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村小学中年级美术非遗剪纸手工课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潘玉明

横州市石塘镇灵竹小学  530309

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关键期,剪纸手工课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认同感发展;然而当前农村小学非遗剪纸教学普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需要探索符合农村教育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需求教学策略,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教育目标有机统一。

一、传统技艺融入课堂,现代教学适应农村

农村小学在硬件设施和师资配备方面相对城市学校存在差距,因此传统剪纸技艺教学内容需要根据实际条件进行合理调整和简化;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当地剪纸文化传统和民间艺人技艺特点,将具有地方特色剪纸样式和制作方法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家乡文化魅力;结合现代教学理念采用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有趣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应当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原则,选择适合中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剪纸作品当做教学内容,避免过于复杂技法和图案设计;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独立创作等环节逐步提高学生剪纸技能水平;还要充分利用农村地区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优势,组织学生到当地民间艺人工作室参观学习,邀请老艺人到校教学技艺,建立校内外结合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和形式。在评价方式上改变传统成绩评定模式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既关注学生技能掌握情况也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创新精神和文化理解能力,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方式全面反映学生学习成果和发展水平。

二、基础技能循序渐进,创新思维逐步培养

中年级学生手部精细动作协调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因此技能训练应从最基础握剪刀姿势和简单剪切动作开始,通过大量重复练习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动作模式。教学过程中要将技能训练与认知发展相结合,避免单纯机械性操作而是要在每个技能练习环节中融入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从直线剪切到曲线剪切,从单层剪切到多层折叠剪切,每个技能层次都要经过充分练习和巩固,确保学生熟练掌握当前技能后再向更高层次迈进。创新思维培养应当贯穿整个技能学习过程,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技法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表达;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创新萌芽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营造有利于创新思维发展良好环境。注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让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深入了解剪纸艺术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实现技能掌握与文化传承双重目标。

以桂美版三年级下册《多彩的民间美术》教学为例,教师先引导学生欣赏各种民间剪纸作品,让学生观察不同地区剪纸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审美感知能力。在技能训练环节教师从最简单对称图形剪切开始,让学生掌握折纸剪切基本方法,通过剪制简单花朵、叶子等自然形象逐步提高学生剪切精度和图形控制能力;随着技能水平提升教师引入更复杂剪纸图案,如动物形象、人物形象等,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剪切技法还要理解图案构成规律和比例关系。在创新思维培养方面教师鼓励学生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和个人生活经验,创作具有个性特色剪纸作品;如让学生剪制家乡特色建筑、民俗活动场景等,既锻炼技能又增强文化认同感。教学过程中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相互评价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启发,进一步激发创新潜能。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课堂实践有效开展,教学效果持续提升

有效课堂实践要求教师具备扎实专业功底和丰富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实践活动组织上要充分考虑农村小学教学条件和学生特点,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实践活动;课堂管理要注重营造积极向上学习氛围,通过建立明确行为规范和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评估应当建立科学完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也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方式要多样化,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方式,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反思学习过程认识自身进步和不足;教学效果持续提升需要建立动态反馈机制,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学习反馈信息,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和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加强与同行交流合作,通过教研活动、经验分享等方式借鉴先进教学经验,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以桂美版三年级下册《折折剪剪》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实践中采用项目式学习方法,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完整创作项目。课堂开始阶段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折剪作品激发学生兴趣,然后详细演示折纸和剪切基本方法,让学生观察和模仿教师动作;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承担不同主题创作任务,如春天主题、动物主题、节日主题等;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有负责设计图案,有负责折纸剪切,有负责装饰美化,通过合作完成作品创作。教师在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不同学生技能水平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指导,帮助解决实践中遇到问题;作品完成后教师组织全班展示交流活动,让每组学生介绍创作思路和制作过程,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建议。

结论:农村小学中年级美术非遗剪纸手工课教学策略探究表明,传统技艺与现代教学有机融合是关键,需要根据农村教育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基础技能培养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注重创新思维发展,实现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协调统一;课堂实践组织要科学有效,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和持续改进机制确保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探究为农村小学非遗剪纸教学提供实践指导,有助于传统文化在基础教育中有效传承和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文化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 辜敏 , 陈军 , 刘丽 , 等 . 民间剪纸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 [J].教育科学论坛 , 2015(4):4.

[2] 郝雅俊 . 地方非遗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 传承与创新 [J]. 2024.

[3] 钟跃芳 . 兵团非遗剪纸技艺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教学实践与探究 [J].2024(11):769-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