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

作者

徐德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顺州镇中心学校 674200

摘要:重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之中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关键在于教学之中重视学生的学习内化,让学生真正领悟学习的真谛,结合实际的课程内容做好思想精神的体悟,才能真正从思想认知意识之上,培养好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科素养。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问题,文章重点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角度,积极探寻有用的课程教学方式,以尽可能从全面学科素养培养角度,给予学生有效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前言

对小学生的道德以法治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期间需要教师潜移默化,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之在活动学习之中,逐渐受到启发,才能有效形成良好的学习素养与思维认知意识。但是,回顾以往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始终发现学生存在应试学习问题,且教师采用的理念与形式较为陈旧,无法起到很好的课程教学指导作用。为了实现对学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培养作用,文章转变以往传统的教育理念,尽可能从思维认知与学科素养养成角度,提出相关的课程教学研究之法,以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情境

坚持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指导学生有效参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是教师的基本教育工作任务。在此期间,教师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创设出自主学习情境,以渗透核心素养培养的有关内容,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之中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要始终以培养学生人格、行为以及素养作为目标,结合具体的道德与法治互动问题,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指引学生利用好学习情境互动环节,分析与探讨情境之中蕴含的道德思想与法治精神,以从精神认知层面来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与政治认同素养。

在开展课程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引入有趣且直观的教学素材,让学生能够根据相关的学习素材内容有序做好情境探讨[1]。与此同时,创设出具有道德与法治教育意义的课程问题情境,以引发学生的思维共鸣,让学生能够围绕情境尽可能表达出个人的学习与认知观点,使得学生能够突破以往学习的束缚,尽可能在学习与认知领域,明白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意义。基于以上的学科教学思维,从道德与法治教学角度,引入道德素养问题或者法治精神探讨点,并要求学生从道德与法治两大角度,自主深入进有关学科问题探讨之中,由此获知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并进而将所学的学科知识内化为个人的素养

二、结合鲜活事例来丰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

为了有效启发学生的学习素养,教师应注意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引入一些鲜活事例,让学生更好理解道德与法治精神,也让课程教学更加贴近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得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感受。鉴于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选择一些与道德法治课程内容相关的生活例子,围绕这些生活例子引导学生展开探讨,使之领会其中的道德与法治精神。同时,新课改也要求教师不断拓展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领域,以真正给予学生更为多元的教育指导。鉴于此,教师也要基于原本知识研究的基础,多引入一些生活互动学习问题,从而锻炼学生对问题的拓展性研究,进而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与实践素养。

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规则教育内容为例,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选择互动与探讨的素材,让学生分析素材内容之中存在哪些道德与法治知识点,以构建起生活与学科之间的联系。举例说明,从交通规则方面,教师可以引入各种鲜活的交通规则事例图片,让学生观察日常交通之中,应该遵守哪些规则,人们容易存在哪些不文明的行为,而对于这些不文明的行为,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和处理,由此引发学生的学习探讨欲望,促使学生能够深入进问题展开知识的交流与互动。

针对有关学习内容,教师可从生活化探究视角,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之中的规则,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与行为习惯,使之意识到作为一名公民应该具备哪些道德与法治素养。这时教师给予学生自主互动的时间,引导学生以合作互动的形式,结合具体的生活例子展开情境交流,以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案例内容相互融合,使得学生能够借助有关内容做好全面学习分析与探讨,使之能够受到一定的教育启发,并产生良好的学科探究素养。

三、注重日常课内外联合教学,提升学科素养教学效果

一切课程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实践,也唯有实践检验真理,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与精神,也才能真正启发学习者的认知思维。鉴于此,教师应该懂得结合学生已学的课程知识,注重日常课内外教学的衔接,以合理教学方式来提升课程教学的效率[2]。举例说明,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布置课外实践任务,要求学生利用好课外实践探索的机会,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展开趣味性探讨,以结合课本之中的知识信息,做好课外的实践互动探讨,从而不断拓展学生的课外学习认知领域,使得学生能够借助课外情境探索,了解与认知学科知识。

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的规则内容为例,为了鼓励学生实践所学的课程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教学手段,将相关的课程内容转化为微课视频,使得学生可以获知在哪些场合之中应该遵守哪些规则,从而鼓励学生对参与交流。此外,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课外实践探讨问题,让学生可以互相探究问题,并践行自己的学习观点。举例说明,在班级以及校园生活中,我们应该遵守哪些规则,如若违反规章制度将受到哪些处罚,以此作为研究内容,引导学生两两作为一组,去探究生活之中规则。这时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作为实践探究小组,以自己的生活领域作为研究切入点,展开一系列的分析与探讨,使得学生能够发散思维,自主做好学科的实践交流,以运用实践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重视小学道德与法治素养培养,不是单纯组织教学活动,而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乐趣与价值,才能有效启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能够在探讨之中树立起良好的学习素养与道德品质,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认知与素养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新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J].文渊, 2024,3(11):87-89.

[2]陈婷.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索[J].读写算, 2024,8(12):32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