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
吴丽
吉安市永丰县实验学校 331500
引言:课堂提问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启发学生思维、检验学习效果、促进师生交流多重功能。然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现状令人担忧,许多教师在提问设计、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亟待解决重要课题。探究通过系统调查分析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现状,深入挖掘问题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改进策略,力求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贡献力量。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现状调查,问题根源深度剖析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现状呈现出复杂多样特征,通过对多所小学语文课堂深入观察和调研发现,当前提问活动普遍存在质量不高、效果不佳等问题。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往往缺乏明确目标导向,提问内容多停留在浅层记忆层面,缺少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深层次培养。许多教师习惯性采用封闭式提问方式,学生只需简单回答是或不是,这种提问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发展空间,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在提问后往往缺乏耐心等待急于获得答案,不给学生充分思考时间,导致学生匆忙应答思维深度不够。课堂提问缺乏层次性和递进性,教师往往随意提问没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设计合理提问序列,使得提问活动显得零散无序无法形成有效知识建构过程。
深入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问题根源,发现主要症结在于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理念方面存在不足。部分教师对课堂提问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将提问仅视为检查学生掌握情况手段,忽视了提问在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方面重要作用;教师在提问技巧和方法方面缺乏系统培训,不了解如何设计有效提问,不掌握提问时机和方式导致提问效果大打折扣。传统教学观念束缚了教师提问思路,许多教师仍然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地位,缺乏对学生主体性尊重和培养;学校缺乏完善课堂提问评价体系,教师无法及时了解自己提问效果,也缺乏改进动力和方向。
二、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优化,教师能力全面提升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优化需要建立在深度挖掘文本内涵和准确把握学生认知特点基础之上,通过构建层次递进、情境融合、思维启发三维一体提问框架来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层次递进策略要求教师根据布鲁姆认知层次分类,从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面设计提问序列,确保学生思维能力得到阶梯式发展。情境融合策略强调将抽象语文知识置于具体生活情境或文学情境中,通过创设真实可感学习场景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和探究兴趣;思维启发策略注重运用苏格拉底式对话方法,通过巧妙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这三种策略相互配合、有机统一,形成完整提问体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
以三年级上册第八课《卖火柴小女孩》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运用层次递进提问策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和人物形象。在导入环节教师先提出基础认知问题:小女孩在什么样环境中卖火柴?帮助学生回顾故事背景建立初步认知基础。随后进入理解层面: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天气寒冷程度?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细节描写,培养语言感悟能力。在分析环节教师提出更具挑战性问题:小女孩为什么不敢回家?她内心承受着怎样痛苦?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人物内心世界,理解故事深层含义。进入综合阶段教师设计开放性问题:如果你是小女孩邻居,你会怎样帮助她?将学生思维从文本延伸到现实生活,培养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最后在评价层面提出: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主题思想提升文学鉴赏能力。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模式创新,评价体系科学构建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模式创新需要构建多元互动、情境体验、反思重构三位一体综合框架,通过突破传统单向问答局限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启发新型对话机制。多元互动模式强调打破教师单一提问主体限制,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形成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生相问多向交流格局,让课堂成为真正思维碰撞场所。情境体验模式注重将提问活动融入具体语言情境和文化背景中,通过角色扮演、情境再现、想象拓展等方式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体验中加深对文本理解和感悟;反思重构模式倡导提问后及时回顾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过程分析思维路径,总结学习方法,实现从知识获得向能力提升转变。科学评价体系构建应当遵循发展性、多样性、全面性原则,建立涵盖提问质量、学生参与度等多维度评价指标,通过课堂观察、作品分析等多种方式收集评价信息形成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评价机制。
以四年级上册第二十六课《西门豹治邺》教学为例,教师应当运用情境体验提问模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历史文化背景和人物智慧品格。在课文导入阶段教师创设历史情境:“假如你是邺地百姓,听说又要选美女投河,你会有什么想法和感受?”让学生通过角色代入体验当时百姓恐惧和无奈心情。随着教学深入教师引导学生站在西门豹角度思考“ :西门豹初到邺地,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景象,他心中会产生怎样疑问?”促使学生理解西门豹观察敏锐和责任担当。在分析西门豹破除迷信过程中,教师设计体验性问题:“如果你是西门豹,面对巫婆和地方官员,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揭露真相?”引导学生思考西门豹机智策略和斗争艺术。课堂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思重构:“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西门豹身上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帮助学生从历史故事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正确价值观念。
结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现状调查、问题分析等多个方面统筹推进。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诸多问题,根源在于教师专业素养不足、提问设计缺乏系统性、评价机制不完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强化教师培训、优化提问策略等措施,形成促进提问有效性提升长效机制。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提问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重要作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为培养新时代合格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肖文华 . 指向学科育人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D]. 成都大学 ,2024.
[2] 王英青 .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 2024.
[3] 徐雁 . 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及优化策略[J].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