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
李毅
宾川鑫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671600
摘要:后浇带施工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结构处理方法,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技术通过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预留一定宽度的后浇带,待主体结构完成大部分沉降后再进行浇筑。近年来,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后浇带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优化,其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趋势。因此,深入研究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对于提升建筑质量、保证建筑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技术;房屋建筑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后浇带施工技术是指在房屋建筑工程中,为了解决不同结构部位之间因沉降差异或温度收缩而产生的裂缝问题,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对于确保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提高建筑的耐久性、安全性和使用性能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故此,应针对该技术的应用效果进一步观察,可以更好地体现该技术的优越性。
1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施工中的作用
1.1解决收缩问题
后浇带施工技术通过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一定时间内重新浇筑混凝土,解决收缩问题。在混凝土初凝后,重新浇筑混凝土补充原有混凝土中的收缩缺陷,形成连续地浇筑体,降低整体结构的收缩程度。后浇带中的混凝土充填原有混凝土的收缩缝隙,使整体结构更加均匀和稳定。后浇带施工技术通过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添加适量的外加剂等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收缩性能,减少其产生的收缩变形。
1.2防裂功能
混凝土结构在凝固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导致裂缝的形成。后浇带技术通过在建筑结构中预留施工缝,有效地缓解了这些应力的积累。温度应力主要源于混凝土水化热和外界温度变化,后浇带的设置为混凝土提供了自由变形的空间,减少了温度梯度引起的应力集中。收缩应力则主要由混凝土体积变化引起,后浇带的存在允许混凝土在初期阶段自由收缩,降低了内部应力积累。当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后浇带的浇筑,使整体结构连接成一个整体。这种分阶段施工的方法有效控制了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提高了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后浇带的防裂作用尤为明显,有效降低了由于体积效应引起的裂缝风险。
1.3解决沉降差问题
在建筑与周边的裙楼进行结构设计时,必须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在施工的时候,采用后浇带技术,在短暂的时间内切断了这两个部分的联系。完成整体施工后再进行连接。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应力,并对其进行强度计算,以确定连接后的沉降差异是否会引起内力问题。通过应用后浇带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存在的前后受力问题,并且可以更好地调节压力差和时间的差异,从而保证工程的合理性。
2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应用
2.1后浇带的位置确定
确定后浇带的位置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步骤。这一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建筑结构设计要求、施工实际情况以及工程的功能需求等因素。根据建筑结构设计要求,后浇带的位置应位于楼板连接处或需要加固的结构部位[3]。若工程涉及到室外附属配套及排洪沟工程,就需要特别关注排洪沟工程的结构连接点和承载要求。在确定后浇带位置时,结合排洪沟的功能定位以及周边环境情况,考虑排洪沟与建筑物的连接方式,以确保排洪沟的稳定性和排水效果。在确定后浇带位置时,需要考虑施工过程中的现场条件、材料运输和施工设备的进出等因素。特别是针对较大长度的排洪沟工程,需要考虑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交通状况等因素,以确定后浇带的设置方式和施工路径,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排洪沟工程作为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和布局需要与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相协调,确保排洪沟的畅通和排水效果。因此,在确定后浇带位置时,需要综合考虑排洪沟的起止点、转弯处和连接点等,合理规划后浇带的设置位置,以确保排洪沟的稳定性和功能完整性。
2.2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确保后浇带施工和混凝土浇筑质量,要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1)彻底清理后浇带区域,清除灰尘、垃圾和施工材料等杂物,确保后浇带混凝土与已经施工好的混凝土浇筑界面结合紧密,以保障后浇带施工的质量;2)在施工过程中,在后浇带施工区域侧面开凿一定程度凹陷槽,并整理清洁污垢,保持混凝土表面一定的湿度;3)在混凝土表面涂抹界面剂,提高混凝土结构与后浇带施工区域的黏合性能,有效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按照混凝土养护的实际期限进行施工,并掺入一定量的微膨胀剂,以提高浇筑质量和水平,保障房屋建筑的质量与坚固性。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度控制尤为重要。后浇带的温度应稍低于两侧混凝土,因此,选择夜间温度较低的时段进行后浇带施工。过高的温度会加快混凝土凝固速度,导致过早凝固或假凝固,还可能引发两侧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导致裂缝问题,影响混凝土与后浇带的结合质量。此外,在混凝土施工后一段时间内,混凝土因凝固而产生硬化和膨胀收缩。若外界温度变化大,会导致混凝土产生温度应力,进而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影响房屋建筑的稳定性。因此,要做好混凝土浇筑和后浇带技术的工作,以保障房屋建筑的坚固性与安全性,避免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的发生。
2.3后浇带养护与防水施工
混凝土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广泛应用,但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或裂解。如果这种变形超出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就会导致裂缝的产生,影响房屋建筑的稳定性和质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后浇带的养护或防水施工工作。再进行混凝土养护时,使用土工布进行覆盖,以保温和保湿效果。通过洒水养护,对混凝土进行保养,并保持养护时间至少14d以上。随后,施工人员沿着后浇带的施工区域进行维护,并设置围栏来防止其它人员进入造成踩踏。在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可进行拆模工作,并在混凝土表面涂抹养护液,养护时间14d以上,以避免养护不当导致混凝土表面缺乏养分而产生裂缝。例如,对于地下室的混凝土施工,为了防止裂缝和渗水问题,对其进行凿毛处理,并按照流程进行刷砂浆处理,加入适当的减水剂加强混凝土的强度,确保地下室和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另外,在后浇带技术的防渗水方面,在一些特殊部位,如地下室,在外墙与底面安装止水带,并将止水带留有一定余量。同时,为加强房屋外墙的防水效果,要严格选择挡土板的材质和规格,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筋设计。在挡土板表面铺设防水卷材,要求有一定长度的卷材外露在挡土板两侧,并涂抹聚氨酯涂料,以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防水和防渗效果,确保建筑质量。
结束语
后浇带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减小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化等因素对建筑物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有效解决建筑物裂缝、变形等问题;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操作要点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加强后浇带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忠龙.浅析房屋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技术要点[J].甘肃科技,2023,39(12):102-105.
[2]周艺鸿.房屋建筑地下室后浇带混凝土防水施工技术分析[J].中华建设,2023(12):166-168.
[3]李燕燕.后浇带施工技术在高层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实践研究[J].价值工程,2023,42(24):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