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倾斜摄影虚拟施工放样应用研究
邹茂贤
四川天天测绘服务有限公司 四川省南充市 637400
摘要:在虚拟施工放样中对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的应用,为现代工程建设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该技术通过无人机搭载多个数码相机,从多个角度对地物进行拍摄,形成精细的三维模型,为施工放样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在应用过程中,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可实现土方量的精确计算,辅助施工进度管理和规划设计,有效减少人工测量的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和精度。
关键词:无人机;倾斜摄影;虚拟施工;放样
引言:现代工程的建设对施工效率和精度的要求日益提高,传统的施工放样方法往往依赖于人工测量和绘图,不仅耗时长、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受到地形和气候等条件的限制,而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科技手段,为施工放样提供更为直观、真实的数据支持,有助于优化施工方案,降低工程成本,推动现代工程建设的数字化转型。
一、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
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是一种利用无人机搭载多台相机,以不同角度同时拍摄地面目标的技术。通过倾斜角度的相机拍摄,可以获取更加丰富的三维空间信息,生成高精度的立体模型与正射影像。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建筑检测、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环境监测等领域,能有效提升数据采集效率和精度。
二、无人机倾斜摄影在虚拟施工放样中的应用
某城市地铁项目涉及多个地下车站、轨道、设备安装以及施工现场的放样,项目的地理范围较广,施工工期长,需多个部门和工种的协调。项目规模较大,包括10个车站,约15公里的地铁线路,地下空间狭窄,施工现场复杂,且要求高精度的施工放样和实时监测。
(一)前期规划与数据采集
在该项目的前期规划阶段,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进行数据采集,为项目的施工放样和后期监控提供精准的地理信息支持。无人机搭载高分辨率相机,通过斜向拍摄获取建筑物、地形和周边环境的三维影像数据,这些影像数据在处理过程中可以生成地面三维模型,帮助设计团队精确地规划施工区域,并对地铁线路、出入口等关键点进行详细定位。数据采集过程中,通常使用无人机飞行的航高为100m-200m,覆盖区域可达到数百平方米,影像的分辨率可达到2cm-5cm。该项目通过一次无人机飞行采集的影像数据,面积为1平方公里,平均误差控制在5cm以内,最终采集的三维数据可为后续的施工放样提供精确的地理坐标和立体信息。
(二)数据处理与建模
数据处理阶段,采用先进的影像匹配和三维建模算法,通过无人机采集的倾斜影像生成数字地面模型(DTM)和数字表面模型(DSM),模型可以详细显示地形变化、地下结构位置以及现有建筑物的空间关系,使用结构光或激光扫描技术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使建模的细节更加精确。该项目中,通过无人机获取的倾斜影像,使用Pix4D或Agisoft Metashape等专业软件进行处理,数据处理时长为1d-2d,最终生成的三维模型分辨率可达到1:500,三维模型不仅为施工规划提供了参考,还为后续的施工监控、质量检查和空间分析奠定可靠基础。
(三)虚拟施工放样
虚拟施工放样是利用三维建模数据和现代信息技术,模拟和可视化整个施工过程的技术手段。结合了建筑信息模型(BIM)、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以及无人机等技术,能将复杂的施工数据转化为直观、可交互的三维图像,让施工团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实时查看和调整施工细节,提高施工效率,显著降低潜在的风险和误差。在具体应用中,虚拟施工放样首先依赖于无人机等设备对施工现场进行高精度的三维建模,获取地面、建筑物以及地下设施等详细数据。通过各项数据,施工团队能在虚拟环境中准确地映射出地铁路线、隧道位置、管道走向等关键构件,三维数据随后通过BIM模型进行整合,施工人员可以通过VR/AR设备在虚拟现实中“步入”施工现场,实时查看结构布局和设备位置,从而更精确地进行施工放样。通过此过程,施工团队可以在施工前预见到可能的潜在问题,如地下管线冲突、地质条件变化、场地限制等,都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提前识别。项目团队能根据模拟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避免传统施工方式中往往在发现问题时已经进入施工阶段,导致成本增加和工期延误。在该项目中,通过虚拟施工放样,发现原定的隧道走向与一段地下管道发生了冲突,施工团队在实际施工前即调整了方案,从而避免后期的设计修改和施工延期。此外,虚拟施工放样技术还能提升施工的协调性和沟通效率,项目中的多个团队可以共同在虚拟环境中审视和调整设计方案,减少现场沟通的误解和信息丢失,提高施工质量,有效控制项目风险和资源消耗。
(四)施工监控与调整
施工监控与调整阶段,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可以实现对地铁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控,并与虚拟施工放样数据进行对比,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符合预期。施工过程中,定期使用无人机对施工现场进行航拍,获取最新的影像数据,并将其与前期建模的数据进行比对,及时发现施工偏差和位置误差,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该项目,通过每月定期无人机航拍,施工团队能及时发现隧道开挖和支护过程中出现的微小偏差,通过数据对比与分析,发现某个节点的施工误差为2.5cm,相较于计划的偏差范围(5cm),可以有效避免后期的调整与返工,大大提升施工效率和准确性,降低成本。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的应用,虚拟施工放样技术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不仅提高了施工的精度和效率,还为整个地铁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三、应用效果
通过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项目团队能实时获取施工现场的最新影像数据,大幅提升施工放样的精度与效率。无人机拍摄的高分辨率倾斜影像经过处理后,生成详细的三维模型,施工人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施工放样,提前发现设计与现场之间的冲突或误差,避免传统方法中可能出现的设计偏差和现场问题,此方法不仅优化了施工流程,还通过虚拟放样技术降低人工测量误差,从而减少返工和调整的时间与成本。同时,借助三维模型和虚拟现实技术,施工团队能精确模拟和调整各项施工参数,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提升了工作效率。通过该技术的应用,项目整体施工周期缩短了约15%,施工现场的误差率大幅降低,项目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为地铁建设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支持。
结束语:
结合工程案例分析,了解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在虚拟施工放样中的应用,不仅揭示了该技术在提高施工效率和精度方面的显著优势,还展示了其在优化施工方案、降低工程成本等方面的巨大潜力。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能进一步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施工放样过程,并加大技术研发与监管力度,确保其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维,吴玉娟,刘全海.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设计优化与成果精度分析[J].城市勘测,2023,(06):86-90.
[2]邹思萌,罗茜,刘琪等.无人机倾斜摄影实景三维建模关键技术应用分析[J].江西测绘,2022,(04):21-23+27.
[3]谯生有,周建东,朱峰. 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虚拟施工放样方法探讨[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4,47(4):166-168.
[4] 何俊达. 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城市模型研究[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4,23(3):89-91.
[5] 董娟,李惠玲,张庆.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探索[J]. 四川农业与农机,2024(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