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基于跨学科融合实现中小学衔接教学研究
曹慧霞 马景华 薛艳妮 郭芳 马四艳 李夏茹
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文峪乡第三初级中学 472200
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利用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去实现中小学衔接具有显著的必要性和重要的影响。就必要性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而在中学课程知识需要更多动用学生的抽象思维。因此,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创设不同的情境和任务,帮助学生逐渐形成从具象至抽象的思维方式。此外,“双减”政策 的核心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那么跨学科 融合则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这正契合“双减”背景下国家对教学质量的要求。 此外,相比于小学课程,中学课程的专业性和系统性更强。因此,跨学科融合教学模式就能够充当中小学课程之间的缓冲带,让学生提前去接触整合性强的学习方式,从而为更好地适应中学的教学奠定基础。就影响方面而言,该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增强学生对中小学衔接阶段的适应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师也能够通过打破学科之间的局限性,改变传统单一学科教学模式,助力教学效果的提升,最重要的是该教学模式将为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帮助。
一、寻找学科间的联结点,搭建知识衔接的桥梁
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小学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那么教师可以试着寻找学科间的联结点,搭建知识衔接的桥梁。中小学的知识体系看似处在不同的阶段,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挖掘不同学科的内在联系,进而帮助学生去构建更为系统的知识网络,避免知识的碎片化。这既能够帮助学生较为容易地去理解和吸收新的知识,又能够通过关联学习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实现学生学习思维和方式的过渡,从而真正实现“双减”提质增效的要求。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 7 课《开国大典》为例,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教师需要可以从学科间的联结点着手,将语文学科与历史、道德与法治以及美术这些学科进行融合。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以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新中国成立的发展历史,通过借助历史学科知识为本节课的教学做背景介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学生对中学历史学科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之后,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时,教师可以结合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内容,向学生介绍国旗和国歌的象征意义,树立学生正确的爱国情怀。最后,教师可以融入美术课程,开展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感。
二、开展多元主题性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体验感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体验感和参与度,教师可以采用开展多元主题性活动的方式去实现。多元主题性活动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为生动有趣,通过将多学科知识融入进不同的教学活动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观能动性,也能够在不同的活动当中去锻炼学生各方面能力,从而为学生更好地适应中学阶段学习奠定基础。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 19 课《只有一个地球》为例,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将语文学科和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进行融合,开展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如何保持平衡”为辩题的辩论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从而为学生从小学的直观学习向中学的探究学习的过渡奠定基础。此外,教师也可以将语文学科与地理学科进行融合,开展知识拓展的活动,通过借助多媒体平台,向学生展示地球的资源分布以及地球与其他星球的不同,让学生对初中地理学科有一些初步的认识,也能够让学生养成珍惜自然资源、保护地球的环保意识。
三、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助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更顺利地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以问题为驱动,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究的空间,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向主动探究转变,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帮助学生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要求。此外,学生在实践当中通过吸收不同的学科知识,并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予学生更多地应用和实践的机会,进而实现“做中学,学中用”的教学效果。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 3 课《荷花》为例,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开展以“荷花探秘”为主题的项目活动,利用多媒体视频,融合生物这门科目,向学生展示荷花的结构、生长周期以及荷叶的独特之处,加深学生对荷叶这一植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后,再结合课文文字的优美表达,融入美术这门科目,向学生展示有关荷花的名人绘画作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油彩笔去画荷花,并且将学生的作品搜集起来,张贴至班级墙面,并作点评和鼓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总而言之,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利用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去顺利开展中小学衔接的工作,这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目标为指引,把握多学科间的联系,认真整合学科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进而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为学生更有效地适应和应对不同学习阶段的问题奠定基础,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佳萍 . 小学语文课堂中跨学科教学的实施 [J]. 亚太教育 ,2024,(15):121-124.
[2] 文晓妍 . 语文学科中小衔接的误区与对策 [J]. 教育导刊 ,2011,(09):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