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策略探究
韩雨彤
沈阳市辽中区第三小学
引言:小学体育是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运动习惯、发展综合能力等多重任务。然而传统体育教学往往局限于单一学科范畴,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跨学科主题学习作为一种整合型教学模式,通过打破学科界限,构建知识间联系为体育教学注入新活力。文章立足核心素养视角,探讨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策略,希望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提升综合素质为素质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一、核心素养导向,跨学科融合体育教学设计策略
教师应当依据课程标准,确立跨学科融合主题,如将奥运精神作为切入点,融入历史文化背景、数学统计、地理知识等内容,设计立体化学习项目。学科间知识整合需遵循逻辑关联原则,避免生硬拼凑。比如结合速度训练导入物理学中速度计算概念;通过民族传统体育引入文化传承内涵;借助运动轨迹分析融入几何图形认知。主题选择应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富有探究价值且符合认知规律。如低年级可设计动物模仿主题,结合科学课程了解动物特征,语文课程学习相关描写,美术课程进行形象创作,体育课程模仿动作技能。
教师团队协作制定教学计划,明确各学科知识点交叉情况,构建知识地图。评价设计应多元立体,关注学生参与度、创新性思维表现、合作能力等综合表现。基于项目驱动理念,设置探究性任务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应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教学资源配置需考虑多学科特点,整合体育器材、数字媒体、自然环境等多样化资源,创设沉浸式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二、多元整合驱动,主题学习体育教学实施策略
课堂组织采用项目式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任务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如测量与运动主题课程中,学生通过测量跳远距离、统计数据、绘制图表以及撰写报告等环节,综合应用数学、科学、语文等学科能力;身体与健康主题融入生物学知识,学习人体结构功能,探究运动对各系统影响;民族体育文化主题则结合历史地理,了解传统运动项目发展脉络与地域特色。教学过程遵循体验 - 探究 - 反思 - 创新螺旋式发展路径,每个环节关注跨学科知识联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师角色转变为学习引导者与支持者,通过问题设计引发思考,适时提供学科知识支持,创设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合作学习模式尤为重要,设计不同学科专长学生混编小组,促进知识互补与能力互助,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技能教学打破传统单一示范模式,融入多元表达形式,通过音乐感受节奏借助美术理解动作美感,运用数学分析动作轨迹,结合物理学原理解释动作要领,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学习材料设计体现多样性,包括文字指导、图示说明、视频资源以及数字工具等,满足不同学习风格学生需求,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课堂互动采用多种形式,包括小组讨论、现场展示、同伴互评等创设开放包容学习氛围,鼓励表达交流。实践活动设计注重真实情境,如组织校园奥运会活动学生担任运动员、裁判员、记分员以及宣传员等角色,运用综合知识完成相应任务。教师还需要开展健康体适能探究,结合科学知识设计个性化运动处方,举办传统游戏创新工作坊,对民间游戏进行现代改编。学习过程记录采用成长档案袋方式,收集学生作品、反思日记、活动照片等多元证据形成完整学习轨迹。课程资源整合突破教材局限,引入社区体育场地、自然环境、数字平台等拓展学习空间。教师应注重实时反馈,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知识联系,纠正错误认知调整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培养贯穿始终,通过团队挑战、问题解决等活动来培养坚韧意志、合作精神、创新意识。
三、协同发展促进,跨学科融合的体育教学优化策略
学校层面应成立跨学科教研团队,定期开展主题研讨,共同解决教学实践问题;调整课程安排,提供弹性课时,为跨学科项目实施创造时间空间;改革评价机制,将跨学科学习成果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组织跨学科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综合学科素养,培养项目设计能力;建立集体备课制度,促进不同学科教师深度交流合作;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探索跨学科教学模式创新路径。资源建设需构建跨学科资源库,包括教学案例、活动设计、评价工具等,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整合校内外场地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操场以及社区公园等,为跨学科实践活动提供场所支持;引入数字技术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拓展学习体验。评价机制改革是关键环节,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体系,关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设计多维评价指标,通过运动技能展示、跨学科知识应用、团队合作表现等全面评估学习效果;采用多元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以及家长参与评价等形成全方位反馈。
家校社区协同也不可忽视,邀请家长参与主题活动设计,提供专业知识支持,增强教育合力;引入社区资源,如利用社区体育场地开展实践活动,邀请各行业专业人士进行知识讲解;构建开放型课程体系,将社会实践纳入正式学习内容。教学模式创新需突破传统课堂限制,实施走班制、项目制等灵活组织形式;创设探究性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采用主题日、专题周等集中学习方式,为深度学习提供时间保障。技术支持方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虚实结合学习环境;应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运动场景,利用可穿戴设备收集身体数据,通过数字平台展示学习成果;建立网络学习社区,促进知识共享与协作交流。
结论: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通过整合多学科知识、创设真实情境、实施多元评价,有效突破传统体育教学局限。基于核心素养理念设计跨学科体育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知识迁移应用,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多元整合驱动教学实施策略强调学生主体参与,协同发展促进教学优化策略注重系统保障支持。未来实践中,应进一步加强跨学科师资培养,完善评价机制,深化家校社区协同,为推进小学体育教育改革创新提供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方涛 .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探究 [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5,6(11):131-133.
[2] 缪军滔 . 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小学体育跨学科学习的设计探究 [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5,6(04):131-133.
[3] 张东洋 . 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动因、内涵与推进策略[C]//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 .2024 年全国中青年学校体育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 上海市格致中学 ;,2024: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