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模式创新探究

作者

马爱香

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魏庄小学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已成为不可逆转趋势。小学语文学科注重人文情感培养与语言思维发展,面对互联网技术带来机遇与挑战,尤其在阅读教学领域,传统纸质阅读与电子阅读交织并行,儿童阅读习惯、阅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如何利用网络优势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成为当前语文教师亟待解决问题。探究立足互联网环境特点,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面临困境,提出数字技术融合背景下教学模式优化路径与智慧课堂资源整合策略。

一、互联网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面临挑战与困境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呈现碎片化特征,对传统阅读教学形成强烈冲击。网络世界中充斥海量信息,凭借声光电等多媒体刺激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易于沉迷短视频、游戏等快餐式内容,难以静心投入深度阅读活动。调查显示当代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逐年缩短专注度持续下降,浅层次浏览替代深入理解,阅读能力培养面临严峻考验。同时教师群体适应互联网技术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教师仍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对网络资源利用局限于简单替代纸质材料,未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课堂教学依然停留在讲解词句段落表层意义阶段,缺乏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与创造性解读,导致阅读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互联网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评价体系亦面临诸多困境。传统纸笔测试无法全面考查学生多元阅读能力,难以捕捉网络环境中学生阅读过程与思维发展轨迹;缺乏科学有效评价手段,导致教师难以准确把握学生阅读素养真实水平,无法针对性制定教学策略。家校协同机制不健全也成为制约因素,许多家长对互联网阅读持消极态度,仅视其为休闲娱乐方式,忽视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增长知识,形成良好阅读习惯。

二、数字技术融合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优化与重构

数字技术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领域,促使传统课堂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赋予文本阅读全新活力,借助交互式电子课本,实现文本批注、资源链接等功能,拓展阅读维度;利用学习平台构建协作空间,促进师生间、生生间观点交流碰撞形成多元解读视角。混合式学习策略打破传统时空限制,将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拓展有机整合,构成完整学习闭环。特别值得关注,数字技术支持下阅读教学可实现个性化路径设计,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兴趣偏好等因素,推送针对性资源,设置梯度任务满足不同层次学习需求。

五年级下册第 16 课《田忌赛马》教学实践中,数字技术应用展现出显著优势。课前教师通过班级学习平台推送相关历史背景微视频与电子地图,学生了解战国时期齐国位置、齐威王与孙膑人物关系,建立必要知识储备。课堂伊始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再现古代赛马场景,学生通过平板电脑扫描课本插图,立即呈现三维动态赛马画面,激发阅读兴趣与探究欲望。阅读环节采用智能导读系统,引导学生发现故事三轮比赛—孙膑分析—田忌采纳—最终获胜叙事结构,理解文章脉络。针对理解难点以下驹对上驹,以上驹对中驹,以中驹对下驹战术安排,教师使用互动白板设计可移动赛马元素,学生通过拖拽操作模拟三轮比赛过程,直观理解孙膑妙计。探究环节设置在线讨论区,学生围绕田忌赛马蕴含智慧主题展开交流,从战术布局、资源利用、扬长避短等多角度阐释见解。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智慧课堂建设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资源整合与应用

智慧课堂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资源整合遵循系统化、多元化原则,构建立体资源生态。传统纸质教材作为基础,融入数字音频、视频、图像等多媒体素材,形成复合型阅读文本;经典名著与现代作品并举,中外文学兼收并蓄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学科交叉融合视角下整合历史文化背景材料、文学批评资源、作家作品成果等,为文本解读提供多维支撑。资源应用策略上强调情境创设与问题导向,通过多媒体技术重建文本场景,激发学生身临其境阅读体验;设计层次分明任务群,引导学生从文本解码、内容理解到批判鉴赏、创造表达,实现阅读能力递进发展。智能推荐算法支持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阅读路径,既满足共同基础要求又照顾个体差异;学习分析技术实时监测学习行为,捕捉思维轨迹精准识别困惑点,及时推送支持性资源。

六年级上册第25 课《少年闰土》教学实践中,智慧课堂资源整合应用展现出鲜明特色。课前教师通过班级学习社区平台推送鲁迅故居全景漫游资源,学生可自主探索作家生活环境;同步配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音频,帮助学生建立与《少年闰土》文本关联,感受作者儿时生活背景。课堂开始借助沉浸式情境再现技术,将教室打造成浙江绍兴乡村雪景,配合传统农具实物展示学生仿佛置身闰土生活空间。阅读环节采用智能注释系统,学生点击文中方言词汇或特殊表述,即可获取图解释义与文化背景说明,消除阅读障碍。人物形象分析环节运用角色扮演软件,学生通过选择服饰、动作、台词等元素,分别构建“我”与闰土形象对比城乡少年差异。文本深层探究阶段,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协作批注工具,共同标注文中体现农村儿童生活状态、劳动智慧等关键片段,在线讨论板上交流感悟。课后拓展环节链接云端资源库,提供鲁迅探究专题、中国近代史资料、乡土文学作品集等延伸阅读素材,鼓励学生从社会历

史背景角度深入理解文本。

结论:互联网时代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模式创新需要系统性思维与整体性规划。面对信息环境变革带来挑战,教师应积极拥抱数字技术,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重构评价体系。数字技术应用过程中既要发挥其优势特点,又要警惕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技术为人服务基本原则。智慧课堂建设需坚持资源整合与路径创新并重,形成开放包容、多元融合阅读生态。未来小学语文阅读教育应当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基础上,借助互联网技术优势,培养学生适应信息社会要求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曹永月 .”慧”阅读——”互联网 + ”时代小学语文智慧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24(11):4-6.

[2] 陈学辽.”互联网 + ”时代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J]. 小学阅读指南(导学版), 2024(3):32-34.

[3] 邓程文 .”互联网 + ”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C]// 教学质量管理研究网络论坛——信息化理论与教育发展分论坛论文集(一).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