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项目式学习路径

作者

马健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小学 100020

引言:新课标实施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面临转型升级挑战,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强调学生主体性、探究性学习方式,为音乐课程改革提供新思路。当前音乐教育领域对项目式学习探究尚待深入,特别是针对小学阶段系统化路径构建探究不足。本文聚焦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项目式学习路径构建,从基本框架、核心策略及实施途径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为小学音乐教育实践提供参考,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全面发展。

一、探寻源流,明确路径

项目式学习源于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做中学与真实情境学习,经百年发展演变融合多元教育理念,学音乐项目式学习继承这一理念基础,结合音乐学科特性,形成独特框架体系。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项目式学习框架应包含目标导向、主题驱动、探究实践、成果展示以及评价反思五大核心要素。目标导向旨在明确学习期望,将音乐知识技能、审美体验以及创新思维等目标融入项目设计;主题驱动强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且富有音乐探究价值主题,引发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探究实践鼓励学生通过亲身参与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等活动获取直接经验;成果展示为学生提供展现学习成就平台,激发成就感与自信心;评价反思则通过多元评价机制促进学生自我成长与项目优化。此框架既体现项目式学习普遍特征,又凸显音乐学科独特属性,为小学音乐教育提供系统化实施路径。

小学音乐项目式学习基本框架构建需遵循三大原则:第一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关注个体差异与学习需求;第二学科融合,打破学科界限,将音乐学习与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学科知识技能有机整合;第三生活关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经验主题,建立学习内容与现实世界联系。框架结构上采取螺旋式上升模式,低年级项目以感知体验为主,中年级项目注重技能培养与表现力提升,高年级项目强调创造性思维与文化理解。每一层级项目设计充分考虑认知发展阶段特点,逐步提高复杂度与挑战性,确保学习过程连贯性与系统性。通过明确框架结构与实施原则,为小学音乐项目式学习提供整体性指导,促进教师科学设计、高效实施音乐项目,推动学生音乐素养全面发展。

二、把握要素,突破难点

在小学音乐项目式学习核心策略中,把握要素与突破难点尤为关键。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实践,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引导。良好音乐项目应聚焦学生兴趣爱好,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取音乐知识技能。同时应注重音乐审美体验与文化理解,通过多元感官刺激,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美感;通过文化背景探究,理解音乐作品深层内涵。项目进行中还需关注学习过程管理,明确阶段目标,创设支持性环境;建构多元评价机制,重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引导学生反思提升。教师角色转变为引导者、支持者,适时提供专业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音乐技能瓶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以人音版五年级上册《外婆的澎湖湾》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设计寻找家乡记忆音乐项目。项目伊始,引导学生欣赏《外婆的澎湖湾》,感受歌曲情感,探讨歌曲背后隐含思乡情结与家庭温情。随后组织学生采访家中长辈关于家乡记忆,收集家乡民歌或具有代表性音乐作品。学习过程中,学生分组合作,一组负责歌词改编,将《外婆的澎湖湾》歌词替换为描述自己家乡景色与情感内容;一组负责伴奏创编,学习原曲伴奏特点基础上,运用打击乐器创作新伴奏;一组负责编创律动,设计符合歌曲情绪表现动作。项目成果展示环节,各小组联合呈现改编版《家乡记忆》音乐作品,通过演唱、演奏与律动表现家乡情感。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整合资源,创新方法

小学音乐项目式学习实施途径关键在于资源整合与方法创新,通过多方面资源融合构建立体学习环境。一是应整合课程资源,将音乐教材内容与地方民间音乐文化有机结合;二是需整合人力资源,邀请专业音乐人士、家长志愿者、社区艺术工作者共同参与项目指导;三是要充分利用物质资源,包括学校音乐教室、排练场地、数字音乐设备、线上学习平台等;还需重视环境资源开发,如校园文化空间、社区艺术场所、博物馆音乐展览等。资源整合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包括情境体验法、音乐创客工坊以及跨学科主题探究等。创新方法运用应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感知体验到理解分析再到创造表现,层层递进,确保学习深度与广度。教师还需建立项目管理机制,对学习过程进行科学规划,保障项目有序开展,同时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引导学生自主反思与持续改进。

以人音版六年级上册《茉莉花》教学为例,应当设计我国民歌环球行项目。项目开始阶段,引导学生了解《茉莉花》作为我国民歌国际传播历程,激发探究兴趣。随后组织茉莉花音乐考察团,通过网络资源搜集不同版本《茉莉花》演绎,包括管弦乐改编版、外国艺术家演唱版等。学生分组探究不同版本音乐特点,探讨文化融合现象。实践环节中,邀请本地民间音乐传承人进校园,指导学生学习《茉莉花》传统演唱技巧;邀请音乐教师或家长中会演奏乐器人员,组织乐器伴奏小组;利用计算机音乐软件,辅助学生创作《茉莉花》新编曲。项目还可拓展至跨学科领域,与美术学科合作设计茉莉花主题手工艺品,与语文学科联合开展民歌与诗词比较探究。成果展示阶段,举办茉莉花世界之旅音乐会,学生展示多种形式《茉莉花》演绎,向校内外人员介绍我国民歌国际传播故事,传递文化自信。

结论: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项目式学习路径探究对推动音乐教育变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探讨基本框架、核心策略及实施途径,构建了系统化小学音乐项目式学习路径。科学构建基本框架能为项目实施提供理论指导;精准把握核心要素、有效突破实施难点是保障项目质量关键;合理整合多元资源、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则为项目成功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未来探究可进一步探索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音乐项目式学习实施特点,深化项目评价机制探究,推动小学音乐项目式学习理论完善与实践创新。

参考文献

[1] 武雯静 . 小学音乐项目式学习探索 [J]. 课程教学研究 ,2024(9):91-94.

[2] 李佩韵 . 项目式学习在中小学音乐教研活动中的实施路径 [J]. 长江丛刊 ,2024(9):74-76.

[3] 周陶珍 .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 [J]. 文渊(小学版),2025(2):310-312. DOI:10.12252/j.issn.2096-6261.2025.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