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日常教学活动中小学生数感与量感提升的策略

作者

邱恋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白塘镇白塘中心小学 湖南省岳阳市 414400

   

数感是指个体对数字及其关系的直觉理解和敏感度,量感则是对数量大小、多少、增减等概念的直观感受和理解能力。这两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他们对数学概念的掌握和数学问题的解决。因此,如何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感和量感,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数感与量感的内涵分析

(一)数感的内涵

数感,作为数学认知的基础,涵盖了对数字的直观理解和操作能力。它不仅仅是对数字的简单识别,更包括了对数字大小、顺序、关系等方面的敏感性和理解力。例如,学生能够迅速识别出两个数字的大小,或者在不进行具体计算的情况下,估算出一个大致的结果。这种能力使得学生在进行数学运算时更加得心应手,能够灵活运用数字解决实际问题。良好的数感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的信心,增强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量感的内涵

量感,是指对数量概念的直观感受和理解,它涉及到对数量的感知、比较、估计以及计算等多个方面。量感的培养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计算,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数量的多少、大小和变化。例如,学生能够通过实物或图形直观地理解“多”与“少”,“增加”与“减少”的概念。这种直观认识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量感的培养还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为他们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小学生数感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数感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它能够将抽象的数字和数学概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字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设计购物清单、时间管理、旅行规划等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购物环境中比较价格、计算总价,或在时间管理的活动中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以及在旅行规划中估算距离和时间。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数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贴近生活的数学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字的敏感度,从而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数感。

(二)多样化的数感活动

为了提升学生的数感,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多样化的数感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强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和理解力。例如,数字游戏可以通过竞赛和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快速识别数字、比较大小、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从而在娱乐中锻炼数感。数轴操作则是一种直观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在数轴上标记和移动,理解数字的顺序和相对位置,增强对数字空间关系的感知。数字拼图则是一种创意活动,通过拼凑数字形状或解决数字谜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数字结构和组合的认识。这些多样化的数感活动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还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点,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

(三)数感与运算结合

在数学教学中,将数感培养与数学运算相结合是一种高效的策略。通过具体的运算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练习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还能够在实践中深化对数字大小和关系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运算游戏和挑战,让学生在解决加减乘除问题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到数字的变化和相互作用。这些活动可以是简单的口算练习,也可以是复杂的数学谜题,旨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数字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他们的数感。教师还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烹饪、旅行等,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行估算和计算,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够让他们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到数字的实用价值。

三、提升小学生量感的教学策略

(一)实物操作,增强量感

实物操作是一种直观且有效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让学生亲自触摸、比较和测量实物,来增强他们对数量概念的直观感受和理解。例如,在教授长度、重量或容量等概念时,教师可以使用尺子、天平、量杯等工具,让学生亲自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称量不同物品的重量或测量不同容器的容量。通过这些实际操作,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数量的多少和大小,从而加深对量感概念的理解。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活动,如分组竞赛、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量的变化和比较。例如,通过分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收集某种物品,然后比较各组的收集数量,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够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数量的增减和比较。

(二)量感与图形结合

通过图形的面积、周长等概念,学生可以在图形的变化中直观地感受到数量的变化,从而提升量感。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制和比较不同形状的图形,来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学生可以通过剪纸、拼图等活动,亲自体验图形面积的增加或减少,以及周长的变化。教师还可以利用几何软件或实物模型,让学生在动态变化中观察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如何随着边长的改变而变化。例如,通过调整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边长,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面积和周长的变化规律,这种动态的观察和操作能够加深学生对数量变化的理解。

(三)量感与生活实际结合

将量感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是一种贴近学生日常经验的教学策略。通过购物、烹饪、旅行等生活场景,学生可以在实际应用中深刻感受到数量的意义,从而增强量感。例如,在购物活动中,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比较商品的价格、计算总价和找零,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数量的实际应用,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在烹饪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测量食材的重量和容量,来理解数量的多少和大小,这种实际操作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量的变化对烹饪结果的影响。在旅行规划中,学生可以学习如何估算距离、时间和成本,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量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结束语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情境、设计多样化活动、结合运算和图形教学、以及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感和量感。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汪洋 .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数感与量感 [J]. 读写 算 ,2024,(12):74-76.

[2] 才让措 . 分析小学数学数感与量感的教学 [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4 教育教学创新发展交流会论文集. 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第二寄宿制藏族小学 ;,2024:2.

[3] 全雅汀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生数感与量感培养途径 [J]. 新课程导学 ,2024,(07):92-95.

[4] 蓝颖. 小学生量感发展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D]. 广州大学,2023.

[5] 李蕴明. 小学生量感培养的策略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