆盖的工作格局。从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意义出发,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深度融合路径,能够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公立医院党建工作与医疗业务深度融合的重大意义

在公立医院回归公益属性、深化医疗改革的关键阶段,党建并非“辅助保障”,而是通过自身功能的深度发挥,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一是党建为公立医院校准发展方向提供“根本遵循”。公立医院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需通过党建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政治要求转化为具体实践,避免医疗服务“商业化、功利化”倾向。二是党建为公立医院构建“上下贯通”的执行体系提供“组织支撑”。公立医院科室众多、人员分散,需通过党建强化组织覆盖与凝聚力,破解“部门壁垒、人心涣散”问题。三是党建为公立医院完善内部治理提供“制度保障”。公立医院现代管理制度建设需以党建为抓手,将党的纪律要求、群众路线融入管理制度设计,破解“管理松散、监督缺位”问题。四是党建为公立医院培育“德技双馨”人才提供“成长路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需以高素质人才为基础,党建通过“思想引领+实践锻炼”,打造政治过硬、技术精湛的医护队伍。

二、当前公立医院党建工作与业务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

当前部分公立医院党建未能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核心问题并非“党建与业务融合不足”,而是党建自身建设存在短板,导致引领能力弱化,具体表现为三类“党建内生性问题”,且与公立医院运行特点深度关联。​

(一)党建责任传导存在“递减效应”。部分公立医院虽建立“党委负总责”的党建责任体系,但责任未能有效传递至党支部与党员个体,形成“党委忙、支部闲、党员散”的局面。一方面,责任分解不具体。部分公立医院“支部组织生活开展仅要求“定期召开”,未明确频次、内容与考核标准,导致部分支部组织生活每月仅1次,且多以“读文件”为主,参与率较低。另一方面,责任考核不严格。多数医院对支部党建的考核以“材料检查”为主,未结合临床实际开展“实地督查”,责任考核流于形式。

(二)党组织生活与医疗场景“脱节严重”。当前公立医院党组织生活多沿用“机关模式”,未结合医护人员“工作忙、时间碎、重实践”的特点设计,导致党建活动“参与率低、效果差”。一方面,活动形式单一固化。某医院党支部组织生活仍以“学习文件、讨论报告”为主,占比80%,仅有20%的活动结合医疗实践。另一方面,活动时间与工作冲突。多数支部将组织生活安排在工作日白天,而医护人员需轮班接诊,2024年某医院统计显示,因工作冲突无法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占比达55%,部分党员全年仅参与2-3次活动,党组织生活难以覆盖。

(三)党建考核评价体系“虚化弱化”。部分公立医院党建考核混淆“党建指标”与“业务指标”,未建立针对党建自身的评价体系,导致党建工作 “重形式、轻实效”。一方面,考核指标偏向业务。某医院党建考核中,“门诊量增长”等业务指标占比达 60%,而“组织生活质量”等党建指标仅占 40%,且多为“定性描述”,缺乏量化标准,考核结果主观性强。另一方面,考核方式单一。多数医院采用“年度考核+自评”模式,未引入“党员互评”“患者评价”等多元视角,2024年某医院党建考核中,有4个支部因“自评得分高”获评优秀,但患者对这些支部党员的“医德评价”平均分较低,远低于其他支部,考核结果与实际脱节。

三、公立医院党建工作与医疗业务深度融合实践探索

针对党建自身建设的短板,需从“责任体系、活动载体、考核机制”三个维度发力,通过党建内部优化强化引领能力,形成“党建强、业务兴”的良性循环,且所有路径均聚焦党建本身,不依赖业务协同。​

(一)构建“三级联动”党建责任闭环体系,破解责任传导递减问题​。以“党委-支部-党员”为核心,建立责任明确、考核严格、问责到位的闭环体系,确保党建责任层层落实。一是细化“三级责任清单”。医院党委制定《党建政治责任清单》,党支部制定《支部建设责任清单》,党员制定《个人党建责任清单》,通过明确责任清单来明确行为规范,督促履行好各自职责。二是开展“穿透式督查”。每月随机抽查支部组织生活开展情况,采用“现场旁听、党员访谈、资料核验”相结合的方式,避免“材料造假”;每季度开展“党员责任落实检查”,通过“患者问卷、同事评价”评估党员责任履行情况。三是强化“问责机制”。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党委班子成员、支部书记进行“约谈提醒”,对连续2次考核不合格的党员进行“待岗培训”,通过问责倒逼党建责任意识形成。​

(二)创新“医疗场景化”党组织生活载体,破解活动脱节问题​。结合医护人员工作特点,设计“时间灵活、内容贴合、形式多样”的党组织生活载体,提升党建活动吸引力与实效性。一是推行“弹性时间+碎片化学习”模式。将组织生活分为“集中活动+线上学习”两部分,集中活动安排在周末或夜班后,时长控制在1.5小时内;线上学习通过 “党建 APP”推送“医疗党性案例”等内容,党员可以利用接诊间隙学习。二是打造“医疗特色”活动内容。开展 “诊疗案例党性分析会”,组织党员结合“拒绝红包”等案例,讨论医疗实践中的党性原则,实现活动与医疗实践深度融合。三是建立“一线党建活动阵地”。在门诊大厅、住院病区设立“党员服务站”,将党组织生活延伸至诊疗一线,党员在服务站开展“健康咨询、就诊引导”等活动,既提升党建实效,又强化服务能力。​

(三)完善“党建专属”考核评价机制,破解考核虚化问题​。建立以党建指标为核心、多元评价为支撑、结果刚性运用为保障的考核体系,突出党建考核的独立性与严肃性。一是设定“党建核心指标”。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责任落实、作用发挥”四个维度设计量化指标,如“党员思想培训时长”“组织生活达标率”“患者对党员医德评价”等,通过核心指标考核提升党建成效。二是引入“多元评价主体”。除党委考核外,增加 “党员互评”、“群众评价”、“第三方评估”,其中群众评价通过“患者扫码评价党员服务”实现,第三方评估由专业党建机构开展,提升考核客观性。三是强化 “考核结果运用”。将党建考核优秀作为党员评优、干部晋升的“一票否决”条件,考核优秀的党员优先推荐参评“医疗标兵”,考核优秀的支部书记优先纳入干部后备库,充分激发党员参与党建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华医院管理杂志》编辑部.突出党建引领 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9,35(08):657-659.DOI:10.3760/cma.j.issn.1000-6672.2019.08.010.

[2]王定峰,盛明伟,张华阳.高质量党建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逻辑与实践路径[J].中国医院管理, 2022(010):042.

[3]王珏.党建引领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中的实践[J].办公室业务,2021(23):39-41.

[4]江金权.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J].党建研究,2020(11):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