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体育游戏化教学策略探析

作者

阮大帅

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秉烈乡中心学校

在当前教学改革大背景下,核心素养培育已经成为了大方向大目标,体育是初中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缓解课业压力,培育学生良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然而传统的体育教学过于死板和单一,无法让学生深度融入于体育学科中,为此探索科学有效、新颖,符合学生身心状况的模式,势在必行。游戏化教学具有趣味性、参与性、实践性等特征,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全方面的沉浸于体育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之下,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之中获得体育技能的培育,为此加强对于游戏化教育模式的引进,极具有必要性。

一、设计挑战性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初中阶段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以学生的实际状况而言,他们的好胜心相对较强,为此依托于学生实际状况设置挑战性任务,提高学生进行体育技术技巧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具有极强的意义和价值,老师可以将挑战性任务与游戏进行紧密融合,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挑战自我、实现自我超越。

举例而言,老师在初中阶段需要为学生进行耐力跑教学,以往更多的都是直接为学生进行跑步训练,但是这会导致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抵触性相对较强,无法切实有效的使学生沉浸于学习的环境和氛围之中,为此老师就可以依托于竞赛型游戏为学生设计寻宝跑活动,老师可以先在学校内设计多个宝藏点,每个点都藏有一张写下线索的卡片,然后学生被分为若干个小组,拿着校园地图和起点线索卡开始寻宝之旅。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创设,学生都在操场上跑步、跳跃、穿梭,有效实现学生耐力跑技术技巧的运用熟练度提升,同时还让学生学会和同伴进行沟通交流,共同分析线索,寻找宝藏。达到了为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培育的重要目标,同时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实现了初中体育教学的育人价值。

二、构建生活化游戏情景,增强学习带入感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内驱动力不足,更多的都是依托于兴趣,所以老师需要结合体育教学的重难点内容,为学生进行生活化环境氛围的营造,让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融入于环境中,学习、成长和发展。所以老师可以在游戏设计里模拟现实生活之中的各种场景。

举例而言,初中阶段老师需要为学生进行篮球技巧的引进,篮球技巧本身就存在有一定的复杂性,而且不同学生对技巧的掌握熟练度也存在有差异和区别,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参与到篮球学习之中的积极性,更加主动地运用自己所学习的各种技巧并学会和他人进行协作,老师就可以为学生开展街头篮球挑战赛游戏。首先将篮球操场布置成为街头篮球场的样式,构建涂鸦墙、街灯、观众席,营造良好的街头文化氛围。接着为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由组长带领学生分别进行比赛,比赛采用淘汰制,每场比赛结束后胜者晋级,败者进入复活赛,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所有学生都全力以赴展现自己所学习的篮球技术技巧,熟练的掌握了传球、运球、投球等技能,提高了学生的竞技水平、团队协作能力和身体素质。而且学生的整体参与积极度相对较高,由此可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引进生活化游戏,具有极强的可行性。

三、引进民间游戏,提高学生的趣味性

在当前为学生进行体育游戏创设时,除了要结合学生所需学习的重点内容,体育技术技巧外,还应加强对于传统游戏、民间游戏的全面引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使学生能够在多元化游戏的引领之下获得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获得身体素质的提升,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环境和氛围之下感受体育课堂的魅力,更加期待参与到体育学习中。

举例而言,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结束环节,为学生引进 123 木头人,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于体育课堂之上,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外部环境下回顾思考自己小时候所玩的各种游戏,同时提高学生的身体控制能力、思维专注度,还可以在游戏中为学生引进乒乓接力、跑老鹰捉小鸡等,让学生感知体育游戏的乐趣,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并同时为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使学生成为未来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综合型人才、高素质人才。

综上所述,为全面贯彻落实新课改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目前应结合初中阶段体育学科教学工作的实际要求,进行体育教育教学内容的丰盈,教学模式的改进,尤其要将游戏化教学模式引入到其中,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之下获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质量,为学生获得长足进步,能力提升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李华荣 . 初中体育教学中游戏化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J]. 天津教育 ,2025, (11): 8-10.

[2] 李俊钦 . 初中体育体能训练游戏化教学方法分析 [J]. 体育风尚 , 2025,(07): 77-79.

[3] 李金龙 .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游戏化教学研究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5, (09): 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