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性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路径
何沙沙
重庆市合川区凤凰小学 401520
引言:过程性评价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重要评价方式,突破传统结果导向评价局限,关注学生学习全过程。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决定其需重视学生思维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过程性评价恰能满足此需求。然而实际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制约评价功效发挥。本文聚焦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索过程性评价科学运用路径,旨在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一、过程性评价实施现状,问题表现突出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过程性评价实施存在诸多问题,评价理念落实不到位,部分教师虽然认同过程性评价理念,但实际教学中仍习惯于传统评价模式,重结果轻过程,将考试分数作为评判学生学习效果唯一标准,导致评价片面化。评价主体单一,主要由教师主导,学生、家长、同伴等参与度不足,难以形成多维评价体系。评价方法单一,多采用纸笔测试,缺乏多样化评价手段,难以全面客观反映学生学习状况。部分教师缺乏专业评价能力,无法设计科学合理评价工具,评价实施流于形式。
评价时机把握不当,往往集中于单元结束或学期末进行总结性评价,缺乏过程中持续性评价,难以实现对学习过程持续监控反馈。评价结果利用率低,许多教师未能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更未将其作为调整教学策略依据,致使评价失去应有价值。评价内容狭窄,偏重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忽视学习兴趣、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评估,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
二、评价主体多元参与,方式方法丰富
过程性评价需构建多元评价主体参与机制,打破传统单一教师评价局限。教师应转变评价理念,由单一裁判者转变为组织者、引导者,设计科学评价方案;学生既是评价客体又应成为评价主体,通过自评互评培养反思能力;家长参与评价提供课外学习情况,形成全方位评估;同伴评价能促进互学互鉴,激发学习动力。评价方法应呈现多样化特点,采用观察记录、作业评价、口头评价以及成长档案袋等形式,针对不同内容选择恰当评价工具。观察记录适用于课堂表现,作业评价侧重知识应用,口头评价考察表达能力,成长档案袋则全面呈现发展轨迹。评价还应注重情境创设,将评价融入真实问题解决过程,提升评价真实性。评价内容需全面平衡,既关注知识技能掌握又重视思维方法发展,还应兼顾情感态度培养,实现认知、技能、情感全面评估。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小数除法》教学中,设计多元主体参和评价方案。课堂导入环节,创设购物情境引入小数除法概念,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策略,采取小组互评形式评价解题思路合理性。计算方法探究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异同,发现计算本质,设计自评表让学生记录思考过程。练习巩固阶段设计梯度练习,从简单应用到复杂问题解决,采用互评方式让学生交换订正作业,评价计算过程规范性、结果准确性。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评价结果及时反馈,改进措施跟进
过程性评价结果反馈是完善评价体系关键环节,有效反馈应遵循及时性、具体性、建设性原则。及时性要求评价结束后尽快将结果告知学生,避免延迟反馈导致效果减弱;具体性强调反馈内容应明确指出优点与不足,而非笼统评价;建设性则要求在指出问题同时提出改进建议。反馈形式应灵活多样,口头反馈适用于即时评价,书面反馈利于保存查阅,电子平台反馈便于数据积累分析。反馈内容应全面客观,既关注学习结果又重视学习过程,既看重知识掌握又关注能力提升。针对不同学习水平学生,反馈策略应有所区别,优等生侧重引导思维深化,中等生着重基础巩固与能力提升,学困生则需注重信心培养。评价反馈后,改进措施跟进至关重要,应根据反馈结果制定具体改进计划,明确目标任务。
西师版六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教学中,构建完善评价反馈和改进机制。教学伊始通过情境引入,呈现某校各年级学生人数数据,让学生思考如何直观表达占比关系,引出扇形统计图概念。探究扇形统计图特点与绘制方法环节,教师设计三级评价标准:基础级—认识扇形统计图基本要素;提高级—理解中心角与数据关系;拓展级—能绘制简单扇形统计图。学生自主探究后,采用信号灯评价卡进行自评,绿灯表示完全掌握,黄灯表示部分理解,红灯表示困惑较多。教师根据学生自评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显示红灯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讲解中心角与数据占比关系;对黄灯学生组织小组协作学习,互相讲解疑惑点;对绿灯学生布置拓展任务,设计创新型扇形统计图。
结论:过程性评价作为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环节,需要系统性设计实施策略。通过构建多元主体参与评价机制、丰富评价方式方法、完善反馈机制以及加强改进措施跟进,能够使评价真正服务于教与学。科学合理运用过程性评价,能够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状况,促进学习方法改进,培养数学核心素养,提升教学效果。未来应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支持下评价新模式,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更强支撑。
参考文献
[1] 许平宗 . 小学数学教学中过程性评价的实施探索 [J]. 新课程研究 ,2021,(32):124-125.
[2] 杜文娟.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分析[J]. 数理化学习( 教研版 ),2021,(03):61-62.
[3] 刘燕 . 新课标下教学过程性评价与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初探 [J]. 考试周刊 ,2015,(11) :4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