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校共育背景下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

杨文敬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邺城中学 056600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高中生面临着学业、社交、未来规划等多方面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县城高中的学生由于地域、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心理健康方面可能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家校共育作为一种整合家庭和学校教育资源的模式,对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学校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场所,两者紧密结合能够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一)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焦虑、抑郁、压力过大、人际关系敏感等。在县城高中,学生可能还会面临因家庭经济状况、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等带来的心理压力。例如,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担心家庭经济负担而产生焦虑情绪,影响学习和生活。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导致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校方面来看,学业竞争激烈、课程压力大是主要因素之一。县城高中往往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长期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中,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从家庭方面来看,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也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部分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只关注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这可能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心理压抑。

三、家校共育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创造优良学习环境

虽然学校是学习的主要场所,但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在家校共育模式下,学校和家长可以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家长可以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支持和鼓励;学校可以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和学习氛围,两者相互补充,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培养高尚品行

学校教育不仅能教授学生学科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行。教师与家长就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进行沟通,共同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管理,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良好的品德修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三)提高学习主动性

高中生的注意力容易被新奇事物吸引,学习主动性相对较低。家长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与家长取得联系,主动了解孩子的性格爱好,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当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时,其自信心和心理健康水平也会得到提升。

四、当前家校共育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困境

(一)家校教育观念差异

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寄予厚望,期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他们会把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强加给孩子,给孩子制定自认为正确的发展道路,但这些经验可能并不适用于当今社会,反而会压抑孩子的天性。此外,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重智轻德,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孩子品德情感的教育,并且认为孩子上学后教育的重担应由学校承担,家庭只负责孩子的生活起居。

(二)教师和家长缺乏有效沟通

在县城高中,一些教师和家长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部分教师不愿意与家长沟通,沟通方式也较为单一,主要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而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即使教师主动沟通,他们也只是敷衍应付。这种沟通不畅导致家校共育难以有效开展,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家校教育边界模糊

家校合作要求家长走进学校,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要承担教师的工作。然而,在实际情况中,由于家庭教育的功能受到挤压,部分父母将教育孩子的职责全部推给学校,造成了家庭教育职能的严重缺失。同时,学校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家长教育观念的引导,导致家校教育边界模糊,影响了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五、家校共育背景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更新教育观念

学校应加强对家长的教育观念引导,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转变重智轻德的观念。家长要认识到孩子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学习成绩,还包括心理健康和品德修养。同时,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加强沟通合作

教师和家长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反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家长要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除了传统的家长会、家访等沟通方式外,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微信、QQ 等平台,保持与家长的实时沟通。

(三)构建家校共育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学校和家庭应共同构建一个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辅导服务。同时,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活动、心理拓展训练等,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家庭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此外,学校和家庭还可以加强与社区的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共同促进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针对县城高中生的特点和需求,学校和家庭可以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例如,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励志教育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抗压能力;对于学习压力较大的学生,学校可以开展学习方法指导和心理减压活动,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缓解学习压力。家庭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六、结论

家校共育背景下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在县城高中,由于地域和教育资源的限制,更需要加强家校合作,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沟通交流,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通过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可以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作为县城高中老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积极探索适合县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春晓 . 家校共育背景下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 [C]// 素质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 2024:1-2.

[2] 申振宇 , 赵晓娟 . 基于家校共育背景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