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课程开发中的STEM课程开发顶层设计与策略
盛琪舒
吉林市妇联托幼中心 吉林省吉林市 132001
摘要:随着21世纪科技的迅猛发展,STEM教育(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焦点。STEM教育不仅强调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园本课程开发中的STEM课程顶层设计与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幼儿早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未来学习能力的奠定。本文将探讨园本课程开发中STEM课程的顶层设计与策略,以期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开发;STEM课程开发;顶层设计
一、园本课程开发中STEM课程顶层设计的重要性
1、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帮助幼儿建立科学意识,掌握科学思维方法。
STEM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起对科学的兴趣和意识,并且学习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要重视幼儿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同时培养幼儿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为幼儿园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提供方向。
STEM课程开发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通过 STEM课程的开发,可以为幼儿园教育改革和课程建设提供方向。STEM课程是一种综合性课程,可以为幼儿园提供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等多方面知识,也可以在幼儿园内开设科技教育课程。目前,许多幼儿园都开展了 STEM课程的建设工作,但是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较为混乱。因此,在幼儿园课程开发过程中要注重科学、技术和工程等多方面知识的融合,保证幼儿能够全面发展[[]]。
3、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提供思路,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STEM课程开发的顶层设计,旨在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提供思路,以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STEM课程的顶层设计将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实践相结合,让幼儿在学习中获得真实的体验,通过动手实践,运用已有经验来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社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园本课程开发中STEM课程顶层设计的策略
1.明确课程目标
根据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明确STEM课程的教育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目标主要包括幼儿科学素养的发展,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科学思维、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等;技能目标主要包括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手眼协调、动作协调、思维拓展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主要包括幼儿的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如积极乐观、独立思考、合作分享等。例如,在“树叶变色”主题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了“树叶变变变”的教学情境,引导幼儿探究树叶变色的原理和原因,从而了解生活中树叶变色的现象。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等方式进行探究,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2.构建课程框架
设计包含主题探究、项目学习、实验操作和反思评价等环节的课程框架,确保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主题探究是从幼儿园教育实际出发,结合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确定 STEM主题和探究方向。项目学习是让幼儿在真实情境中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并通过设计、制作、操作等方式进行项目学习。实验操作是让幼儿在科学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验证探究结果,并能够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反思评价是为了使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可迁移的经验,同时也是为了检验幼儿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引导幼儿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由此可见,课程框架构建既要保证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又要考虑幼儿在不同阶段的兴趣和能力特点。
3.开发课程内容
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兴趣点,开发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STEM课程内容,如机器人制作、自然观察、简易机械搭建等。以《玩转科学》课程为例,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幼儿实际,从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开展了“小制作”“小小科学家”“科学探秘”等不同主题的活动。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认识科学小实验、科学小发现,通过各种活动形式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在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兴趣点设置不同的活动目标:“小制作”可以让幼儿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如:制作气球、风车等;“小小科学家”可以让幼儿学习观察、思考,如:制作昆虫标本等;“科学探秘”可以让幼儿学习认识自然现象及科学原理,如:观察昆虫、植物生长的规律等。
三、园本课程开发中STEM课程实施的策略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幼儿园要鼓励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创设一个“以幼儿为中心”的 STEM活动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相关主题、情境、内容等进行相应的展示,将 STEM教育融入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教师也要进行角色的转变,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如在大班的科学活动“有趣的科学”中,教师引导幼儿在小鱼游水时观察小鱼身上的泡泡,并观察泡泡出现的规律,从而推测出空气流动的速度与方向。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发现小鱼与其他鱼类身上的不同之处,激发他们探究科学秘密的兴趣。
2.课程内容的动态调整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变化,灵活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课程的适应性和有效性。课程内容的动态调整是指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变化,随时调整课程内容,使之更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幼儿学习兴趣的观察,适时调整课程内容。[[]]例如,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幼儿对“寻找空气中的微生物”感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发现微生物的不同特征和生活环境,然后将这个主题分解成两个探究小主题:“如何让细菌在空气中存活”和“如何让细菌在水中生存”。在随后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实验验证、寻找材料、分析数据等,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幼儿“这个细菌很有用”。通过这种方式不断调整课程内容,让课程更加符合幼儿的发展。
3.家园合作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让家长了解STEM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如,为了让家长了解幼儿在 STEM主题下的学习,我们组织了“给我一次机会”“我的 STEM我做主”等家长进课堂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主题探究活动;为了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开展了“我的 STEM我做主”主题家长会,请家长参与幼儿的主题探究活动;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在 STEM主题下的学习,我们还开展了“爱科学、爱生活”主题家长会,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的科学课程、教育活动、游戏活动等。在家园合作过程中,我们注重以幼儿为中心,引导家长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从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结语
园本课程开发中的STEM课程顶层设计与策略是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有效的实施策略,可以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STEM教育,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和实践,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为培养未来的创新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黄璐,赵楠,戴歆紫.STEM课程校本开发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0,187(01):91-96.
[2]余绍平.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STEM教育校本课程建设[J].教育科学论坛,2021,523(01):71-73.
[3]陈蕾.STEM教育理念下广域课程开发的校本实践研究[J].江苏教育,2019,1285(50):44-47.
课题1:幼儿园园本科学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