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色彩运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

作者

许晶晶

安徽省全椒县第二实验小学 239500

摘要:本文探讨色彩运用于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所呈现价值与功效。通过系统梳理色彩认知与感官体验作为美术教学启蒙基础环节,分析色彩表达与情感传递构建创作过程重要性,进一步阐述色彩应用与技法拓展对学生能力培养产生深远影响。科学合理色彩教学策略能有效激发学生审美兴趣,培养创新思维,提升艺术表现力。小学阶段色彩教学应注重趣味性与实践性结合,引导学生从感知色彩美感出发,逐步掌握色彩运用技巧,最终形成独特审美视角与创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色彩运用;感官体验

一、色彩认知,感官体验——小学美术教学启蒙基础

色彩认知与感官体验构成小学美术教学最为基础环节,教师先应引导学生建立对色彩概念直观认识。小学生通常具备天然色彩敏感性,但缺乏系统认知框架,因此教学伊始需采取多感官刺激方式,如组织学生观察自然界万物色彩变化,收集不同色调物品,触摸感受各类色彩材料质感等。这些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色彩基本概念,理解冷暖对比与色相互补关系,同时培养观察能力与审美敏感度。教师应当借助绘本故事形式,通过生动角色形象解释色彩原理,或引导学生进行色彩游戏,如“找找谁身上穿着某种颜色衣服”或“寻找教室里某一特定色调物品”等,这类寓教于乐活动让抽象色彩概念变得具体可感。当学生亲身参与色彩探索过程,他们不仅获得视觉体验,更能通过触觉、听觉甚至味觉等多重感官全方位感受色彩魅力,为今后更深入美术创作奠定感性基础。

启蒙阶段色彩认知教学强调实物示范与情境创设重要性,教师应当引入大量实物或图片作为直观教具,如利用水果蔬菜展示自然界丰富色彩,或使用色卡、色轮等工具帮助学生理解色彩分类与关系。情境创设则通过特定主题环境激发学生色彩联想与情感投入,例如海底世界、热带雨林等主题能够引导学生探索不同色系表现力。值得注意,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色彩感知能力高于理解能力,因此教学设计应以体验为先,避免过多理论灌输。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水彩、蜡笔、彩泥等多种材料自由探索色彩混合效果,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色彩敏感度。教师还应注重创设开放包容氛围,尊重每位学生独特色彩理解与表达,避免以成人审美标准评判学生作品。

二、色彩表达,情感传递——小学美术教学创作过程

色彩表达与情感传递构成小学美术教学核心创作过程,此阶段教学重点从基础色彩认知提升至情感表达层面。学生在掌握基本色彩知识基础上,开始学习如何通过色彩表达个人情绪体验与想象。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色彩心理效应,如红色代表热情活力,蓝色传递宁静安详,黄色象征欢乐温暖等,同时鼓励学生探索色彩组合产生复杂情感效果。情感表达作为色彩学习重要环节,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知色彩情绪特征,通过多样化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色彩与情感联系,例如组织色彩联想游戏,让学生描述不同色彩引发感受;或进行音乐绘画活动,引导学生聆听各类乐曲后用色彩表现听觉情感体验。教师还应当采用故事引入方式,通过绘本阅读或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与色彩表达欲望。

湘美版三年级下册第一课美化教室一角教学实践中,色彩情感表达环节实施效果显著。该课程以改变教室环境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色彩运用表达对理想学习空间向往与情感期待。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现有教室环境,讨论各处存在问题与改进可能性,激发学生参与美化环境热情;接着展示多种教室布置范例,分析不同色彩方案对空间氛围影响,引导学生思考:“阅读角适合何种色调才能营造安静阅读氛围?植物角应选择什么色彩搭配才显生机活力?”主创作环节,学生分组合作,每组负责设计教室一角改造方案,制作色彩效果图。教师巧妙引导学生根据功能需求选择相应色彩:阅读区采用蓝绿色调创造宁静氛围;展示墙使用暖色系增强视觉吸引力;休息角运用柔和色彩营造轻松感受。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确定色彩方案,绘制效果图,并撰写简要说明解释色彩选择理由与预期情感效果。作品完成后进行设计师发布会,各组向全班介绍自己方案特点与色彩考量。这一教学案例成功将色彩情感表达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色彩不仅具有装饰功能,更承载情感表达与氛围营造作用,学生从被动接受色彩知识转变为主动运用色彩表达情感与审美理想,体现色彩教学创造性转化与实践应用价值。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色彩应用,技法拓展——小学美术教学能力培养

色彩应用与技法拓展作为小学美术教学高级阶段,侧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色彩能力与技术技巧。此阶段学生已形成基本色彩认知与情感表达基础,教学重点转向如何通过多样化技法拓展色彩表现力。高年级美术教学应着重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绘画材料特性,包括水彩晕染效果、水粉覆盖性强、丙烯质感丰富等,并鼓励学生在创作中灵活应用这些特性表现主题。色彩技法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三个教学策略:一是通过示范引导学生掌握操作要点,如色彩调配比例、笔触运用技巧、层次表现方法等;二是强调材料实验与探索,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材料组合产生独特视觉效果;三是引导学生思考色彩与主题表达关系,学会根据创作需要选择恰当色彩技法。

湘美版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团扇教学案例中,色彩应用与技法拓展环节设计巧妙。该课程以我国传统团扇为载体,将色彩技法学习与文化传承有机结合。课堂开始,教师展示多款精美团扇实物与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团扇图案色彩特点,如工笔花鸟扇色彩清雅含蓄,山水扇墨色层次丰富,人物扇色彩鲜明突出等。随后介绍我国传统色彩美学观念,如雅色概念与象征寓意,拓展学生色彩文化视野。技法学习环节,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团扇装饰画技法,展示多种色彩表现可能:一是中国画色彩技法,如淡彩渲染、没骨法、破彩法等;二是现代装饰画色彩技法,如平涂色块、渐变过渡、肌理表现等。师生互动讨论哪些技法适合表现何种题材,建立技法与表现内容联系。

结论: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运用实践具有重要教育价值。通过系统设计认知体验、表达传递与应用拓展三大环节,教师能有效引导学生建立完整色彩学习体系。科学色彩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美术技能,更促进感知能力、情感表达力与创造思维全面发展。小学阶段色彩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体验感受,引导学生从色彩认知起点,经由情感表达过程,最终达到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永亮;顾培茜.试析色彩教学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实践研究[J].色彩, 2022(5).

[2] 李静.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实践[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3:34-36.DOI:10.12218/j.issn.2095-4743.2023.27.034.

[3] 王琦.色彩教学在小学美术生活化课堂中的应用[J].流行色, 2023(10):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