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实效性

作者

杨晓雪

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潭小学  271000

引言:“双减”政策推行以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迎来重大变革,尤其对小学数学学科提出新要求,数学是基础学科,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任务更肩负着激发学习兴趣、发展综合素养责任。然而以往的教学模式通常侧重知识灌输而忽视能力培养导致学习负担过重且效果不佳,通过基于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从教学理念、方法创新及资源整合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实效性,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供思路。

一、优化教学理念,提升数学课堂实效性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普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地位过强,学生参与度不足;课堂活动设计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习热情;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学生无法感受数学价值。“双减”背景下优化教学理念刻不容缓,应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教师需深入探究学情,了解学生认知特点尊重个体差异,设计符合学生发展需求课程;建立轻负担、高质量教学观,摒弃题海战术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避免机械重复训练;树立学以致用思想并强调数学学习实用性和应用性,促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价值。

倡导快乐学习理念创设轻松愉悦学习氛围,通过游戏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注重综合育人思想,将数学教学与品德教育、创新教育等融为一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还应建立正确评价观念,改变考试评价方式,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思维发展,通过多维度评价激励学生进步,注重教学反思定期分析教学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二、创新教学方法,强化数学能力培养性

教师应将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建构,合作学习能让不同水平学生互助共进,在小组讨论中促进思维碰撞与智慧分享;游戏化教学则将枯燥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要点;任务驱动教学通过设计递进性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循序渐进解决问题;情境教学将抽象概念置于具体生活场景,使学习更具实际意义;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基础学生设计难度适宜练习,实现因材施教;项目式学习围绕主题开展综合性探究,培养综合应用能力;数学建模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多样化教学方法应用能有效激活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实效性。

以青岛五四版五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教学为例,教师应当创新设计水果超市情境,模拟购物场景引入分数乘法概念。课堂伊始教师展示超市水果价目表,如苹果每千克十八元、香蕉每千克十二元等并提出问题:如果购买二分之一千克苹果需支付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部分数量和总价关系,自然引出分数乘法意义。随后组织超市购物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顾客与营业员角色,准备不同水果模型与标价牌,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分数乘法应用,每组抽取任务卡,如购买四分之三千克梨需计算应付金额。活动中学生边操作边思考,经历从具体情境到抽象公式转化过程;教师巧妙设计递进性任务,从简单整数乘分数到分数乘整数,再到分数乘分数循序渐进揭示计算法则。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整合教学资源,突出数学应用实践性

优质教学资源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习渠道、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挖掘并整合多方面资源,包括教材资源、校园资源、社区资源、家庭资源和网络资源等。教材是基础资源,蕴含丰富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师需深入研读挖掘内涵;校园环境提供便捷实践场所,如操场、建筑物等可开展测量、统计等活动;社区资源则为学生提供更广阔学习空间,如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应用;家庭资源整合能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通过亲子活动巩固数学知识;信息技术资源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拓展学习维度。整合这些资源关键在于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价值培养应用意识与能力。

以青岛五四版五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教学为例,教师应当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先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表达意义和特点,掌握绘制方法;随后开展班级阅读调查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全班同学课外阅读图书类型数据。在计算机教室运用信息技术资源,教学学生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处理数据并生成扇形图,然后带领学生参观校图书馆,获取全校图书分类比例数据,对比分析不同年级阅读喜好差异。邀请学校图书管理员介绍图书分类与管理方法,讲解如何根据学生阅读偏好调整采购计划,最终设计家庭调查任务,引导学生回家调查家庭成员阅读习惯,制作家庭阅读时间分配扇形图并组织展示交流,通过整合校内外多种资源让学生不仅掌握扇形统计图绘制技能更深入理解统计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价值,培养数据分析能力和统计思维。

结论:“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实效性提升需要从多角度综合考量,通过优化教学理念教师能够确立正确教育观念,为高效课堂奠定思想基础;通过创新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核心数学能力;通过整合教学资源能够拓宽学习渠道,突出数学应用价值,这三方面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完整体系。未来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方法、整合资源,使数学教学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真正实现“双减”政策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 肖海军 . 浅谈”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改善策略 [J]. 智慧少 年 , 2023(15):0211-0213.

[2] 李承珍 . 关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J]. 2024.

[3] 袁玉琴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质增效的策略探究 [J]. 2023(9):511-513.

[4] 李昀静 . 聚焦核心素养 , 落实提质增效——”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实践研究 [J]. 女报 , 2024(17):0079-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