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优化与效能提升研究

作者

钟响玲

湖南省临湘市桃林镇政府

引言: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连接农业生产与科技创新的重要桥梁,其效能能够直接关系到农业技术的推广与普及,甚至能够影响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局。然而,当前我国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资源配置不均、服务模式滞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与农户需求脱节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的转化与应用。所以,相关部门在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优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等方式促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优化,提升基层农业技术的推效能,促进农业技术的转化与应用,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优化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多元协同的农业技术推广格局

优化农业技术推广途径应该从深化推广体系改革入手,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管理模式,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协同”的推广体系。在政府的引导下充分发挥科研院校、乡镇企业以及农村合作社等社会组织的力量,通过多元化社会组织的参与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途径。在乡村构建“村党支部 + 多元主体”的联动推广模式,将乡镇企业以及个体种植户、养殖户等主体整合起来。每一种业态形式都组织一批推广主体,形成一条完整的推广路径,一旦有新的技术产生就能够通过这条路径迅速推广到该业态环境下的各个主体环节,有效发挥了不同主体的优势,实现了资源互补和效能叠加,拓宽了技术推广途径。

(二)推广模式从单向传授向互动参与转化

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传统的技术灌输的单向推广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的发展需求。一方面,政府对农民的真实技术需求掌握不够全面,很容易造成推广技术与农民需求不兼容的现象;另一方面,很多农业主体在经营过程中也研发出了相当实用的农业技术,单向推广不利于这些技术的普及。所以,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路径的构建过程中,基层政府应该改变传统单向传输的推广模式,而是应该引导农业主体参与进来,一是要积极表达自己的需求,说明自己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了那些难题,需要那些技术;而是要积极推广自己在生产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和技术,推动新型技术的快速推广与普及。

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效能提升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人才建设,提升推广服务能力

在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优秀人才是提醒推广效能的关键要素。工作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养才能够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做好,才能够提升推广效能。所以,基层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农业技术推广宣传队伍。一方面应该加强在岗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与培训内容,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和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应该优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才队伍,针对基层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积极引进优秀人才。通过招聘农技人员或者鼓励优秀农业从业者进行技术推广等方式参与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来,不断充实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队伍。

(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使用效益

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推广资源的使用效能也是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效能的有效措施,基层政府应该通过合理配置和集约使用等方式实现推广资源的合理化利用从而实现推广效能的最大化。一方面,基层政府应该主导推进区域性推广资源的整合,通过构建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方式实现人力、设备和信息等资源的共享共用,让推广资源能够自动流向需要的领域。另一方面应该聚焦重点领域的精准投入,尤其是针对当地的发展特点以及特色产业进行重点农业技术的推广,从而使推广的农业技术更加有针对性,能够更好的为农业主体服务。比如,当地是重要的产粮区,主要进行小麦和玉米的种植,那在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中就应该着重推广小麦和玉米的种植技术,为农户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

(三)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断创新服务手段

随着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和方法也在经历着重大的变革和创新。基层政府在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的质量和效能。一是要积极普及基层农业技术信息推广平台,通过加强网络平台建设让农民能够通过互联网渠道随时学习和了解自己需要的农业技术。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农业技术推广的针对性。二是要积极利用短视频、直播以及自媒体等传播渠道,构建农业技术宣传推广视频账号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宣传。

结束语:

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宣传对我国的农业发展能够产生深远影响,所以基层政府在推广途径的构建以及推广方法的创新发面应该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加强人才建设,提升推广服务能力;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使用效益;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断创新服务手段等方式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效能。

参考文献

[1] 李倩文 . 数字农业技术推广与农民决策优化路径研究 [J]. 农业开发与装备 , 2025, (07): 43-45.

[2] 于见彬 , 于兴红 . 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分析探讨 [J]. 农业开发与装备 , 2025, (07): 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