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单元视域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探究
周娟
湖南省娄底市第四中学 417000
一、大单元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目标重构与整合
大单元视域主张突破传统碎片化教学模式,以宏观视角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对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体系提出全新要求。教学目标重构先体现在层次性方面,即从单元整体出发,构建由核心素养、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组成多维立体目标体系。教师须基于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梳理,明确每个单元主题意涵,确立统领性核心问题,进而向下分解细化为具体学习任务。这种自上而下目标设计方式,既保障教学内容完整性,又充分考虑学生认知发展特点,使各子目标既相对独立又密切关联,形成有机统一整体。值得注意,目标重构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单元内各篇目间联系,寻找共同文学主题、表达技巧或思想内核,避免孤立割裂现象,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知识网络。
教学目标整合则强调跨学科融合与内外联动,要求教师打破学科壁垒,将语文学习与历史文化、自然科学等领域知识有机融合。例如学习《西游记》相关篇章时,可整合神话传说背景知识、古代社会背景、天文地理常识等内容,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同时,目标设计应注重内外联动,既考虑课内显性目标达成,又关注课外延伸拓展可能,为学生自主学习留下空间。目标整合还体现为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融合,避免割裂现象,通过精心选取触动学生情感共鸣篇目,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同时,感受语言魅力,培养人文精神。大单元视域下教学目标重构与整合,旨在建立结构清晰、内涵丰富、层次分明教学目标体系,为后续教学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二、大单元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联结与拓展
大单元视域强调构建系统完整知识网络,突破文本碎片化限制,实现内容间有机联结与深度拓展。教学内容联结主要体现在文本间关联性建构上,包括主题思想联结、写作手法联结与情感体验联结三方面。主题思想联结注重挖掘不同篇目共通思想内核,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把握单元整体主旨;写作手法联结关注作者表达技巧异同,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各篇章修辞手段、结构安排等艺术特色;情感体验联结则聚焦作品情感基调,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情感世界。教学内容拓展则表现为向广度深度两方面延伸,既包括相关知识背景补充,又强调能力训练进阶。拓展过程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避免脱离单元主题盲目延展。跨学科拓展也愈发重要,通过引入历史文化、自然科学等学科知识,构建更为丰富立体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九年级上册前三课爱国情怀主题单元正是大单元教学内容联结与拓展典型案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联结《沁园春·雪》《周总理,你在哪里》《我爱这土地》三篇作品,从不同角度感受爱国情怀表达。先进行体裁表达联结,毛泽东词作借助气势磅礴词牌抒发豪情壮志,散文借助亲历回忆表达深切怀念,艾青诗歌则借助简洁有力语言表达赤诚爱国之心,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文体表达特点。再进行历史背景联结,引导学生了解三篇作品创作时代背景差异,认识作者所处历史环境对情感表达影响;并进行情感表达联结,引导学生感受三位作者爱国情怀共同点与表达角度差异。在拓展方面,可引导学生搜集阅读更多爱国主题作品,形成专题文集;组织爱国主题演讲比赛,将课本知识内化为个人表达;策划历史人物事迹调研活动,将文本学习延伸至现实生活;甚至可以联系历史课程,探讨相关历史事件,加深学生理解,从而实现知识内容多维联结与立体拓展,使单元教学突破单一文本限制,形成系统完整知识网络。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大单元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评价创新与反思
大单元视域突破传统单一评价模式局限,构建多元立体评价体系,呈现出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方式综合化三大趋势。评价主体多样化打破教师单一评价局面,引入学生自评互评机制,构建师生共同参与评价格局;评价内容全面化超越知识考核范畴,关注学生阅读能力、思维品质、情感态度等多维发展;评价方式综合化则摒弃纯粹书面测试模式,融入口头表达、实践活动、小组合作等多样形式。过程性评价应受到特别重视,通过学习档案袋、成长记录册等工具,全程记录学生学习轨迹,引导其关注自身进步。同时,评价应注重激励性,肯定每位学生闪光点,建立良好评价氛围。值得反思,评价标准应具体明确,避免模糊不清;评价公平性需高度关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评价反馈机制必须健全,及时向学生提供具体改进建议;评价结果应用也须加强,促进教学策略调整,形成评价与教学良性互动关系。
九年级下册人物形象单元(《孔乙己》《变色龙》《溜索》)评价设计展现大单元视域评价创新思路。教师应当围绕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核心问题,设计多元评价任务:一是建立阅读质量评价,设计阅读检测表,引导学生自评三篇作品阅读情况,关注阅读速度、理解深度等指标;二是开展人物形象分析评价,组织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析比较三篇作品主人公形象特点、塑造手法异同,教师根据讨论表现评价学生批判思维能力;三是进行创意写作评价,要求学生选择一篇作品续写结局或改编情节,评价学生创造性思维与表达能力;最后进行综合实践评价,安排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专题探究,学生可选择一类人物形象(如小人物形象)进行跨文本探究,制作报告并展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评价。上述评价体系将单篇作品评价拓展为单元整体评价,既关注基础知识掌握,又重视高阶能力培养,既评价终结性学习成果,又关注学习过程表现,有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评价育人功能。
结论:大单元视域为初中语文教学带来全新思路与挑战,通过教学目标重构与整合、教学内容联结与拓展、教学评价创新与反思三方面探索,能够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效果。大单元教学打破传统碎片化模式,构建系统完整教学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从单元整体出发设计教学目标,联结拓展教学内容,创新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未来探究可进一步探索大单元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等方面问题,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更全面支撑。
参考文献
[1] 史晓静 . 大单元视域下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究 [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4(21):106-109.
[2] 陈建红 . 基于大概念的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研究 [J]. 语文教学通 讯 ,2024,1298(12):20-22. DOI:10.13525/j.cnki.bclt.202403006.
[3] 刘满胜 . 基于大单元视域下的初中语文深度学习有效策略探究 [J]. 文渊(中学版),2023(11):503-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