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试点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实施探究
唐鹏
四川省荥经县职业高级中学
摘要: 本文围绕“1+X”证书试点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实施展开深入探讨。分析了“1+X”证书制度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阐述了试点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包括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等,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实施成效,最后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旨在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更好地推行“1+X”证书制度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1+X”证书;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证融合;人才培养
一、引言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变革,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的技能和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1+X”证书制度的出台,为职业教育改革注入了新动力,也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对接产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重要契机。通过“1+X”证书试点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促进专业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1+X”证书制度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与就业竞争力
“1+X”证书中的“X”代表了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些证书涵盖了汽车运用与维修领域的不同方向和技能要求,如汽车维修工、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等。学生在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考取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能够拓宽自身的职业技能范围,更好地适应汽车行业多样化的岗位需求,从而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二)促进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传统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可能存在与实际岗位需求脱节的问题。“1+X”证书制度要求将证书培训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倒逼专业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以证书标准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课程体系更加贴近行业实际工作流程和技能标准,培养出更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加强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1+X”证书的开发与实施离不开行业企业的参与。在试点过程中,学校与企业在证书培训、考核评价、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实践岗位和行业标准,学校则为企业输送符合要求的人才,实现了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促进了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
三、“1+X”证书试点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实施要点
(一)构建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
1. 分析证书标准与岗位能力要求
深入研究汽车运用与维修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标准,梳理出其中涵盖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要求。同时,对汽车维修企业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能力需求进行调研,找出证书标准与岗位能力的交集与差异,为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依据。
2. 优化课程设置
在原有的专业课程基础上,根据证书培训内容进行课程的整合与新增。例如,针对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证书,增设新能源汽车电气技术、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检修等课程。将证书考核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分解到相应的课程教学目标中,确保课程教学与证书培训有机融合。
3. 开发项目化课程资源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开发项目化课程资源。例如,设计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项目课程,将发动机的结构原理学习与实际故障诊断维修任务相结合,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满足证书考核要求。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 教师培训与考证
组织专业教师参加“1+X”证书培训,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升教师自身的实践技能水平和证书培训能力。教师通过参与培训和考证,能够深入了解证书考核要求和行业新技术,为教学提供更好的指导。
2. 引进企业兼职教师
聘请汽车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前沿知识,能够在课程教学、实践指导、证书培训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校企教师的合作教学,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的无缝对接。
(三)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1. 课程考核与证书考核结合
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将证书考核的评价标准和方法融入课程考核。例如,在课程考核中增加实践操作考核的比重,采用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作为考核项目,考核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课程考核与证书考核相互衔接。
2. 建立多元化评价主体
除了教师评价外,引入企业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企业评价学生在实习实训和证书培训中的表现,学生自评互评则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多元化评价主体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职业技能水平。
四、“1+X”证书试点实施案例分析
以某职业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在“1+X”汽车维修工证书试点过程中。
1. 课程体系方面
整合了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控技术、汽车维修实训等课程内容,开发了汽车维修综合实训项目课程,将汽车维修工证书中的机械维修、电路维修、故障诊断等技能要求融入其中。通过项目化教学,学生在完成实训项目的同时,逐步掌握证书考核内容。
2. 师资队伍建设
选派多名教师参加汽车维修工证书师资培训,并邀请企业技术专家到校开展讲座和实践指导。教师团队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和实训方案,提升了教学质量和证书培训效果。
3. 考核评价
在课程考核中,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操作考核按照汽车维修工证书考核标准设置考核工位和任务。同时,企业专家参与学生的实习考核和证书考核评价,为学生提供了更具行业权威性的评价结果。经过试点实施,该专业学生的证书通过率较高,学生在就业时受到汽车维修企业的广泛欢迎,就业质量明显提升。
五、“1+X”证书试点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实施的展望
(一)持续优化证书体系与课程体系对接
随着汽车行业技术的不断更新,“1+X”证书的内容和标准也需要与时俱进。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应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及时调整课程体系,确保与证书体系的持续有效对接,培养出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
(二)拓展校企合作深度与广度
进一步加强与汽车行业头部企业的合作,共建“1+X”证书培训基地、研发中心等。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考核评价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提升“1+X”证书试点工作的质量和影响力。
(三)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利用专业的师资和设备资源,面向社会开展“1+X”证书培训与考证服务,为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提供技能提升的机会。同时,为中小汽车维修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服务,推动整个汽车维修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规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Z].教职成〔2019〕6 号.
[2] 姜大源.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与跨界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9):9-17.
[3] 李寿冰.“1+X”证书制度: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