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构建

作者

刘晓

红安思源实验学校

摘要:本文聚焦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构建问题,通过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瓶颈与困境,提出优化路径及深化实践方案。现阶段群文阅读教学面临课程资源配置不均、教师引导能力欠缺、学生主体参与度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提出整合教材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师生互动、建立反馈机制等策略,构建更为科学合理高效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全面提升,为基础教育阅读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

引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理念逐步更新,群文阅读是新型阅读教学方式,受到广泛关注。群文阅读强调多篇文章联读,通过主题关联、体裁比较、风格对照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综合阅读能力,培养思维品质。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群文阅读仍存诸多问题有待解决。通过分析现状困境,探索优化路径,提出深化实践策略,构建科学高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

一、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瓶颈与困境

当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虽已获得广泛认可,但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诸多瓶颈与困境。教材资源配置方面存在明显局限性,现行教材编排主要依据单篇文章教学模式,缺乏系统性群文设计,教师需自行寻找补充材料,增加备课负担。且许多学校图书资源匮乏,无法满足群文阅读多样化需求。教师引导能力有待提升,部分教师仍停留于传统教学思维,习惯单篇讲解模式,对群文间联系挖掘不够深入,缺乏整体规划意识,导致课堂教学碎片化现象明显。

学生主体参与度不足问题突出,群文阅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阅读基础能力,而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有限,高年级则受应试教育影响,更关注解题技巧而非阅读思考,学习积极性不高。评价机制滞后也制约教学效果,现有考核方式仍以单篇阅读理解为主,难以全面评估学生群文阅读能力,教师难以获得及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课时安排紧张使群文阅读难以深入开展,教师常因赶进度而压缩群文阅读时间,导致阅读流于形式,无法达成预期教学目标。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整合与创新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优化需从课程资源整合与教学方法创新双向发力。学校应建立多元文本库,按主题、体裁、风格等分类归纳,便于教师选取适宜文本组合;鼓励校际间资源共享,形成区域性群文资源平台。教学方法创新方面,教师采用主题式教学法,围绕同一主题选择不同类型文章引导比较分析;运用问题链教学法,设计递进式问题序列层层深入;尝试项目式学习法,让学生完成阅读报告、专题讨论等任务。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也至关重要,学校应组织专题培训,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掌握群文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技能;建立名师工作室,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同样必要,采用导读-自读-互读-精读-延读五步教学模式,确保每个环节有明确目标任务;合理分配课时,确保学生有充足时间阅读思考;灵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间知识经验交流共享。改革评价机制亦应关注,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注重学生阅读兴趣态度、思维发展过程、知识迁移能力等方面。

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群文教学为例,教师通过神话主题整合这三篇文章,引导学生探究中华远古神话共同特点与各自独特魅力。教学设计上先导入华夏神话概念,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随后安排自主阅读环节,学生分组阅读不同神话故事,完成文本基础理解;接着开展互读环节,各小组交流所读故事主要内容与感受;然后进入精读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三篇神话人物形象特点,分析神话蕴含精神内涵,探讨古人想象力与创造力;最终是延读环节,布置搜集其他神话故事任务,鼓励学生制作手抄报或微视频,举办神话故事会活动,让学生在更广阔语境中理解中华神话文化价值。评价方面,结合学生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表现、创意作品质量等多维度考量,实现全程性、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文化理解与想象力提升。

三、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互动与反思

深化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核心在于加强互动与反思。师生互动应更加深入多元,教师需转变角色定位,由知识教学者转为学习引导者,通过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发思考;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本间联系;提供必要支持,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生生互动需更加活跃有效,开展读书会、辩论赛、角色扮演等活动,营造浓厚阅读氛围;组织专题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进行成果展示,互相学习借鉴。校内外互动同样重要,邀请作家学者进校园举办讲座;组织参观图书馆、博物馆等场所,拓展阅读视野;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促进家校合作。反思环节尤为关键,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后反思,总结阅读策略,分析阅读收获;撰写阅读日记,记录心得;建立个人阅读档案,追踪成长轨迹。教师也需进行教学反思,记录教学得失,分析原因,调整策略;开展同课异构,相互听评课,集思广益;撰写教学案例,提炼教学智慧。

以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群文教学为例,教师围绕寓言故事寓意探究主题设计互动教学活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三篇寓言,初步了解故事内容。课堂上先进行故事接力讲述,每组学生负责讲述一篇寓言,培养表达能力;接着开展寓意大家猜活动,各组讨论归纳所学寓言故事寓意,引导学生发现三篇文章共同哲理;然后组织现代版寓言创作,学生小组合作将古代寓言故事改编为现代版本,促进古今联系;最终设计寓言故事会环节,邀请家长参与,学生与家长共同分享寓言感悟,扩展阅读影响。课后引导反思,学生撰写寓言启示录,记录自己从寓言中获得启发与思考;教师则总结教学经验,分析学生理解难点,调整后续教学策略,形成问题解决方案,实现教学良性循环。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师素养、课堂结构、评价机制等多方面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剖析现状,提出优化路径,探讨深化实践策略,构建更为科学高效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有效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应基于学生认知特点,注重文本间关联性,强调师生互动,重视阅读反思,形成循环上升教学过程。未来应进一步探索不同年级群文阅读特点,细化教学策略,提供更具针对性实践指导,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更多参考。

参考文献

[1]陈桂兰.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23,(04):167-170.

[2]徐金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启迪与智慧(上),2023,(01):169-171.

[3]朱娟.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0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