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作者

高丽荣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实验小学 01500

引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核心素养理念逐渐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焦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含语言建构运用、思维发展提升、审美鉴赏能力以及文化传承理解四大方面,这些能力培养需通过科学有效教学策略加以实现。六年级作为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已具备一定语文基础,此时加强核心素养培养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实践探索,聚焦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讨如何通过情境创设、方法优化、评价改革三维度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体系。

一、培养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小学六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富有好奇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精心设计多样化学习情境。真实生活情境引入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如校园景色、家乡变化、社会热点等现实场景,让课文内容与现实世界建立联系。比如学习《古诗词》单元时可组织寻找生活中古诗词活动,让学生搜集日常见到古诗词应用案例,从而感受传统文化魅力。问题探究情境构建有助于培养思维品质。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励学生主动思考解决。比如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可提出为何五位英雄宁死不屈问题,促使学生思考人物行为背后精神品质。

人文审美情境营造能够滋养精神世界。语文学科承载丰富人文内涵,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蕴含人文价值,通过朗读、欣赏、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沉浸式体验文学魅力。信息技术辅助情境创设则能拓展学习空间。借助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等手段还原历史场景,再现文学作品意境,帮助学生突破时空限制,获得更加丰富学习体验。以上种种情境创设都致力于打破传统课堂局限,构建开放互动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贴近现实、富含挑战、充满美感情境中主动探索,从而实现语文核心素养自然培养。

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方法优化

在当前语文教学实践中,多样化教学方法运用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关键途径。深入推进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思维品质,合理组织合作学习活动,通过小组讨论、辩论赛等形式锻炼表达能力。积极开展整合式学习,打破学科界限促进知识融会贯通,科学指导自主阅读建立阅读兴趣,形成良好习惯;灵活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展学习空间,实现个性化学习;精心设计审美体验活动,感受语言文字魅力提升人文素养。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少年闰土》教学为例,探究式学习方法应用尤为突出。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闰土是怎样一个人物?有何与众不同特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文本细读。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闰土生活环境、行为特点、精神品质等关键信息,形成初步认识。接着开展合作学习,分组讨论闰土与我有何不同?为何我对闰土印象如此深刻?学生通过交流分享,从不同角度解读人物形象,理解作品深层主题。教师还组织整合学习,引导学生查阅鲁迅生平资料、近现代史背景知识,将作品放入特定历史文化语境中理解。开展自主阅读指导,推荐《朝花夕拾》其他篇章,让学生了解作家创作风格。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鲁迅故居、浙江绍兴风土人情图片视频,还原作品背景。组织我眼中闰土创意表达活动,学生可通过绘画、演讲、微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个人理解与感悟。整个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有机融合,既发展语言能力又提升思维品质,还培养文化理解与审美鉴赏能力全面促进核心素养提升。

三、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评价改革

传统的评价过分关注知识掌握,难以反映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状况,亟需构建新型评价机制。推进过程性评价通过观察记录、作业分析等方式,关注学习全过程表现;建立多元评价主体,鼓励师生互评、家校联评形成多角度反馈;确立成长型评价标准,尊重个体差异,关注相对进步。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测量核心素养各维度发展情况,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评价提高评价效率为教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这些改革措施共同构成系统评价体系,推动语文教学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在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教学评价实践中,评价改革理念得到充分应用。教师构建过程性评价机制,设计单元学习记录表包含阅读篇目、课堂参与、作业完成等维度,记录学生日常表现。针对文本阅读环节,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理解能力、思考深度,而非简单知识点掌握情况。比如阅读《北京的春节》后,通过提问为何作者用热闹、喜气、吉祥等词语描写春节气氛?考查学生语言感悟能力。又如讨论北京春节习俗与家乡习俗有何异同?评估学生文化理解水平。同时建立多元评价主体,语文课堂结束后组织春节习俗大搜集活动,学生分享调查成果,同伴互评,家长参与点评。教师还特别关注学生个体成长,为基础薄弱的学生设置梯度目标,如能流利朗读课文、能复述春节主要习俗、能写出春节见闻等,让每位学生都有成功体验。综合评价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如朗读评价检测语感,习俗调查评价表达能力,节日感受写作评价思维品质。教师应用班级管理平台记录评价数据形成学生个人成长档案,直观展示单元学习成果。这种多元立体评价机制,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状况,有效促进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达成。

结论: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索应坚持学生中心理念,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动机,借助方法优化提升学习效能,依靠评价改革保障学习质量。教师需转变传统教学思维,突破知识本位局限,关注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思维发展水平、审美鉴赏能力与文化理解深度等核心素养培养。实践证明,系统化教学策略实施能有效促进六年级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全面提升。未来应进一步探索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衔接问题,深化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改革,构建更加科学完善语文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曾志伟 .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C]// 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方法研究论坛论文集 . 2023:1-4.

[2] 顾庆文 .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J]. 情感读本 ,2025(5):162-164.

[3] 吴增东 . 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J]. 读与 写 ,2017,14(25):74-80.