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管控措施研究
李月霞
邢台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中心 河北邢台 054000
引言
市政道路是城市的骨架,担负着疏导车辆和连通城市的职能,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行车的安全,还会影响到道路后期维护和使用年限。另外由于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道路工程的施工工艺也在不断的更新,施工工序更加繁琐,技术标准更加严格,而环境制约因素不断增加。因此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精细化施工技术措施对于提高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和维持其长期运营具有重要影响。
1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与措施
1.1 施工前期的质量准备与技术交底
做好施工前期的质量准备工作和组织好技术交底工作是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前期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根本。图纸审查及施工方案的审核是体现设计意图的关键所在,如果出现问题就会给后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同时还要避免出现因错误而造成的浪费,另外不同专业间互相配合,加强沟通,核对和校正工程设计尺寸、节点构造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这样可避免后期在施工中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问题。技术交底内容有施工方法、工艺参数、质量标准、注意事项及应急措施等,按层级落实到各岗位,项目经理—技术员—班组长,并由此形成一条从上至下、由点到面的传递链路,使每个层级的人都要清楚自己的作业重点是什么、质量要求是什么。
1.2 基础施工阶段的质量把控
基础施工是市政道路工程的承载和稳定的基础,在路基处理、地基加固等一系列工序中,包含大量质量问题的风险点,比如软土沉降、持力层不均匀、地下水位变化等都极易引起以后路面的开裂或沉陷问题,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要采取换填、加筋、注浆加固等方式进行技术处理,并制订相应的技术控制措施。再比如在路基施工中,压实施工中要检测的关键控制指标就是压实度、平整度、含水率等。如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会降低结构承载力。
1.3 路面结构施工中的关键质量控制
路面结构层是车辆荷载以及环境作用的主要部分,路面结构层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道路的耐久性和使用性能,在路面结构层中,水稳层和沥青层施工工艺是重点控制的对象。对于水稳层要严把拌合料配合比,含水率和摊铺厚度关。对于沥青层要严格控制好材料温度、施工时间和碾压质量。温度、碾压遍数、摊铺速度对于成品质量有较大影响,沥青混合料温度过高或者过低会使沥青与矿料发生油石分离或无法压实的情况出现,如果碾压遍数不够,则会使得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如果摊铺速度忽快忽慢也会造成摊铺后的路面上存在横向波浪,这些都需要利用智能摊铺设备及现场摊铺温度实时监测系统来达到较好效果。接缝处理、分段施工衔接、表面平整度是路面施工的重要质量关卡,处理不当会导致渗水、开裂。分段施工需要在桩号上满足准确的拼接处的密实和平整,并且尽量使两个段面之间高低一致。
1.4 附属工程施工与细部处理的质量要求
附属工程施工与细部处理质量要求。附属工程是市政道路工程的有机组成成分,它是关系到道路整体面貌、使用功能完善的关键部分。因此,在人行道及排水设施施工时要注意细节,注意人行道铺装图纹要整齐、接缝要均匀。对排水沟、检查井等构造物的尺寸要准确、标高要一致、坡度要符合要求,不得出现积水现象和造成结构破坏。界石、路缘石是道路的边框线,在细节处理上要注意线条平直、高度差及牢固度,检验指标一般有尺寸精确度、密实度和平整度,在用全站仪放样、用模板定位后,就比较好把控了。在市政道路工程项目中,标线、标志及绿化的工程是工程峻工后的最后环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是否美观、适用取决于这些项工作的好坏。对于标线的喷涂来讲,要做到厚薄均一,边缘整齐、清晰,反光性能好。
2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策略与组织保障
2.1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责任体系构建
施工期间质量责任体系的建立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需要有一个严谨的组织系统来进行支撑,而建立由项目经理、总工、技术员、质检员等组成的多级质量管理体系,则是保证工程质量目标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项目经理统揽项目全局,负责项目的资源调配以及质量的把控决策。总工作为项目的技术核心,负责项目施工方案的审定和技术难题攻关、重点部位的控制。技术员负责具体的每一个工序的施工指导和每一个技术的具体落实。质检员负责整个施工过程的巡视和检验核对,建立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质量监督网。
2.2 施工过程质量监测与信息化手段应用
施工过程质量监测和应用信息化手段要依照控制风险、保证工程质量的原则开展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测工作,按照计划开展质量巡查、旁站记录、专项检查等工作,把不同的检查形式贯穿到各个施工阶段和关键工序当中,开展质量偏差的事前预警工作,做到巡查抓全面、旁站盯关键、专项查重点。
2.3 质量问题的预防与整改管理
质量问题预防与整改管理市政道路施工常见质量缺陷包括路基部分路基压实度不足造成沉降裂缝、沥青层温度控制不合理造成油石分离、接缝处理不到位导致渗水和结构病害、排水设施存在施工质量缺陷导致局部出现积水、路面出现破损等问题,问题成因主要源于施工工艺控制不够精细、技术交底不到位、材料质量出现波动和现场管理不严等方面原因。
2.4 完工验收及后期质量回访
市政道路工程完工后验收即为工程最终质量评定,其按照分项、分部和竣工验收的质量标准要求验收每个工段工程,分项验收是对单道工序工程的合格与否进行检查评定,分部验收是对各工序成品质量和施工总效果所进行的整体评定,竣工验收是对整个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使用功能以及竣工效果的整体评定,最后才是从点到面地对整个项目进行结构性的检验。质量回访制是市政道路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政道路工程竣工后需要定期前往已通车的道路现场对正在运行的道路进行观测,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对部分用户进行访问,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做相应预防工作。
3 结论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技术交底、过程控制、信息化以及后期回访等各环节中,通过完善质量责任制,建立健全闭环式质量管理模式,可以降低质量风险,提高工程耐久性和使用功能。有关资料显示,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和运维过程中采取精细化施工组织、数字化监测方式,有利于问题快速有效处置、提升现场施工管理透明度,可以为市政道路工程高质量建设和后期运维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晋宏文 . 市政道路施工精细化管理及质量控制研究 [J]. 时代汽车 ,2025,(14):163-165.
[2] 田云. 市政道路材料选择与施工质量控制方法[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2025,(18):184-186.
[3] 尹梨 .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的设计与施工要点分析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5,(18):187-189.
[4] 赵帅 . 基于市政道路施工的混凝土路面摊铺技术 [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25,24(11):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