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

王敏

雅安市雨城区成实外学校

引言: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然而,传统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内容枯燥、环境局限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参与积极性有待提升。学习兴趣作为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内在动力,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与学生音乐素养发展。如何在有限课堂时间内有效培养并维持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成为当前音乐教师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音乐教学往往采用单一讲授模式,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交流与实践体验。这种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无法满足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键所在。游戏化教学法将音乐知识融入趣味游戏中,通过节奏拍手游戏让学生掌握基本节拍概念,运用音高接龙游戏帮助学生理解音阶排列规律。这种寓教于乐方式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能够在轻松愉快氛围中完成知识传授,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度与学习效果。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具体情境,将抽象音乐概念转化为可感知具体形象。

教师应当结合歌曲内容设计相应情境,如讲授《春天在哪里》时营造春日郊游场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感受中理解歌曲情感内涵。多媒体技术应用为教学方法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撑,音频播放设备保证音质清晰度,视频展示功能增强教学直观性,互动软件提升课堂参与度。教师运用电子琴、音响等设备进行现场演奏示范,通过投影仪展示乐谱、歌词、动画等视觉材料,利用教学软件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多感官刺激下加深对音乐知识理解与记忆。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亲身参与与实践操作,通过动手制作简易乐器、参与合唱表演、进行音乐创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魅力,培养音乐技能。分层教学法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能力水平设计相应学习任务,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层次上获得成功体验,从而增强学习信心与兴趣。

二、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单一化是制约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升主要因素,丰富多元化内容体系构建成为破解这一问题关键路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挖掘与运用为课堂教学注入深厚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各地区传统音乐形式展现出独特艺术魅力与地域特色。教师通过精选具有代表性民族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蒙古长调悠扬辽阔、江南丝竹细腻婉转、陕北民歌高亢激昂等不同音乐风格,在对比鉴赏过程中培养学生音乐感知能力与文化认同感。民族乐器介绍与体验活动丰富教学实践环节,二胡拉奏技法展示、古筝演奏欣赏、笛子吹奏练习等多样化器乐接触拓宽学生音乐视野,增强对传统文化传承意识。将民族音乐与现代表达方式相结合,通过改编创新让传统音乐焕发新活力,既保持文化精髓又贴近学生接受习惯,有效激发学习探索欲望。

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打破学科界限,构建综合性学习体验平台,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整合形成协同效应。音乐与文学结合通过诗词歌赋韵律分析,让学生理解音乐与语言文字内在联系,古诗词吟唱教学既传承传统文化又培养语感节奏感。音乐与历史结合通过不同历史时期音乐作品赏析,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脉络与时代特征,革命歌曲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古典音乐欣赏提升文化素养。音乐与自然科学结合通过声音产生原理讲解、乐器制作工艺介绍等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与动手实践能力。季节主题音乐教学根据时令变化选择相应作品内容,春季生机盎然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对自然美好向往,夏季热情洋溢歌曲展现青春活力,秋季收获主题音乐培养感恩意识,冬季宁静致远乐曲陶冶情操品格。这种与自然节拍同步教学安排让学生在季节更替中感受音乐情感变化,增强学习体验真实感与情感共鸣度。

三、优化教学环境,维持学习兴趣

音乐教室硬件设施配置需要充分考虑声学效果与空间布局合理性,墙面材质选择吸音效果良好材料避免回音干扰,天花板高度设计确保声音传播清晰度,地面铺设防滑材料保障学生活动安全性。教学设备先进性与实用性并重,高质量音响系统提供纯净音质体验,多功能电子琴满足伴奏与教学演示需求,投影设备支持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座位排列采用灵活多变形式,圆桌式布局促进小组讨论交流,马蹄形排列便于集体活动组织,可移动桌椅设计适应不同教学活动需要。教室装饰营造浓厚音乐文化氛围,世界著名音乐家肖像激发学生崇敬心理,各种乐器挂图丰富视觉感受,音乐知识展板提供随时学习参考资源。

心理环境建设更为重要且复杂,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情绪状态与参与积极性水平。师生关系和谐是良好心理环境基础,教师需要以平等尊重态度对待每位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与特殊需求,给予充分表达机会与展示平台。教师情绪管理能力影响整体课堂氛围,保持稳定积极心态传递正能量,用微笑与鼓励化解学生紧张情绪,以耐心细致态度处理突发状况。评价体系科学性与激励性结合,避免单纯分数评判造成学生心理压力,采用描述性评价方式具体指出优点与改进方向,设置多层次奖励机制让不同水平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同伴关系融洽对维持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建立相互支持合作关系,通过合唱团建、器乐合奏等集体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营造互助友爱班级氛围。课堂纪律管理既要保证教学秩序又要避免过度严厉抑制学生天性,制定明确行为规范让学生明确边界,运用积极强化手段鼓励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创设宽松但不放纵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由中体验音乐快乐。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多个维度协同推进。创新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初始学习兴趣,游戏化、情境化、体验式等多样化教学手段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与学习需求。丰富教学内容为提升学习兴趣提供持续动力,民族文化融入、跨学科整合、主题化教学等策略增强内容吸引力与教育价值。优化教学环境则为兴趣维持创造良好条件,物理环境改善与心理环境营造共同构建有利于学习兴趣培养外在条件。

参考文献

[1] 石永琴 . 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J]. 求知导刊 ,2022,(24):116-118.

[2] 郁燕娜 . 音乐小课堂,发展大舞台——浅析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J]. 小学生 ( 下旬刊 ),2020,(03):91.

[3] 赵绪芳.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J]. 新课程教学( 电子版 ),2019,(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