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配电室综合监控系统研究

作者

毛志宝 张江伟

新特硅基新材料有限公司 831700

配电室是电力系统中电能分配和管理的重要环节,传统的人工巡检和定期维护模式存在信息获取滞后、故障响应慢、运维成本高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电网对高效、安全运行的需求。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配电室综合监控系统逐步成为配电管理的重要方向。该系统通过传感器、智能终端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对配电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智能分析和远程控制,提高故障预警能力和运维效率。本文将探讨物联网技术在智能配电室监控中的应用,分析系统架构、关键技术及优化策略,以促进配电室管理的智能化升级。

一、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配电室综合监控系统架构

1.智能配电室的系统组成与功能

智能配电室主要由电力设备、传感器、智能终端、通信网络及监控中心构成。电力设备涵盖变压器、高低压开关柜、母线等,是电能分配与转换的核心。传感器负责采集设备运行参数,如温度、湿度、电流、电压、局部放电等数据,实时感知设备状态。智能终端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初步处理与分析,并具备控制功能,可执行远程控制指令。通信网络将各部分数据传输至监控中心,实现数据交互。监控中心整合、展示数据,为运维人员提供全面的配电室运行信息。其功能包括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远程控制设备操作、故障预警与诊断,以及对历史数据的存储与分析,保障配电室安全、高效运行。

2.物联网技术在配电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为配电监控系统带来变革。通过在电力设备上部署大量传感器,构建物联感知网络,实现设备运行数据的全面采集。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如 4G、NB-IoT 等,将传感器数据实时传输至云端或本地服务器,打破了传统有线通信的布线局限,提高数据传输的灵活性与便捷性。借助物联网平台,对海量设备数据进行集中管理与分析,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例如,当变压器油温异常升高时,系统自动关联分析周边设备运行状态,快速定位潜在故障原因,提升配电监控的智能化水平,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3.数据采集、传输与云计算平台的架构设计

数据采集层面,采用分布式传感器部署方式,确保对配电室各类设备运行数据的全面采集。传感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通过数据采集模块进行预处理。数据传输采用多种通信方式结合,短距离采用 RS485、CAN 总线等,长距离利用无线通信技术,确保数据稳定、快速传输。云计算平台作为核心架构,具备强大的存储与计算能力。通过虚拟化技术,为智能配电室监控系统分配资源,实现数据存储、处理与分析。平台支持多用户访问,运维人员可通过网页端或移动端随时查看配电室运行数据,进行远程操作,提高运维效率。

二、智能配电室综合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

1.实时监测与远程控制技术

实时监测技术利用高精度传感器与高速数据采集设备,对配电室设备运行参数进行毫秒级实时采集。通过通信网络将数据实时传输至监控中心,以直观的可视化界面展示,如动态曲线、仪表盘等,让运维人员随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远程控制技术则借助智能终端与通信网络,实现对设备的远程操作。运维人员在监控中心即可对高低压开关柜进行分合闸操作,调整变压器分接头位置等。同时,系统具备操作权限管理功能,确保远程操作安全、可靠,提高配电室运维的便捷性与及时性。

2.故障诊断与智能预警系统

故障诊断系统基于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算法,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深度挖掘。通过建立设备故障模型,对比实时数据与正常运行数据特征,判断设备是否存在故障及故障类型。例如,分析变压器油色谱数据,诊断内部绝缘故障。智能预警系统根据故障诊断结果,结合设备运行趋势,提前发出预警信息。当设备参数接近故障阈值时,系统通过短信、邮件等方式通知运维人员,提醒及时采取措施,预防故障发生,降低设备损坏风险,保障电力供应连续性。

3.大数据分析与运维优化策略

大数据分析收集智能配电室海量历史运行数据、故障数据及环境数据等。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设备运行规律,如负荷变化趋势、设备故障率与季节关系等。基于分析结果,制定运维优化策略,合理安排设备检修计划,避免过度维护或维护不足。利用大数据预测设备寿命,提前储备备品备件。例如,通过分析高压开关柜触头温度历史数据,预测触头磨损情况,提前安排更换,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成本,提升配电室整体运行水平。

三、智能配电室综合监控系统的应用与优化

1.智能配电室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

在某商业综合体项目中,引入智能配电室综合监控系统。系统实时监测配电室电力设备运行状态,通过传感器采集到变压器油温过高信息后,智能预警系统立即发出警报。运维人员根据系统提供的故障诊断结果,迅速排查出冷却风扇故障,及时更换后恢复正常运行。在日常运维中,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夏季高峰时段负荷集中,优化电力调度方案,合理分配负载,降低设备损耗。该案例展示了智能配电室在保障电力可靠供应、提升运维效率方面的显著成效。

2.提高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的优化措施

为提高系统安全性,采用多重身份认证与加密技术,防止非法访问与数据泄露。对通信网络进行安全加固,设置防火墙,阻挡外部恶意攻击。在可靠性方面,采用冗余设计,如双电源供电、备用通信链路等,确保系统在部分设备故障时仍能正常运行。定期对传感器、智能终端等设备进行校准与维护,保障数据采集与传输的准确性。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当系统出现重大故障时,能迅速切换至备用模式,保障配电室持续运行,提高系统整体安全性与可靠性。

3.未来智能配电室的发展趋势与技术融合

未来,智能配电室将朝着更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与 5G 技术融合,实现更高速、低延迟的数据传输,提升实时监测与远程控制性能。引入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的不可篡改与安全共享,增强系统信任度。在能源管理方面,与分布式能源系统深度融合,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同时,智能配电室将与智能建筑、智慧城市系统对接,成为城市智能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构建高效、绿色、智能的能源生态系统提供支撑。

四、结语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配电室综合监控系统是未来配电管理的发展方向,能够有效提升配电室的运行安全性、管理效率和智能运维水平。通过实时监测、智能分析和远程控制,该系统能够实现配电室的无人值守和智能化管理,降低故障率和运维成本。未来,应进一步优化物联网技术在配电管理中的应用,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配电系统向更加智能、高效和安全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军,李志超.物联网技术在智能配电室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21,43(5):78-85.

[2]刘明浩,陈国庆.基于物联网的配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J].电网技术,2022,50(3):112-120.

[3]张强,赵鹏飞.智能配电室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力设备,2020,58(4):45-52.

[4]李晓东,王磊.物联网与大数据在配电自动化中的融合应用[J].现代电力,2023,41(2):8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