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论防御性驾驶与危险源辨识

作者

杨敏

云南省玉溪工业财贸学校653100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防御性驾驶和危险源辨识在交通安全中的重要意义。通过阐述防御性驾驶作为安全行车主动策略的内涵、危险源辨识在洞察隐患方面的关键作用,以及二者结合对构建行车安全坚固防线的重要性,为提高交通安全水平提供理论参考,助力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防御性驾驶;危险源辨识;交通安全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道路上的车辆日益增多,交通事故也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在保障交通安全的诸多措施中,防御性驾驶和危险源辨识占据着重要地位。深入理解和有效应用这两个概念对于提高行车安全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一、防御性驾驶:安全行车的主动策略

防御性驾驶是保障安全行车的关键主动策略。它要求驾驶员保持高度警觉,时刻留意周边环境。在驾驶时要遵循保持足够视距原则,以便有充足时间应对突发状况。同时,合理控制车速,依据路况和交通流量及时调整,确保行驶的平稳与安全。此外,驾驶过程中要给自身和其他道路使用者留有余地,如保持安全跟车距离和合适的停车、超车空间。驾驶员需通过专业培训和教育掌握防御性驾驶技能,并在日常行车中积累经验、不断反思,从而提升应对能力,从根本上减少事故发生,保障行车安全。

在一个繁忙的城市十字路口,绿灯亮起,驾驶员小李正常启动车辆前行。这时,他注意到右侧一辆电动车速度较快且有闯红灯的趋势。由于小李一直秉持防御性驾驶理念,他迅速轻点刹车,降低车速并做好停车准备。果然,电动车闯红灯冲了过来,小李因提前反应成功避免了碰撞。还有一次,小李在高速公路行驶,前方车辆突然急刹车。他因保持了足够的安全距离,并且视线一直关注着前方路况,能够平稳减速。这些案例体现出防御性驾驶能让驾驶员在遇到突发危险时,有效保障自身及他人安全,主动规避事故。

二、危险源辨识:隐患洞察的关键环节

危险源辨识是保障行车安全中洞察隐患的关键。从人的因素看,驾驶员疲劳、酒驾、注意力分散及行人违规、乘客干扰等都可能引发危险。车辆方面,机械故障如刹车失灵、轮胎问题,以及安全设备故障、超载超限影响操控性能等都是危险源。道路环境中,路况差、设计不合理、恶劣天气降低能见度和改变路面摩擦力,还有交通标志标线问题都暗藏危机。准确的危险源辨识需驾驶员通过观察感知异常,分析判断情况,为安全行车奠定基础。

在一次长途驾驶中,驾驶员发现车辆在行驶时有异常抖动,且发动机声音有些沉闷。这是车辆因素相关的危险源信号,驾驶员意识到可能是车辆机械出现问题,于是在最近的服务区停车检查,发现是发动机一个部件松动。若继续行驶,可能导致发动机故障,严重影响行车安全。还有,在雨天行驶经过一个弯道时,驾驶员看到路边有警示标志显示“弯道易滑”。这是道路环境危险源提示,驾驶员立刻降低车速,谨慎驾驶。这些案例表明准确的危险源辨识可帮助驾驶员及时洞察隐患,保障行车安全。

三、二者结合:构建行车安全的坚固防线

防御性驾驶和危险源辨识的结合是保障行车安全的关键。防御性驾驶促使驾驶员主动采取措施,如保持警惕、提前预判、遵守规则等,让驾驶行为更具前瞻性。而危险源辨识能帮助驾驶员敏锐洞察潜在危险,无论是来自车辆本身的故障隐患、道路环境的不良状况,还是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异常行为。当二者结合时,可形成严密的安全保障体系。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依据危险源辨识的结果调整防御性驾驶策略。例如,辨识出道路湿滑这一危险源后,在防御性驾驶中就更严格控制车速、加大安全距离。同时,防御性驾驶过程中的观察也能进一步完善对危险源的认知。这种协同作用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确保行车安全。

有一位经验丰富的驾驶员赵师傅,在一次高速公路行驶中,看到前方远处天空有乌云聚集,部分路段开始飘小雨(危险源辨识)。基于防御性驾驶,他意识到这种天气变化可能带来的危险,于是首先打开了雾灯,并适当降低了车速,同时增大了跟车距离。当行驶到降雨路段时,他发现路面有些积水,且旁边一辆大货车快速驶过,溅起大片水花。他提前握紧方向盘,保持车辆稳定,避免因水花影响视线和车辆操控。又一次,在城市道路行驶时,赵师傅注意到路边有个公交站台,有乘客在等待(危险源辨识)。他降低速度并靠近道路中心线行驶,同时密切关注乘客动态。果然,有个乘客突然跑向马路,准备追赶即将离开的公交车,赵师傅及时刹车避让。这些案例充分显示了防御性驾驶和危险源辨识结合对保障行车安全的关键作用。

四、结论

防御性驾驶和危险源辨识对于保障交通安全至关重要。通过不断加强对驾驶员防御性驾驶技能的培训和提高其危险源辨识能力,将二者紧密结合,能够有效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为人们的出行创造更加安全的环境。同时,相关部门和单位也应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教育体系和道路设施建设,共同为构建行车安全的坚固防线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景和,刘瑞霞."危险源"与"隐患"的本质辨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9, 19(06): 7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