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文+职业技能”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路径探索

作者

傅媛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国际社会需要一批适应中资企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中文+职业技能”背景下的国际中文教育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从国际中文教育现状入手分析,探索“中文+职业技能”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的路径,为国际中文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际中文教育;中文+职业技能;高职院校

1.背景

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正式印发《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指出,要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1]。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 年)》中明确提出“推进‘中文+职业技能’项目,助力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提升国际影响力”[2]。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开展,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际化发展趋势下,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深入,“中文+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成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性、技术性、实用性人才,越来越多留学生进入我国高职院校进行学习和交流,给我国高职院校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中文和职业技能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教育领域对外开放必不可少的部分,有必要对“中文+职业技能”背景下的国际中文教育情况进行分析,为国际中文教育提供参考,促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

2.问题

2.1培养目标不明确

国际社会需求决定了高职院校国际学生的培养目标,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职业技能,还要具有服务职业岗位的汉语语言能力。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开展的“中文+职业技能” 国际中文教育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针对性和差异性。高职院校跟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不同,后者在留学生的培养模式上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而职业院校起步晚,并且国际人才市场对于高职院校培育的留学生需求也不同。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在国际中文教育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力量及教材的选择使用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完善。

2.2缺少专门用途汉语课程

目前大多数国内高职院校开设的国际中文课程以汉语口语、汉语听力、汉语读写和汉语综合为主,有的还开设有 HSK 对应等级的考试辅助课程,多为通用汉语课程。目的是让来华留学生通过HSK考试,获取等级证书。通过调查访谈,大多留学生希望在进入专业学习前或是进入专业学习的同时开设专门用途的汉语课程,而大多数受访留学生所在的院校还未开设专门用途的汉语相关课程,所以这些留学生在进入专业课学习后面临着专业学习的语言问题,如涉及所学专业的相关专业名词,以及难以翻译成英语的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都会直接影响留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

2.3.教学资源不足

“中文 +职业技能”下的国际中文教育的教学资源缺乏。目前国内对外汉语的教材大多针对本科院校的留学生,很少有针对职业院校留学生编写的教材,市面上也很少出现涉及电子信息工程、机电一体化等理工科类专门用途的汉语教材。教学资源多偏重语言本身的教学,没有考虑到职业技术类留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应用需求。此外,与“中文+职业”语言教学相关性的实践研究成果较少,与行业相结合符合“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实践教学资源更是缺乏,以致于教学实施无法与海外企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应用有机结合。

2.4缺少较强的师资队伍

目前国内国际中文教育的教师多是语言类专业出身,很少有专业课程类教师担任留学生的汉语教学。语言类出身的教师偏重基础语言教学,缺少相关专业技能,不能承担专业技术部分的教学任务,无法做到与专业技能教学的有效衔接,难以实现 “中文+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语言培养目标;而专业课程类教师不具备系统的汉语语言教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际教学中,除了做简单的所涉专业词汇的讲解外,难以对留学生进行汉语知识的训练和拓展,不免出现教语言的教师不懂专业技能、懂专业的教师语言教学不好的尴尬情况。

3.措施

3.1顶层设计明确培养目标

市场需求决定了高职院校“中文+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优势、科研水平和特色学科,建立科学合理的“中文 + 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培养会中文、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开展针对性的国际中文教育,对来华留学生母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状况进行了解,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调研,进行学习时长、教学内容、专业需求等因素的综合考虑,把握实用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融入“中文 + 职业”技能人才的中文教育。

3.2开设专门用途汉语课程

开设专门用途的国际中文教学课程有助于高职院校培养“中文 +职业技能”人才,基于职业教育的实用性特点,高职院校的汉语国际教育除了要教授留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的汉语语言技能,还要适应市场需求、企业需求培养留学生的职业汉语应用能力,根据不同专业特点,结合职业需求,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增加对应的专门用途汉语课程,做好基础汉语教学与专门用途汉语教学的有机融合,能够让留学生更好地提高汉语言应用能力,并且帮助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国际学生的汉语言能力和职业技能,实现“中文 + 职业”技能的国际人才培养目标。

3.3丰富教学资源 ,开发“中文+”专门用途教材

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是“中文 +职业技能”人才语言教育的重要保证。教材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汉语教学与不同学科的结合,开发专门用途的国际中文教材之路任重道远。高职院校可根据各自留学生招生专业,生源质量,结合区域特点、行业优势、以语言服务为导向,注重与当地文化相适应,灵活选择“中文+”专门用途教材,发挥本土优势,开发适用于自身院校留学生中文及专业学习的专门用途汉语教材,推进职业中文教材本土化建设。

3.4打造一支复合型的师资队伍

为更好促进高职院校“中文+”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充实高职院校国际中文教育的师资队伍,打造一支懂专业知识、会语言教学、了解文化的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教学团队是关键。高职院校对现有的国际中文教师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帮助国际中文教师掌握职业技术教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加强语言教师的职业素养;对具备职业技能的专业课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语言教学的方法和技巧的,培养专业课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打造“语言+文化+专业”复合型的师资队伍。

4.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文 +职业技能”背景下的国际中文教育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文 +职业技能”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优势,创新“中文 +职业技能”人才与职业院校特色的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理念,整合国际化教学资源,转变办学理念与教育思维,带动“中文+职业技能”教育的全方位发展,让国际中文教育为职业教育走出去提供语言支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意见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EB/OL].[2020-06-23].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006/t20200623_467784.html.

[2]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EB/OL].

[2021-03-2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2009/t20200929_492299.html.

[3]教育部.“一带一路”教育国际交流发展调查报告[Z].2023:9-11.

[4]何薇 .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探索[J]. 黑河学刊 ,2022,8(1):78-83.

[5]尤咏 . 跨文化背景下“中文 + 职业技能”国际推广基地的发展策略研究 [J]. 职业技术教育 ,2021,42(32): 77-80.

课题项目:本文系重庆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24年科研课题----《“中文+职业”教育下国际中文教育探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